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2)

一个小时之后,我已经站在了西山脚的一条进山主道边上。

时间是快到正午,潋滟的日光透过浓密林荫洒落地面,于静谧的空气中酝酿起迷幻色彩的光点隐隐浮动,在深深浅浅不同层次不同形状的苍绿中,泛着宝石般的异色辉泽。

森林是那样的深邃茂密,望不到尽头,面前的这一条未经修饰的天然小路也只是被进山的人们踏寻出来,经年累月形成。如果没有人走动,不用多久,必然也会隐没在这一片浓郁而张狂的绿意中。小路的尽头消隐在漆黑的丛林深处,不知名处偶然会传出一两声虫鸣,然后就只余下瑟瑟的风声和草叶卷动的声音,更突显出绵延不绝的宁静。神之居所的威仪与肃穆,已经透过这充斥林间的慑人威压感传达到意识深处。

入口两边是西山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树,枝繁叶茂华盖如伞,历经沧桑的粗大腰身上围着同样满布斑驳、已有些风化了的灰白色绳索。拧成一股的绳索是横跨在两棵巨木中间的,略微下垂的中部悬着三个“之”字形绳结,正中的绳结上还有残破不堪但依旧顽固地贴附在绳索表面的符咒。

这是注连绳。

在古神道中,被认为是神明居所的地域被称为“瑞境”,是禁止凡人入内的。为了警示世人,会用神篱(注)或注连绳来界定它的边界。而绳的另一边,就是另一个世界。

我四下张望了一阵。种种迹象表明,这里确实是人际罕至,但并不至于完全没有人出入。巨大神木根部有小小的石地藏,前面摆放着供物;小道中间折断的草叶还未完全干枯,这表示最近几天中也还是有人在这里走动,当然,那很可能是巡逻的神官们。

将背后的包调整了一下位置,最后望了一次来时的小路,我决然地弯下腰,越过了注连绳封锁的边界,踏入了被再三叮嘱禁止入内的领域。

不管怎样,我都要自己亲自确认一番,否则我这一生,或许都只能停留在莫名的惶惑之中,抑郁而终。

在得到龙的说法后,我几乎是立即就决定要来这里。祭典是明天开始,现在还是上午,如果抓紧时间,应该可以在日落前出山。毕竟我并没打算穿越整座大峯山,只是打算沿着山道寻找那座传说中的神社遗迹而已。

我计算过时间,以我的脚程在这种山道上行进,三小时以内大概只得不到十公里,然后就必须返回了,因此今天的探索无法特别深入,加上我没打算离开大路,所以应该不会有太大危险。但一个人进入森林,最基本的工具是一定要准备的。因此我带上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必须品和应急物资。

寂静得迫人的阴冷山风贴着脸颊扫过,即使不断走动依旧觉得寒意逐渐渗入骨髓。毕竟,已经是11月末了,这种深山中早已经入冬。虽然有正午的阳光穿过层层阻碍投落于林木的罅隙中,依旧无法驱散这阴湿的气氛。

嘴边呼出的温热气息迅速在空气中凝成白雾,我一边搓着冻得僵硬生疼的手指,一边沿着只有一人多宽的崎岖道路前进,细碎的断裂声响散落于空旷中,传出阵阵回声。大约前进了几百米后,我终于察觉到这座森林和我以往去过的那些山林的巨大不同,也终于明白了内心中涌起的压抑情绪的来源。

没有见到一只飞鸟或走兽,这正是让我隐隐不安的原因。

虽然早就知道隐岐的山里是没有猛兽的,但进入林中这么久,却未连一只鸟雀和小兽的影子也没有,只有葱郁得望不到尽头的巨木和层层累累的灌木杂草,以及偶尔响过的虫鸣,这实在是有些诡异。

现在所处的这片山林中,感觉不到丝毫怡人心神的自然气息,反而正如传说中一般,流露出不可侵犯的肃杀之意。

而我,正是那无视众人一再警告,执意踏入其中,触犯了禁忌的愚蠢人类。

注1:神篱,常绿阔叶灌木围成的篱笆,常用来作为神社或禁地的围栏。

第七章

【柒刻】

阴翳遮蔽了初冬苍白的日光,深不可测的密林犹如洞开了一扇门扉的异界,逐渐将进入其间的我吞没。

越是沿着小道前进,周围景致就越发阴暗,让人难以回忆起刚才还在侧畔的明媚,而这才只是我进入了西山禁地后半小时不到的情景。又行进了二十分钟左右之后,视野就已经缩小至十来米范围,而且周围景致也是笼在一片比日落后的傍晚更阴暗的气氛中,让人心悸的正是这种常识与现实的不协调。

手腕上的电子表上明确地显示出现在的时刻确实是刚过正午,而我进入森林时虽不是晴空万里,却也还不至于如此阴沉,仿佛酝酿着一场骤雨。而现在抬头努力张望,头顶也见不到丝毫能称为天空的明亮,望见的只是那一片和层层叠叠的树梢融为一体的灰暗。不断前进的我只能期待着或许在不远处的开阔地,就能看到久违的天空。

不安在心中积聚,越来越浓,越来越明晰。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探索和我想象的大不相同。除了令人担心的天气情况,森林本身也有些诡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