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当今这番选继位者的操作,虽然风、骚无比,大大出呼了所有人的意料,细一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种操作,在他之后的皇位更迭中,却是保留了下来,皇帝,昭瑞亲王,海国公,这铁三角的关系也一直延续了下来,最终成了大晋政权中的一道风景线。

当然,此时的三位当事人,对他们这小小举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还一无所知,此时的他们,还在为当今如同儿戏一般的选人方式腹诽不已。

*

不管外界对“知行学堂”如何评价,在林陌的努力下,这所学堂依旧是一步一步的成长了起来,学堂教育的好处也慢慢的显露了出来。

皇族和勋贵人家的子弟入“知行学堂”的越来越多,直到后来,科举制度改革,四书五经已经不再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迳了,人们才知道,原来早在这个时候,当今就已经在为科举,以及选官制度的改革布局了。心喜的有之,后悔的有之,总之,学校教育开始在大晋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皇族和勋贵人家的子弟入“知行学堂”的越来越多,直到后来,科举制度改革,四书五经已经不再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迳了,人们才知道,原来早在这个时候,当今就已经在为科举,以及选官制度的改革布局了。心喜的有之,后悔的有之,总之,学校教育开始在大晋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行学堂”的学子们纷纷毕业,走上社会,或是步入官场,受到重用,政绩斐然;或参军入伍,统领将士,卫国杀敌;或是只在某一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才,比比皆是,所做出来的贡献,足以载入史册;即使只是成为一个商人,也把生意做到极大,不仅让东西南北的商品流通顺畅,互通往来,使得大晋各方面的发展迅速,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有些生意做到世界各地的大商贾,都有着影响当地政令的能力,使得大晋周边的小国,越发的要依附大晋生存。

甚至,元盛帝之后,大晋的皇位继任者,全都出自这所学校,在如此之多的优秀校友的光环下,知行学堂,哦不,此时的它,已经改名为知行大学了,便成了世界上多数学子们心所向往的最好学府。

这一点,怕是当年只想着办个学堂,由自己教导孩子的林陌都没有想到的。

因而,在后世的历史教科书里,对于林陌的评价就成了:大晋著名的航海家,军事家,改革家,教育家。可以说是非常的无心插柳了。

*

又是一年丹桂飘香,金秋收获的好时节。

这两年来,大晋风调雨顺,四海升平,不仅是海外引进的马铃薯、玉米、红薯等作物丰收了,就连往年常种的五谷也是难得遇上了丰年,无论走在大晋的哪个地方,百姓们的脸上都是一副丰收之后的喜悦神情。

难得的大丰年,当今大笔一挥,决定今年的中秋节,举办一场大型的“中秋赛诗灯会”,不拘是谁,中秋期间,都可以把自己所得的佳句,投到主持赛诗会的衙门里,参与品评。他老人家也会在赛诗会决赛当日,作为主裁判之一,与民同乐。

消息一出,京城的百姓瞬间陷入到欢乐的海洋中去。

要办“中秋赛诗灯会”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向外扩散,很快,那些较为繁华,与京城往来密切的城市,就都收到了消息,当今有如此雅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多少一省大佬也纷纷效仿,他们也要紧跟京城的脚步,也办一场“中秋赛诗灯会”,裁判人员当然是他们这些当地的父母官来客串了。

这一年的中秋佳节,他被中秋赛诗灯会给占满了。

学子们疯魔了,但凡有心想往仕途上走的,或是想求个好名声的,全都摩拳擦掌,绞尽脑汁,恨不能拿出平生所学,写出一首惊天地,泣鬼□□作,即使不能上达天听,被当今所阅,不是还有各省的大佬么?只要能入得这些人的眼,何愁将来仕途无望?

不管当今举办这场“中秋赛诗灯会”的初衷是什么,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真正只为诗词而来的人,反倒没有几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只是这活动到底是件好事,提高了所有人的积极性,原是一件好事,大佬们也都默认了。

当今也只让底下人注意着些,不太过份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去了。

被当今拉进宫里商讨“中秋赛诗灯会”事宜的林陌,在贡献出了自己所能想到的点子后,感觉身体被掏空,神情恍惚的被徒阡领回了家。

一进府门,王府长史立即上前回禀:“姑太太今日一早就过府来寻国公爷了,正在花厅里等着你呢。”

徒阡挑眉,早上就来了,现在已经是下午近酉时了,还没走?这是出了什么大事了?他转脸看向林陌,就见林陌也是一脸懵逼,显然他也是不知道林黛玉这么火急火燎的来找他是做什么的。

两人心照不宣,迈步进了花厅,果然看到林黛玉正悠然自得的独自品茗。两人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

这是一间中西结合的小花厅,柔软舒适的沙发,江南绣娘高超的技艺绣出来的沙发罩和抱枕,靠枕,传统的雕花木式建筑,一看就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美人身处其间,惋如画中一般,惹人沉醉。

一见他二人进来,黛玉忙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向哥哥和哥夫行礼,“哥哥,大哥。”

徒阡肃着脸,冲她点了点头,以示问候,随后默默的走一以旁边的沙发坐下。

林陌则是走到黛玉的身边,仔细的观察她的脸色,看见没有什么不对,这依旧面色红润,眼角眉稍都在在诠释着何为幸福的女人。

林陌稍稍的放了心:“妹妹这么急着来寻我,可是有事发生?”

第94章

黛玉的动作顿了顿, 是她的错,忘了要先和哥哥们通个气了, 她这忽啦巴的就上哥哥这里来,也难怪他们心里没底了。

她扶额:“是我的错, 忘记事先和哥哥们说了, 让哥哥担心了。”

兄妹二人坐下,黛玉道:“哥哥莫急, 并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只是昨儿听夫君提了一嘴,陛下命办一场‘中秋赛诗灯会’的事, 妹妹对此有点自己的一点小心思罢了。”

昨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时间已经不早了, 她这才赶着今天一早来到昭瑞王府,就是想要赶在哥哥们出门前,先和哥哥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知道她紧赶慢赶的, 还是晚了呢?

林陌了然,他想, 他或许知道自家妹妹准备说些什么了。

“你说。”

果然,就听黛玉道:“我觉得,既然是举国欢庆的大日子,怎么能少了咱们这些大姑娘, 小媳妇们呢?咱们这些人里, 可也有不少于诗词一道上, 有着独到之处的,别的且不说,咱们家这些姊妹们就强过那些所谓的才子书生们好几条街去。少了众姊妹们的参与,‘中秋赛诗灯会’该要少多少流传千古的名句呢?”

林陌被绕得有点晕,不愧是林妹妹,牙尖嘴利的,一点都不饶人。瞧这丫头一张嘴开开合合的,说的一套一套的,他能怎么办?只能任劳任怨的帮着自家妹妹把这些话上达圣听。

皇后笑道:“云夫人果然是当世奇女子也,说出了我等闺阁女子的一点子念想,甚得本宫心意。既然陛下欲与民同乐,妾身想着,本宫很该紧跟陛下脚步,与众女同欢,陛下以为如何?”

因着此事为闺阁女子所求,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这样的事,自然要请她来一同商议了。

不出林陌所料,林黛玉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当今和皇后的大力支持。

事情就此定下,第二日,京城的百姓们便发现,“中秋赛诗灯会”的布告栏上,多出了一段关于女子也同样可以参加“中秋赛诗灯会”的消息,一时引得京城众人议论纷纷 。

“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等朝中大事,怎么能让那些女子参与其中?简直是有侮斯文,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有老学究在茶楼里大放厥词,直呼人心不古,摇头晃脑的,仿佛受了多大的辱没似的。

旁边一个年轻人听了,嗤笑:“这是从哪个古董街里爬出来的老古董?到现在还在死守着那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破规矩么?”

他身旁的友人同样哈哈大笑不止,一人道:“我说老人家,您老之前不是咱们京城人吧?否则您老也说不了方才那样的话来。京城里谁不知道,当年,出身金陵的都太尉统制县伯的王家,便是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荣。听说那王家的女子,大字不识几个,只粗略学了些看账理家的本事,结果如何?单只看当年荣国府二房太太的所做所为便知其中不妥,那王氏,竟是狗胆包天到去放印子钱,竟是欲置夫家于万劫不复之地!”

另一人道:“依我看,让女子们参与到‘中秋诗会’中来,是一件极好的事儿,更何况,布告上可写得明明白白的,男女间各自的诗作品评、排名并不在一处,你大可放心。”

被这么多人一齐挤兑,那位似乎是初次入京的老者只臊得脸红如关公,恨不得地上立时有一条缝能让他钻进去,遮一遮羞才好。当下茶也不喝了,起身匆忙掩面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