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1 / 2)

最可怕的是墙壁上会动的光影,那些影子照在墙壁上,会不停的乱动,有时候是被风吹的乱晃的树枝,有时候是经过的鸟虫蚁兽,就担心万一会出现个人影,会忍不住想 深夜里会不会有人正不怀好意地站在窗外偷偷观察着你呢?

舒墨头昏脑胀地抬起头,忽然,他倒吸了口气,脊背上的汗毛炸了起来,胳膊上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鸡皮疙瘩 眼前的墙壁上,恰好有一个人影。

可是……他在四楼啊?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瞬间,他忽然想起多米昨天闲聊提起的鬼故事 半夜回家的女孩在墙上看见了没有人的影子。

难道,那并不是假的?

舒墨倏地扭过头,看向了窗外,只见对面的楼顶上,正站着一个人。

第532章 致命的吸血伯爵(三十七)我爸爸是好人

容铮确认舒墨睡着后,就轻手轻脚离开了房间。

电视台里人员复杂,今晚又尤其混乱,为了以防万一,他又安排了几个人守在门口,嘱咐了不要让人随便打扰。

比起舒墨,容铮也有些精神不济。不过,做刑警熬夜是日常,更何况他还在部队里锻炼过,早已经成习惯了,只要吹吹凉风再抽根烟又是精神抖擞的一个通宵。

容铮叼着烟,边指挥众人分头行动,边扫了一眼窗外,楼下原本躁动不安的人群开始静坐了,灯如白昼,满头大汗的警察们戴着厚重的装备,在人群里走动,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容铮总觉得楼下聚集的人又增加了一些。

但人流量监控还亮着绿灯,本来暴躁的人群也逐渐安静了下来,只是静静地围成一个个小小的圈,或蹲或站在原地耍弄着手里的手机,可就是怎么都不肯走。

装置摄像头的无人机在他们头顶掠过,同时发出巨大的噪音,不少人好奇抬头看了眼,又纷纷低头交头接耳,等巡视的警察从身边走过,又露出一个或鄙视或恶意的眼神。

燃尽的烟头烫了一下手指,容铮手一抖,灰白的烟灰从窗台上落下,他一低头,那烟灰恰好落在楼下正玩手机的少年身上,像块头皮屑牢牢地黏在他头发中央,十分碍眼。

但那重量实在太轻了,根本引不起少年的注意,他兴致勃勃玩着手机,不时地低头和身旁的同伴交流几句,露出个开心的笑容来,比起方才眼红脖子粗的和警察跳脚,现在看起来顺眼了些。

容铮安静站在原地看了一阵,随后从钱包里抽出张卡片给身旁的警察让他去附近小卖部买水,顺便嘱咐让还在值守的警察换班下来休息。

这样说完,容铮还是心里不舒服,好似有一种凉飕飕的不详预感让他怎么也放不下心,于是他又挥手招来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负责人,跟他千篇一律地重申,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一句话换了开口的人翻来覆去说了好几遍,换平时耳朵都要起茧了,可今晚负责人却眉头皱了又皱,心思沉了又沉,没敢当耳旁风。

负责人一脑门热汗,夏日酷暑,气温高的惊人,本来打算摘下蒸桑拿一样的头盔,到底是没动。

汗水成串的从脸颊落下,负责人拿出对讲机,如鹰般锋利的眼睛扫过不肯离去的人群,这平静的时候就像暴风雨的前刻,没人敢放松警惕,就算天气再热,也没人敢把身上的装备卸下。

晚上的风要比白天大一些,呜呜地从路口吹来,把商铺支出来的雨棚吹得“簌簌”作响。

容铮无声地拍了拍负责人的肩膀,转身准备离开,走之前脚步又一顿,目光落在坐在门口正偷偷摸摸朝里张望的少年身上,他心里忽然被捏了一下,有种微妙的预感飘了出来

按照常理来说,再疯狂的粉丝,得知偶像不在,过了这么久也应该散了。

就算是他们觉得警察抓了r,为了维护他,也应该像他们得知江洋被冤枉后,涌入各大官方平台讨要一个说法,然而什么都没有做,除了一开始激动地和警察产生了口角,过了一阵,又恢复了平静。

是什么时候呢?

什么时候他们会变得如此安静?

又是什么,让他们忽然镇定下来?

他脑海好似电光闪过,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然又想起了那几通电话记录 4月15日晚上,那个不知道生死的女人,还有离奇消失的那摊血迹。

一阵风吹来,容铮闻到了细微的腥味,生锈的铁制窗栏乍闻起来有点像血的味道,他突然顿住脚步,扭头看向负责人,压低声音说:“找几个看起来脸嫩的,让他们偷偷混到人群里面,看看那些人到底在搞什么。”

两月前被杀害的年轻巡警,真凶还没有归案,那个陷*害江洋的班长要比彭昌廉硬气得多,少年有些营养不*良,比同龄人要瘦小许多,头发发黄,身上的校服有些宽大,领口被洗得起了层毛。

一般罪犯的家属会过得都十分艰难,邻居的白眼和三三两两利刃似的闲言闲语,能活活把人刮一层皮,所以大多选择搬家重新开始。

郑平在队里一直是老大哥的形象,为人和善,心地也善良,还好说话,谁家水管电灯坏了都回去帮一把,专业上也从来不藏私,就算年纪不大,队里的新人也都会叫上一声“郑师”。

郑平生活节俭,工作许多年也没存下什么钱,据说私下助养了两个福利院孩子,还不时去养老院帮忙,过年过节发的福利卡也都会拿来送失独老人……这些都是郑平死后才被众人知道,别人一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个做好事还不留名的大善人。

不过,他童年很坎坷,父亲是个酒鬼,一喝醉就打老婆孩子,后来有次醉酒在马路中间睡过去,被附近运煤渣的货车碾了,当场就走了,没留下存款只留下一堆债。

所以郑平家过得十分艰难,直到郑平参加工作后,才慢慢的好转,可惜也没存下什么钱,就连房子都是住的公家的廉租房。

郑平出事时候才三十岁出头,大好的年纪,人就没了,连个女朋友都还没有,他母亲听到消息就不行了,在死亡线被拉了几回,还好有郑平同事和领导私下照顾,三天两头送米送油的,时常有空就三五成群跑到老人家里聊家常,后来还风风火火地搞了次捐款,把老人的住房问题解决了,老人家总算有了活下去的念头。

比起郑母,李彬家过得就是另一番场景,出事前李义夫妻俩才在郊区买了栋两室一厅的小房,应该说好日子就要开始,可世事总是无常,短短一天就家破人亡,出事后不得不低价转卖了做了赔偿款。

李彬母子在淮赧市唯一熟悉的就是几个警察,出了那种事,这些人也就人之常情的散了。没人帮把手,偶尔还要忍受别人的辱骂和奚落,孤儿寡母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种生活下的孩子大多都会有些心理缺陷。

比起从没得到过,更可怕的是得到过又失去了。李义生前虽然穷苦,可没苦过孩子,就连郑平也没事打电话询问李彬的学习成绩情况。

在爱的包围长大,转瞬之间,什么都没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没能得到及时的疏通,加上自出事后,李妈妈担起了生活重担,一天到晚忙得像个转不停的陀螺,到处打着零工,没时间和儿子说上半句话,再正常的孩子也会留下心理疾病。

也许在很多个无眠的夜晚,幼嫩的男孩睁大明亮的眼睛看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的画面却是父亲死的那晚。

自责、悲伤、愧疚的情绪紧追不放围绕着他,他不停祈祷着希望重新回到那天,自己没有去公*安局找到郑平,爸爸就不会死。

这件事成了脸上出现的一快丑陋的疤痕,就算时间过去,也会留下一团暗色的色斑。

但学校里老师对李彬的评价却很高,学习认真刻苦,成绩名列前茅,还热心助人,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没有因此自卑,就任班干部后对班里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由于性格很好,一直都很受同学们欢迎,唯一可能出格的就是和江洋在班里打架,但发现误会后,也立刻给江洋道歉了。

他教室里的书桌上永远都是书和练习册,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几摞,他还自己用木板和绳子在书桌边做了个小架子,用来放些像笔尺子这种小物件。好像他从没乱花钱买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唯一不太板正的可能就是一个长得像兔子的橡皮擦,还是其他同学借的。寝室里也干净整洁,打理得一尘不染,据室友说,全寝室的热水都是热心肠的班长帮忙打的。

学校并不知道警察为什么问起李彬,在他们印象里李彬和“坏”这个字根本沾不上边。

就像过去的郑平一样。

可能是过度劳累加上心里窝着事,李妈妈在一年前住了院,那一晚下了他此生最冷的冰雨。

当时,李彬坐在病床前的床头柜乖乖地做着学物理卷子,中途还吃了个隔壁床送的橘子,满屋子都是甜甜的橘香。

下雨后他觉得冷了,起身去关窗户,一扭头,发现妈妈僵直的侧躺在床上,一双不怎么大的眼睛浑浊无神地盯着他刚才坐的地方,眼角的褶子里还残留着未干的泪痕,就这样无声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