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2 / 2)

另一点,说他无父母宗亲,但黎锦却可以被知府大人赏识,毕竟知府大人可是钦定过每个村都至少有一套《农桑算经》。

再说了,黎锦编撰所有书的校对者都是万云,风光霁月的万解元。

别的不说,宋先生如今过了而立之年又四,大郎虚岁十,比小包子大七岁。

也就是说,宋先生二十二岁左右中的秀才,之后又考了两次秋闱,全都名落孙山。

在宋先生最关注科举考试的那个时间段,万云就像一颗闪耀的紫微星,先是两年内连中小三元,之后直接参加秋闱,一举就中了解元!

要不是他母亲亡故,得回去守孝,说不定万云早就可以登上天子堂,面圣参加殿试了。

就是这么一个传奇的人物,居然阴差阳错与他的学生成了好友。

今年寒冬,黎锦参加院试,宋先生给他和陈西然作保,就听到两人聊到过万教谕。

但当时宋先生每反应过来这人是谁,现在想想,很可能就是万云。

他的妻子显然也想到了当时说定亲的事情,但她还是怀揣着天真的希望。

“黎锦家的小包子还没定亲吧,这时候你去跟黎锦说定亲……”

她还没说完,宋先生就苦笑道:“这时候还怎么开口?就算小包子没定亲,我们家这种情况,还怎么高攀黎锦?”

“可他是你的学生啊。”

“我也只不过算是给他启蒙了而已,他能连中小三元,这都是他自己的本事。我这个时候上去要给他说定亲的事情,别人都会以为我们家见他发达了才如此做。黎锦若是同意了,那就是他人好、念旧情;若是他不同意,两家人的面子都挂不住。”

所以,这个时候聪明人的做法,就是绝口不提定亲的事情。这样大家恩义尚在,黎锦还把他当先生。

晚上,宋先生的妻子又问:“那黎锦的加冠礼,你还去吗?”

回答是:“当然去。”

就算取字的人不是他,作为黎锦的第一个老师,他也会有相当重的地位。

说不定,还有机会跟万教谕说上两句话。

=

又过了几日,总算到了黎锦加冠的时日。

因为他不在祖籍,自己也不喜欢繁琐的礼节,那就一切礼仪从简。

前一日黄昏,黎锦已经跟摈者约好第二日加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