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秦法知道别人犯法还没有告发,同罪。
而被大部分人判定扶苏读书读傻了所以自杀的那部分则是如下:
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於上郡。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这句话看似是因为老爹让我死所有有什么必要复核,看似和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一样的道理,在加上之前形容扶苏【仁】,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被儒家洗脑。
但是在这之前秦始皇其实还做了一系列事情造成了扶苏的误解。
始皇因为一直求不来长生不老药,去问了巫师,巫师说因为你经常被人知道行踪,妖魔鬼怪绕在你边上,所以神仙没办法靠近你。
于是……始皇自此神出鬼没,只有他知道别人行踪,没有别人知道他行踪。只有他联系别人,没有别人联系他。
那么如果有臣子需要奏请事件或者有意见复议怎么办?不存在的。
始皇到了后期在朝政上不和任何人商量,所有的事情由他一人判决,下去的命令就是百分之百必须执行。
就因为此,一个神出鬼没持续了十来年对你进行遥控指挥的人,难道你会怀疑他皮下换了一个人?
而且秦王就是秦国的【法】,类似于我们的《宪法》所以当宪法给你定罪了,就没有任何求情求饶讨价还价的区间了。
所以商鞅被杀、白起被杀、扶苏被杀都没有一个人去求情。(当然也可以说史书上没有记录,但考古到现在的确是没有发现求情的痕迹)
这就【以】法治国的可怕之处。
法律是冰冷的,法不容情,犯法就是犯法,是没有任何理由的。
现代社会是依法治国,法里也容情,内法外儒,所以才会有“辱母案”这样的判决发生。 但秦国的法治就是一审判决,连逃都逃不掉,定了你死罪就是死罪。
而在这样一个时代长大的扶苏和蒙家都不会想起来反抗,就像白起不会反抗一样。
…………以上是作者君目前的想法,随着考古发现和时间视角改变也会发生偏移。
这个事情没有定论的,毕竟没人知道扶苏在生长过程中到底遇到了什么。
是不是遇到了程朱理学那样的儒家爱好者进行了洗脑。
反正我也就是个人意见,具体按你们教科书为准嗷!!
第166章 战国风云(19)
吕安对于弟弟的爱护非常有效, 姑且不论刚刚被命名为政的小孩儿怎么看待这个哥哥,起码赵姬和异人是喜欢他喜欢的厉害,还特地给他打包了些糕点糖果带走。
这些东西大多旁人此前送来的贺礼, 都是各家的拿手点心,在外头想买都买不到。赵姬现在不能吃这些不好克化的食物, 就算是冬天, 糕点也耐不得放,异人便干脆送给了看起来很能吃的吕小安。
不知道被人定义为很能吃的吕安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糕点眼睛都在发光, 但是最吸引他注意的还是赵姬做主送了他一罐柘浆, 这是南边楚国的特产, 是属于国礼层次的产品,价比黄金。送礼的人也是非常大方了,但更大方的是异人夫妇, 居然就这么大手一挥送给吕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