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此子继承吾之衣钵,他日……”
曹操眼神复杂的看着这孩子,他又不是真的曹操,自然不会在宛城看上张绣的婶婶导致这孩子死亡,那么如果将来他打下这锦绣山河,这天下必然会是这孩子的。
也罢,为了等到十洲,就让这天下来为他作陪吧!
丁氏有了孩子,从此将孩子当眼珠子看,她早已不指望曹操,曹昂将是她下半辈子的全部依靠,所以她对曹昂相当费心,为了不让这孩子呆在老家和张氏相处,生出母子之情,丁氏决定和曹操一起回到洛阳。
曹操干脆的反对。
汉灵帝重病不起,即将崩卒,转眼就是中平六年了,历史上就是这一年发生了‘十常侍之乱’,随即董卓带兵冲进洛阳,洛阳十室九空,白骨随意可见,这可不是去洛阳的好时候呀!
“不了,现在的洛阳可不是安居之地,你带着孩子跟我过去,保不定哪日昂儿就死在那了。”
丁氏脸瞬间白了。
成亲十载,夫君一点也不待见自己,甚至曹操也曾说过他好龙阳,若是丁氏觅得良人,他二话不说立刻给和离书。
丁氏最开始不是不伤心的,不过随即她就发现丈夫是真的不喜女子,并不是厌恶她一人。所以渐渐的,她的心态就平静了,偶尔曹操心情不好的时候,丁氏也会泡一杯茶端过去,等曹操喝完后再离开。
时间长了,她虽和曹操无夫妻情意,却多了几分亲情,曹操待她不像是夫君,倒像是兄长了,这倒是丁氏始料未及的。
闲暇之余,曹操偶尔也会给她说一些天下局势,他需要的并不是丁氏的出谋划策,而是需要一个心灵垃圾桶而已。
丁氏本就是聪慧女子,渐渐的多少也明白一些朝堂上的门道,再加上好几次曹操断言之事都成事实,所以当曹操说洛阳不安全时,丁氏立刻就信了。
“那夫君此去洛阳……”
“当是我等扬名之时!”曹操冷笑,“看吧,天下大乱始于此!”
没过多久,灵帝驾崩,何太后和董太后为立太子相互角逐,正好士大夫们看宦官不顺眼,大将军何进本就一屠夫尔,被袁绍等人撺掇着就准备除去十常侍,刚回到洛阳没喘口气的曹操就被袁绍叫去议事,听到他们出的馊主意,曹操忍不住乐了。
“招董卓进京?!”
曹操眼中讽刺一闪而逝,他沉默良久,曰:大善!
袁绍一愣,正对上曹操那微凉的眼神,心下一禀。
其实世家大族都明白招董卓进京的后果,但在他们眼中,董卓只是一莽夫尔,不足为虑,就算他董卓有大军又如何,没有粮草,再精锐的军队也会哗变,只要董卓不是傻子,他就不会没事找世家的麻烦。
于是何进成了真二货。
最苦逼的是,世家大族当他是二货,宦官也当他是二货,张让和段珪假借何太后旨意,传何进入宫。
何进还真进了!
然后二货何进就被张让等人宰了= =
何进一死,何进的部下当然不愿意了,他们立刻带兵冲进去大肆杀戮宦官,早就准备好的曹操带着夏侯淳夏侯渊曹洪曹仁等一大帮子子弟兵,从此前看好的一个小门冲了进去,进去后四五十人一小队,看到太监就杀。
杀戮之余,曹操还多了个心眼,专门让曹洪去带人搜刮了些好东西,他对皇权这种东西没有一丝一毫的尊重,再说了,战争财这种东西,不发白不发。
抢完了东西杀完了人,然后袁绍告诉他,皇帝不见了= =
曹操:“……”
十常侍也不是傻子,段珪等几个宦官挟持着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和太后一路往城郊跑,曹操想了想,他没必要去和袁绍挣这个功劳,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往外跑,很容易碰到即将到达的西凉军。
也许董卓会看在四世三公的份上不愿与袁绍交恶,但对于宦官费亭侯曹腾之后的曹操,董卓可没什么忌惮之心。
相反,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回家将曹嵩送走。
曹操一边思考着如何将老爷子送回老家养老,一边带着人表面上四处搜找陛下实际上各回各家了。
曹嵩一开始不愿意走,他对儿子没有去找陛下而是回家数钱——曹洪那小子弄回了不少好东西——表示了极大不满。
“你这逆子,居然如此不忠!”
曹操随手将一卷宫廷藏书扔到一边,给了曹洪你小子干得不错的眼神,懒洋洋的道,“又不是不孝。”
曹嵩被气的眼前一黑,倒了。
旁边的曹洪有些忐忑,“伯父没事吧?”
“没事!”曹操淡定的召唤下人,“正好父亲晕倒了,你们也别收拾东西了,直接找人准备车马,将父亲送回老家吧,东西什么的之后再单独送。”
曹家的下人极度佩服的看了曹操一眼,低头称是,曹操嘱咐曹洪将东西收拾好,自己去书房帮自家老爷子写了封辞官的信笺,写好后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在信封上写下了王允的名字。
不久后王允就会成为尚书令,进而成为司徒,王允为人刚毅果敢,应该不会为难曹嵩的。
将家事处理好,曹操就让曹洪等人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离开洛阳。
没过多久,董卓进京,据兵擅政,废黜少帝,杀何太后,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封自己为太尉,进而成为相国。
袁绍挫胸顿足,他真是没想到董卓这货嚣张如此,和曹操一起坐在僻静的酒馆里,看着外面混乱的街道,心中滴血。
“孟德,悔不听你言啊!”
曹操心中不屑,就算我说了你也不会听啊!
他开口道,“本初何出此言?!此刻天纲不振,朝廷混乱不堪,正是我辈大展宏图之际,那些乱臣贼子纵然再多,也必为我等刀下之魂!”
袁绍眼睛一亮,他微微一笑,“孟德果知我意,我已决定明日离开洛阳,孟德,可要来帮我?”
帮你?做梦吧!
曹操摇头,“本初可自行离去,我却不可。”
袁绍一愣,随即明白董卓或许因为清议不会对他的离去做什么,但如果曹操也敢甩袖离去,那曹氏家族必遭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