第26章(2 / 2)

“王爷大事将近,这幅画若修复不成,就另寻一幅。动手的时间是不会变的。你也该回府里帮帮忙了,镖局的事交给其他人吧。反正殿下说了,今年停了私盐生意。如今是关键时刻,一丝纰漏也不能留。”

那江家呢?画若修复成功,江家是不是就成了王府的纰漏?——韦莫问不出来,因为他的功力实在不如大师兄,还做不到这样举重若轻的使用“传音入密”。况且,心底深处,他不敢问。

“你放心。”仿佛知道韦莫在担心什么,赵让接着道,“对他们来说,知道得越少越安全。问题是,你要懂得这一点。”韦莫不禁一激灵。他当然明白师兄的意思,但是——事关重大,天威难测,谁能担保殿下覆雨翻云之际一定肯手下留情呢?

“不过,”赵让语调不变,继续道,“到府里做活的人恐怕得多留一阵子。事成之前,是不能离开的了。”

“古雅斋”里,江自修皱起眉头思忖半晌,对王梓园道:“依先生看,子非临走时是想告诉咱们什么?”原来韦莫趁着站在赵让身后的机会,在“多谢”之外,还用唇形对江自修无声的说了两个字。

“你我并不懂唇语,只看出一个开口呼,一个闭口呼,如此而已,这可从何猜起?”

直到晚上,江自修还不停的在心中一遍遍回想韦莫当时的表情和动作,琢磨着他可能说什么。韦莫采用这样的方式,必定是十分秘密而又要紧的讯息,却没有别的机会告诉自己。据说“天南铁掌”韦大侠已是江湖中难得的高手,在这位赵大人面前却拘束至此,这人武功只怕深不可测……丹青此去,实在叫人揪心。

“草民丹青见过逸王殿下。”

赵承安坐在上首,看着跪在底下的小小少年,有一点反应不过来:不过十几岁的样子,寻常装束,背个大蓝布包袱——呃……这就是有着几百年造假历史的雍州江氏派出来的人?传说中能够无中生有起死回生的临仿高手?虽然对于一名王爷来说,什么家族什么高手,在他心目中,不过是些江湖骗子,但是赵让之前说得那样神秘神奇,多少还是有点期盼的。

承安望望站在左手的赵让:你确定没有弄错?后者瞟一眼对面的赵温(回到府里,韦莫自然恢复原名),意思是别问我,他打了包票的。于是再看看站在右手的赵温,见他笃定的点点头,这才道:“免礼。”

丹青站起身,略抬了抬眼。多年严格的专业训练加上天生的敏锐,使得他在观察感知方面远非一般人能比。余光扫去,只觉面前这人一身书卷气,清峻儒雅,和当日銎阳落虹桥码头留下的花孔雀印象大不相同,心中立时多了一分警觉。能这样不着痕迹的敛形藏迹,定是极其厉害的角色。

“无妨无妨,只是个主顾而已。”丹青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由想起临来时东家和师傅的再三叮咛:埋头做事,不看不问,尽早抽身。

“抬起头吧,不必拘束。”丹青乖乖的把脑袋抬起来,露出恰到好处的恭谨表情。

嗯,眉目倒是端正得很,难得这么年轻,这副不卑不亢的样子居然摆得很自然……承安因为自己样貌太过出众,对长相不错的男女最多称一句“端正”或者“顺眼”。初次见面的人,十之八九都为他的地位权势或风采气度所折,像丹青这样听从吩咐真的抬头对视,并且目光毫无杂念,实属凤毛麟角,心里不免小吃了一惊。

他哪里知道,对于丹青来说,地位权势固然毫无意义,帅哥俊男更是家常便饭。王宅里哪一个师兄弟拎出来不是明星级别?要知道追求美是艺术工作者的本能,王梓园挑弟子,当然首先就捡外形入眼的。如今徒弟们已经长成了不同类型的美男,搁十年前,那是一列仙童下凡间。

不知道本事怎么样……承安有心考验丹青,微微一笑道:“丹青,你这样年轻,我便冒昧唤你名字罢。”

“殿下抬爱。”

“按说旅途劳累,本该让你先好好休息。无奈我着实挂心那幅画,不如请丹青先看一看。”

“理当效劳。”

丹青抄着手,把案上卷着的画轴前后左右仔细看了一遍,瞥一眼赵让,淡淡道:“大人不是说洒了点儿水么?”从画轴两端看,已经完全泡发了,衬绢纸张层层粘连,颜色也团团染开,分明是掉到水里过。好在后来处理的人倒也是个行家,虽然不敢打开,却懂得吸干水分,用丝袋装着平晾在阴凉之处。

“不知还有办法没有?”

“若当时有趁手的东西,能救下一半。现在么,留得原貌半成已是侥幸。”

丹青要来一盆清水,一个排刷,在案上垫了一层吸水性最强的棉纸,这才托起画轴轻轻放在上面。又要了一根细铜丝,捏一捏,觉得还是过粗,转头对韦莫道:“烦请韦大侠帮忙把铜丝拉得再细一点。”

赵让拦下韦莫,自己接过那根铜丝,稍稍运力,拉成头发粗细,匀净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