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2)

“就是接管子啊!在地下放些管子……”乐一丁还没说完就跳下炕,去找来笔和纸,在上面勾勾画画的,“我们老师讲数学题的时候,我看着这个图形觉得有意思,就记住了,水从这里进来,这样走,走一圈,等水热了,地上就热了,然后屋里就热了。”地热就是这么来的,其实乐一丁也不知道原理是不是这个,但是应该差不多吧!

乐涛看着儿子画的东西,再看向儿子,心里可乐了,还得是上学,学到的东西多,再看看儿子的画的东西,乐涛觉得可以试上一试,只是这管子要用什么的好呢!想了想,再想了想,他记得在城里看过铁管子,可以试试。想了想,乐涛决定等一会儿送儿子上学后,去乐海那一趟。给爸妈那的房间修修,管他明年有不有没人住,这离过年可要有一段时间。

乐一丁以为爸爸也就是看看,不会有什么行动的,就算是有行动也得等开了春。哪里想等他中午放学,就在学校门口见到了应该在家里准备午饭的奶奶,“奶奶,您怎么来了。”

“我接你去小叔家吃饭,你爸他们在家里倒腾着,也不知在弄些什么。”乐老太太嘴里有些不满,可是脸上却是带着笑意的。乐一丁也没从想,去小叔家吃了午饭后,又跑到奶奶家一看,吓了一跳。

“爸,你们这是在做什么?”这时代农村住家层里的地都是水泥的,谁家里也没那个闲钱,地上铺什么。乐一丁看着奶奶家的地被刨开,连着炕也被掀开,乐一丁张着嘴,这是干什么?

“跟你叔干点活,还不快去学校,跑来跑去的,也不怕把鞋弄湿了。”乐涛瞪了儿子一眼,他跟乐海研究了一下儿子画的图,乐海拍着大腿叫着可行,怎么早没想到呢!两人一拍即合的开始忙和,先是进城买了铁管子回来了,又是弯头,又是弯管的管子也是挑了粗的,在量好了尺寸后,两人设计了一下距离就开始干活,一上午的时间就只是刨开了地,下午就能把管子埋进去,估计晚上就能把屋里的地铺好。

乐一丁看着四处扔的管子,皱了下眉,也就没再多问,转身往学校跑,虽然学校也不暖和,但是班级里的人多,而且也有老师留了作业。

这两天乐涛和乐海忙得很,又是铺地管,又得进城找店面。两人给父母家铺完之后,乐涛才拍了拍头,“我们两真笨,把地面找平,然后把管子铺到上面,再埋一层土,这样不是省去了刨地的时间,至于门,刨下去一截不就行了。”

“……”乐海挺无语的,就认干活了,哪里想那么多,现在倒好,干了无用功。接着给两家干的时候,就依着乐涛说的,时间更节约了。家里干活的这两天,乐一丁在奶奶家住的,别说,真是暖和。早晨烧完,中午还是热乎着的,中午做饭的火,还能屋里热乎起来,晚上更是不用使劲烧,屋里就能暖和,要是使劲烧,这屋里就跟夏天似的,穿不住衣服人。

乐涛把家里的干完之后,又买了管子去了丈母娘家,媳妇对自己的妈好,他也不能一味的受着,也得对媳妇爸妈好些,虽然丈母娘为人真不怎么样。乐妈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是很感动的。

边家老头老太太可没有女儿的想法,包括边诚也都认为是应该的,连搭把手的活,都没干。乐涛是带着一肚子气干完的活,回到家里脸色别提多难看了。边梅虽然不知道丈夫在她娘家遇了什么事,但是看脸色也知不是好事,可毕竟是娘家,她不好说什么。

“嫂子,大哥回来没?”乐海最近可真算是人缝喜事,精神好着呢!进了大门就大声吆喝了一声。

“在屋里倒着呢,刚从我妈买回来,许是干活累着了,今儿怎么还拎着酒?”边梅忙过去把酒接下,“乐涛,海子过来了。”

“嫂子,我进去就行,给我们兄弟两弄个小菜呗,等下英子带鱼过来。”乐海搓了搓往屋里走。边梅笑着应下,没一会儿就布上了饭桌,现在屋里可暖和了,吃饭也不用非得在炕上,坐地上吃都不觉得冷。

烀了些花生,地瓜,乐妈刚端上桌,就见乐一丁背着书包一路跑着回来,这才注意外面飘起雪花,忙拍了拍儿子身上的雪,“快进屋暖和暖和。”

“妈,今天我们班里考试了,李大明说他不念了,要回家种地。”乐一丁觉得本就是坏小子的李大明要是不念了,可能真容易学坏。乐一丁的话刚讲完,就听着屋里传来小叔的声音,忙进屋打招呼,还没等把大棉袄脱了,就听到小叔讲了一句,“一丁,明儿就给你办转学手续,咱去城里读书!”

作者有话要说:平躺,求包养,求抚摸~~~

☆、货可居(三)

有什么比听到转学进城读书更激动的事?不过现在都过去大半个学期了,这个时候转学,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乐一丁看向爸爸,小学生是没有发言权反驳的,只有乖乖听话,虽然他说的一些事情会被大人采纳,但是不代表他可以反抗,而且他也想进城读书,在城里会有更多的机会。

乐涛点了点头,他早就想过让儿子进城里读书,虽然村里的小学不见得比城里的差,但是做父母的,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以弥补当初自己遗憾。乐涛揉了揉儿子的头,“以后可要好好念书,考好的大学。”乐涛提到考大学时,李英带着乐丹进来,脸色变了变,却没有说什么,让乐丹屋后,又转身去厨房。边梅拍了拍李英,李英只是苦笑。

转学的事就像是板上锭钉一样,吃饭的时候,乐一丁才知道,爸爸和小叔一起办了公司,爷爷和奶奶在城里看店面,两家在农村生产,鱼,水果,猪和鸡等等,还会收购别人家农副产品,让店里还会卖布娃娃,乐一丁挺无言的,这样的店能活多久,他预测不出,他最担心的是,以后两家会不会因为分资不均而交恶。

开店乐涛拿的是小头,要三七分,乐海却说乐一丁给他们设计的标志,而且布娃娃也是乐一丁提议的,要五五分,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剥夺了知识产权,这词乐海是从战友那里学来的,如果不是战友从旁提点,他只以为开公司就跟开小店一样,挂个牌子就行了。“过年时,咱兄弟俩去送些鱼过去?”怎么说也得表示表示。

“成!”乐涛同意了,多拿两层心里虽然说不过去,但是听着弟弟的意思,这商标啥的挺值钱的,那就收下。乐一丁无语,店还没开张,倒是先分脏了。

转学的事,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城里的学校有些为难半路转学过来的,听说学习成绩不错,学校也乐得接收,虽然现在没有重点不重点,对学生老师也能做到不偏不向,但是本质上,老师还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遇到的麻烦是现在乐一丁就读的小学,学校不愿意,老师上门做了几次家访,开始老师以为乐一丁和李大明一样是不想读了,后来听说是转到城里读书,也不知道老师是出于什么考虑,一直劝说着应该让孩子留在父母身边读书,由父母看着。

虽然乐妈也不想让孩子去城里读书,但是她听了丈夫的分析后,觉得去城里是对的,现在听老师这么讲,有些不乐意了,儿子可比李大明强百套,拿那小子和儿子比,老师怀的是什么心?村里谁不知道李大明跟李冬两小子都是不学好的,李冬现在还在学校里混着,李大明却三天两头的在垓上逛。一丁学习好,写作业从来不用人操心,还能自己看书,他们就没为一丁学习操过心,而且也不出去和那些孩子玩,每天早晨坚持跑操,就连当兵回来的小叔子都说一丁是个有毅力的,好样的,怎么到了老师嘴里,儿子就摇身一变成了不学无术的。乐妈可不管会不会得罪老师,左右也不会在学校读了,“老师,我们家一丁是去你家掏了蛋,偷了你们家孩子,或是在学校打架,要么成绩不好?怎么一丁在你嘴里跟粪坑里的屎似的,若是这样,转走了不是省了你的心,你想当雷锋,把我们家一丁改好,我还怕一丁污了你的眼睛。”

乐妈一番话说得老师和一起过来家访的学校某位领导,脸色十分的难看,学校的本意是想留住生源,乐一丁的成绩在城里也能排到前矛的,如果以后考上好学校,学校不是也跟着沾光,现在反倒是把人得罪了,得,领导带着老师走了。回学校后把老师给批评了一番,又在转学的批条上签上字,心里虽然有不甘,但是也只能这要,好好教导别的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