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二儿的福晋,长相还算标致,气质还是有的,看着就是个仔细,会照顾人的。话不多,但是谈吐很得体,礼数也周全,看得出来是家教相当好的女子。
二儿之前并不知道秦小受会来,还是福晋派人去通知二儿才知道秦小受已经在他府上了。匆匆赶回来,就看到秦小受和他媳妇儿坐在大厅里喝茶聊天。
秦小受让二儿带他逛逛这郡王府,福晋很识趣地退下了。王府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然不能和皇宫比,但是庭院花园一应俱全。溜达了一会儿,也差不多走了一边王府,两人回到了二儿的房。
房里,秦小受率先开口,“说起来,阿玛还一直没有正经地问过你为何想去工部当差?是真的喜欢么?如果不是千万别委屈了自己。”其实现在想起来,除了二儿小时候最爱糕点之外,他还不知道二儿的其他爱好,这么说起来,自己也不是个很负责的老爸啊。而且在他走的这大半年里,二儿的变化着实不小。不会眨巴着眼卖萌卖天真求糕点了,话也少了许多,整个人感觉像是瞬间沉淀下来了。
“儿臣对工部挺感兴趣的,并没有半点委屈。”二儿带着微笑回答。
其实他的变化并不是一夕而就的,只不过这大半年里领差了,也自己建府了,不再是宫里那个受到皇阿玛庇护的皇子了,自然要褪去那天真的外表,否则又怎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开始,他觉得在皇阿玛和皇兄的保护下,当一辈子的闲人散王也不错,不过是碰巧意识到自己一个小爱好,挺适合工部的,也就去领了差了。越做越有兴趣,越做也越认真了,既然认真了,那就得好好做出一番成绩,于是二儿完成了这番迅速的蜕变。说到底,二儿不过是把本质的一部分表露出来而已,去掉了一些伪装罢了,哪有在宫里长大的孩子是真的天真呢“怎么以前没有听二儿提起过?”虽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四儿五儿那样,从小就爱好目标如此明确,但是二儿这个可真是一点征兆都没。怕二儿因为政治那些因素考虑,因为三儿而选择了一个不受重视的部门混日子,所以秦小受才专门跑到二儿府上好生谈谈。不仅仅是连络父子感情,也是怕他们兄弟之间有。
二儿笑而不答,起身,走到房的另一边,搬出一个箱子打开。秦小受走过去一看,结果发现都是自己给二儿做的玩具,有些玩具可以看得出因为经常玩已经磨得很圆滑了。
“小时候阿玛给儿子这些玩具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对这些东西已经感兴趣的。这在儿子的童年中,这些玩具的地位可是仅次于糕点的。”
秦小受看着满满一箱的玩具,被一一陈列保存地很好,有些,果然不愧是最贴心,最可爱的二儿!扭过头,他才不会让二儿看到他湿润的眼眶这么矫情的画面。
“一开始,儿子以为自己不过是喜欢玩具罢了,后来无意间看到了您的设计图,后来儿子也试着自己去设计,让人试做过。一开始是玩具,到后来的生活家具,再后来就是房屋,庭院之类的。也研究过兵器的设计。”
“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起过?”没想到二儿然还是个玩设计的,不过想起来,二儿的画的确不错,而且还是那种写实派的。
“……儿子知道那些都是些不务正业的……怕说出来被责罚。”尤其是一开始,那就整一个工匠的玩意,其实他也知道皇阿玛向来宠他,大概也不会因此责罚他,但是哪怕是批评。一般人都不愿意听到别人否定自己的爱好。
“怎么现在不怕了?”秦小受反问。
“儿子现在知道如何将那些爱好导向正业了。”虽然工部并不仅仅是些工匠,但倒是给二儿更大的空间。比起工匠手工活,二儿而是喜欢那种设计的感觉,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杂乱到规矩。不仅仅是管理掌控,还有那种绝对的支配,和灵感和思想的碰撞。最开始是因为喜欢玩具,所以着手这方面的设计,到后来的玩具腻掉了,就设计平日可用的东西,到后来设计自己想象的设计。而在工部待的这大半年,让二儿对设计又有了新的领悟,设计并不一定是要从无到有,也不一定是设计一种特定的实物,好比设计规划一个工程。它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不比一样实物的成品带来的成就感低。
当二儿把他的感受阐述给秦小受听的时候,秦小受欣慰地拍拍二儿的肩,“既然有兴趣,就好好做吧。不过,二儿有没有想过做些创造发明?”
“创造发明?”
“就是设计出一些新的,以前没有的东西。”
二儿听后摇头,“方向太大了,并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东西。”
秦小受听后,有些惋惜,果然在创新方面,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难以的。人们更愿意在已有的基础不停改良,而不是创造出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不过也是,在传统文化的倡导下,提倡的是中庸,无论是在政治的统治思想还是教育制度,方向都是统一,不喜欢差异和特殊,更容不下差异和特殊,尤其是清朝这样异族入主中原,统治异族的时期。
同时秦小受也在感叹,若是现在百科系统还在的话,无论是二儿还是工部抑或是三儿,甚至整个大清朝的老百姓,都有助益。而改造农业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两父子又说了会儿话,聊了下这大半年里的生活经历,这让二儿心里暖了不少,当初秦小受说走就走,他是一直到秦小受离开后好几天才渐渐察觉到不对的。后来被皇兄指婚,迎娶福晋,秦小受也不在,没有秦小受作为家长的祝福,始终觉得不是那么圆满,加上秦小受走之前鲜少关心他,让一直深受秦小受宠爱的二儿有些缓不过来,有那么一灭灭被抛弃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感觉,让二儿意识到,自己……该长大了。
出了二儿的郡王府,秦小受直接打道回宫,再不久就过年了,这也是秦小受提前回来的原因,虽然皇家人情淡薄,但大过年的,还是想和家人团聚,更何况家里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儿子。更何况,即便是静养,大过年的好歹这个当太上皇的也应该露下面,不然真说不过去了。
有了胤礽这个曾孙在旁边卖乖,太皇太后过得很是舒心,太皇太后舒心了,太后也跟着高兴,更何况胤礽虽小,但倒是懂事,认人,对太后也是小嘴甜的,让仁宪听了高兴得很。尤其对比胤礽对慈和相对淡很多,让仁宪更加高兴了虽然皇帝儿子孙子不是自己的,但是父子俩都敬自己,都是贴心的。让她也着实高兴不已,也打心底里更把三儿当自己亲儿子看了。
秦小受么,趁着过年的时候几个儿子好好联络联络感情,自从于和三儿的感情以来,秦小受就很少关心几个儿子了,尤其是最小的儿子五儿,基本上从出生,就没怎么受过重视,当看到五儿已经从稚子成为一名正太,并且眉眼间已经有了骚年的锋芒的时候,秦小受很心虚地发现他这一两年来真的忽略了这个小儿子。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是秦小受死缠烂打,和不堪其扰的五儿只见的攻防战,场景过于崩坏,暂且带过。
过完了年,总算忙完了那些麻烦但又是例行的祭天,封赏,宴会诸如此类的东西已经快两个月多过去了,秦小受直接宣布他要回去静养了,然后准备新一轮的离家行动,这一回太后在秦小受宣布的当天就把胤礽给接到了慈宁宫说是喜爱得紧,让住慈宁宫陪她些日子。摆明了坚决不准秦小受再有任何机会带走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