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奉上车了,宋承紧随其后,兴奋的袁正气也跟着上去,然后一二三四五……
大队长黑着脸:“超载了!带两个人去就行了,一个坐副驾,一个跟他们坐中间!”
其他人可不乐意啊,虽然说他们公务员要讲究科学,打击迷信。但是这种事情谁不好奇啊?
大师掐指一算,有一桩几年前的命案,谁不想亲眼见证这到底是是真是假?
一个一个舔着脸求大队长。
但是大队长还是拒绝了,随手点了两个人:“你们两个上车,剩下你们几个赶紧进去。”
铜元村并不是很远,出了城区范围,开了约莫一个钟头的样子,抵达了一个偏僻的村子。
宋天奉下了车之后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观里以后有钱了,要买这种出行的工具,还是要那种没有盖的吧。”这样实在是闷得慌。
袁正气解释:“那叫做敞篷车,贵着呢。”
大队长几个一看就像是外乡人,村子里面有在外面忙活起来的,立马就警惕了起来。
宋天奉牵住了宋承的手,带着他往前走。
有一个老妇人,正坐在家门口掰玉米,手脚利落,一个又一个的。
看见宋天奉,立马抬起了头,然后看见一个带着小酒窝的乖巧笑容:“奶奶,咱们是大学生,来做民俗调查的,我有些问题能问问您吗?”
宋天奉的长相是很乖巧的,收敛自己身上的气势,并且好好伪装,完全就是老人最喜欢的“乖孙”形象。
这老妇人毫不犹豫拿出两个玉米塞进了宋天奉怀里。
“吃。”
“吃玉米。”
玉米其实都已经煮熟了的,只是老妇人想要掰下来玉米粒做擂茶。
大队长就这样看着宋天奉坐在小板凳上边,一边啃着玉米,一边问问题。
“我想打听的是,这十年以来,村子不为人知的变化。无论是田地、人口……或者是孩子。”
老妇人愣了一下:“孩子?孩子有什么好问的?”
“比如说,村子里有没有被人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是怎么处理的。”宋天奉吞下一口玉米,十分自然。
老妇人想了想:“咱们村子叫铜元村,数来数去估摸着也就四十来户人家。不过这是现在,放在过去的时候,整个铜元村有百来户呢。”
袁正气没有玉米也没有板凳,就这样坐在了地上。即便如此也不在乎,很好奇的追问:“然后呢?”
老妇人看都没看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面。
“早几年穷啊,我们这地界风水不好,天灾人祸连绵不断的。又是洪水又是干旱,还赶上过饥荒,饿死不少人呢。”
老妇人手中的动作没停:“那时候家里生的多,大人都吃不饱,别说小孩子了。有的人是把家里的孩子送出去,还有的,直接就扔在村口了。”
袁正气不敢相信:“就这样扔掉?那可是一条命啊!”
老妇人听见这话没有一丝的波澜:“大人都活不成了,小孩又能怎么办。”
“不过村子里面做这样事情的不止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挤下一点粮食送过去,偶尔会有人过去看一看。能活下来的,命硬;活不下来的,那也是命。”
老妇人突然抬起了头,声音有一些悠长:“那些孩子都没有名字的,懂事之后,就自己养自己。大的照顾小的,小的照顾更小的。”
“那些活下来的,基本上是什么都吃过了。”
宋天奉的面色不变:“等他们长大之后呢?”
老妇人看了一眼宋天奉,眼中是一种说不清的光:“长大之后,自然是努力读书了。只有读书,才能离开我们这个落后贫穷的村子嘛。”
大队长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围过来了,听见这里心中一紧,觉得终于听见了需要的消息。
可就在这时,老妇人突然直起了自己的身板,锤了锤腰:“上了年纪了坐着累了,这个点也差不多要吃饭了。你们,留下来吃晚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