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坐在内屋里喝完了瓶子里最后的酒,他挺直了腰,打了个哈欠,这动作却不小心碰到脚边的空酒瓶,引起一阵“叮哩哐啷”乱响,有五六个酒瓶歪倒在地上。
而身前的电视里也已经没了声音,他因为酒精有些头昏脑胀,连眼前都是模模糊糊摇晃的影子,根本辨不清周围发生了什么,只是耳边不时响起的嘈杂叫喊声,让他误以为电视还在运转。
直到声音停了,他才迷迷糊糊觉得终于到了时候,踉跄着撑着椅背站起身来。
中年男人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位置离寸土寸金的明珠广场很近,但因为位置太偏 在陈旧的家属区逼仄的巷道深处,因此生意并不好,只能勉勉强强过日子。
他走到门边,瞬间被外面冷空气激得一个机灵,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突然发现外面此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淅沥的小雨下个不停,眼前道路泥垢不堪,散发着难以消散的恶臭,没有光线,没有声响,没有路人,只有黑黢黢的树影在不远处被吹得吱呀乱响,垂下的树枝在黑暗里拉着长长的影子,像是女人散落的头发,随着风起起伏伏,看起来十分诡异。
中年男人手臂不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这个熟悉的巷道,这一瞬间,竟然看起来如此光怪陆离,像是黑暗里在藏着蠢蠢欲动的怪物。
怎么外面这么黑?
市中心地带,就算是破破烂烂的老街,也总要会有点亮光。
中年男人稍微清醒了一点,他发现有什么好像不太对劲。就在这时,他听见了“啪嗒啪嗒”的脚步声。
一双裹满烂泥的鞋凌乱地踩过路边的水坑,溅起泥浆。循着声音,中年男人抬头朝荒凉的街道望去,发现不远处磨磨蹭蹭出现了一个人影。
即使是黑暗,中年男人依旧能看清模糊的影子。那人越走越近,直到走到眼前,他才发现那是个学生,穿着校服,一副好像很冷的样子,抱着手臂边发抖边朝前走,脚下踩着水坑发出啪哒啪哒的声响。
中年男人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不禁担忧,这么晚了,这个孩子怎么还在路上独自走?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站在原地,观察起那个学生来。
或许是太黑了,他并没有发现旁边站着一个成年人,学生经过中年男人的时候,中年男人看清了他的脸,发现那学生的神情很是古怪。
他两只眼无神地看向前方,像具行尸走肉,拖着步子朝前走着着。余光再扫到脸上,发现学生脸颊苍白又干瘪,嘴-巴微微张开,不时地咀嚼一下,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就黏在嘴-巴四周,像是吃了什么东西没擦干净,黑色的痕迹一直延伸到了胸口。
中年男人不由自主地眯起眼,他想要看的更清楚些,就在这时,他闻到一股浓重的血-腥味从学生的身上蔓延出来。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瞳孔猛地一缩,整个人剧烈的颤-抖起来,朝后踉跄退了一步,那黑糊糊的东西分明是血!
他顿时头皮发麻,酒精倏地冲上脑门让他耳朵开始一阵阵蜂鸣起来,再也站不住,只能弯下腰双手撑在膝盖上粗喘着气。
中年男人浑浑噩噩不停乱想,为什么今晚灯没有亮,为什么都要半夜了巷子里会突然钻出个学生,还有……为什么那个学生嘴里都是血?
就在这时候,他忽然发现周围安静了,连那学生的脚步声也没了,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在耳边回荡,难道在刚才那学生突然跑走了?那怎么他没听到声响呢?
中年男人甩了下浑浑噩噩的头,他急迫地想要看看那古怪的学生是否离开,他查了一把额头上刚冒出的冷汗,抬头朝街头看了一眼,发现那里空空荡荡没有半个人影,这一瞬间,他忽然放下心来,不由地笑了下,正在想自己真是喝多了酒疑神疑鬼,就在这时,他听见了吧唧嘴的声音,这声音就在他身旁,像是有小孩正在他脚边吃东西,他往下一低头
只见那满脸是血的学生正蹲在地上,仰着头,直勾勾地看着他,那张殷红的嘴不停抽动,在咀嚼着什么。
中年男人一片空白的大脑里想着,他到底在吃什么?
第594章 第七部阅读指南 (无剧情,只是问题解答)
因为寒武纪年有作者有话说的字数限制,所以写这一段占用了一章的字数,等完结后,我会把第七部番外免费放在微博上的~
在最后一部开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争端,我把怪物有争议的几处详细解释一下。
怪物是一本写连环杀手的小说。
连环杀手几乎都有心理变态的特质,所以又名(变态心理学),和专业的变态心理学是两回事,可以理解为“变态,心理,学习”。
连环杀手拥有他们独特的特征,下笔之前我查阅很多资料,都指出连环杀手的暴行大都和性有关系,而选择的对象往往为容易控制的弱势群体。
所以并不是作者的心理、三观有问题,我也从来没有仇视儿童,厌恶女性,而是这本书就是刑侦小说,是警察抓捕罪犯的小说,里面的罪犯是人性扭曲,思想方式与众不同,担心被捕会特意选择被害人的变态。
如果不是这样,试想一下,一个连环杀手,他准备作案,冲向一个高大健壮的男人,该男子露出一身腱子肉,反手一拳就把他击倒在地……整本书完……
第一次犯罪行为就被制止的,那就不会成长为连环杀人犯,而是上沙雕热搜的笨贼了。
一个连环杀手的基本评判标准就是多次作案,这群人虽然精神不正常,有严重心理障碍,但最基本的判断低风险的逻辑也是有的,会为了作案的成功性,下意识选择低风险作案群体。这句话虽然说得冷酷无情,但这就是事实,事实不会因为人的情感转移,罪犯本来就是没有道德底线、没有正确三观的恶徒。
有句话是刑侦类作者写的,大概类似:罪犯不会因为你不高兴,你不认同,而改变作案手法,作案目标。
就像前段时间我看过的某个案子
护士好心送孕妇回家,被孕妇送给丈夫发泄兽*欲,又怕罪行暴露,最后联手将受害人灭口。
还有诱拐儿童的怪物 宫崎勤,由于自身残疾性格扭曲,把自己对世界的不满发泄到幼女身上,甚至好几次朝受害人家属警察电视台发出挑衅的纸条信息,将人们的咒骂和痛苦,当做嘉奖自己暴行的奖杯。
是的,怪物们没有羞耻心,没有同情心,没有人类应该拥有的正常情绪。
受害人都没有错,她们善良可爱,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品质,应该受到他人爱护,可罪犯都是丧心病狂的怪物,他们披着人皮,三观扭曲,以杀人为乐,又胆小怕事,狩猎的往往都是善良的弱势群体。
选择这个题材,很黑暗,很现实,越往后写,我本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大,也越难以下笔。我会痛苦,备受折磨,很多时候写到罪犯心理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要逃避那个设想出来的场景。
而且后面还牵扯到一些比较典型官*场问题,反黑,反贪也随着案件的深入,让一些因为钱权、欲*望而扭曲了初心、变得格外贪婪的怪物暴露到人前,他们比连环杀手更可怕,更罪恶滔天,伤害更多的人。
《怪物》里的平川省就是一个类似哥谭的罪恶城市,她压根不真实存在,却又让人感觉隐隐存在,因为的确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坏人,只不过没有像怪物这样,出现的这样密集,这样无法无天。
当然我本人和这些事情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不存在暗示现实社会什么,我家里人也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途径去了解,所以得去翻国内以前打老虎、扫h的纪录片和老报纸。
但查找起来非常困难,常常一言不合就404,因此写起来真的非常吃力,到后面两部,已经不再像最开始写得那么轻松舒服了,经常卡文,存稿也完全没用,因为有时候发现那样写并不好,干脆直接放弃掉,从头开始重写。
另外关于催眠,催眠在fbi里常用的唤醒目击证人的记忆,不知道为什么在读者之间被妖魔化,认为催眠=科幻,事实并非如此。我查看的许多专业性资料显示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fbi就开始应用这种催眠手法帮助破获了许多疑难杂案,而且很有可能时间还要早,所以这项技术在美国已经是非常成熟了,甚至系统化,拥有一定的科学性。
由于主角本身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久病成医,从小又是在美国长大,设定里他有非常专业的相关老师倾囊相授,所以会催眠并不稀奇。
最后还会涉及一些前沿科学,认为是无法实现的科幻;还是已经被创造出来但被一些国家当军*事*机*密隐藏的秘密武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一个争议就是时间相关性,很多人指出在90年之前并没有dna技术,实际在描写这个地方我专门查看过,该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应用到谋杀案里。
至于很多人说没有引进到中国,这个当时我写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恰恰保留了这一段没有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