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晨昏 若花辞树 1969 字 8天前

明苏缓缓步下相国寺前的台阶,心中想道,这和尚不行,别的和尚未必也不行。

何况和尚不行,还有道士,她必得将阿宓的魂魄招回来不可。

否则,阿宓先入了轮回怎么办,她岂不是追不上她了。

第五十一章

起先, 得知不在了,明苏心灰意冷,费了数日才相信, 她等的人不在了, 否则, 怎会一寻五年,无半点音讯。

那几日间,她仔细回想, 竟发觉她隐隐之间,早已有这猜想, 只是她拼命地将这念头往下压, 不去想, 仿佛这般便可不必面对,便坚信只要她找下去便一定能找着郑宓。

说来也怪, 她确信阿宓不在以后, 脑子竟很清醒。

从前, 她想的事很多,盼着阿宓回来, 想着这天下不能就此一步步烂下去,想着吏治不可不清,想着人生在世,她总该做些事,留个名, 虽说这些年已被人视作嚣张跋扈的, 可年少时所受熏陶仍浸润在她的骨子里。

然而得知死讯后,她便觉她余生只有两件事要做。

一便是要将郑家的冤屈洗了,替阿宓讨个公道, 二来母妃处也得有个保障,不能让她晚年凄凉。

后者是她身为人女的本分,前者是害怕来日黄泉相遇,若是阿宓问起,她答不上来。

她以为她已死了心,如一木偶人一般,无甚欢喜与畏惧可言了。

直至她看了那话本,联想起她们之间的相似,发觉兴许皇后就是阿宓。她的心便在顷刻间活了回来。

她这才知,她不是死了心,而是她的一颗心与阿宓系在一处,她在世间,她便活着,她不在,她便同她一起。

她想设法地找寻皇后与阿宓的相似处,找寻她们便是一人的证据。

前朝那般忙碌、紧要,她一得了空便往仁明殿跑。深夜无人时,便一本又一本地看话本,看奇谈,绞尽脑汁地想,有何手段,能使一人改头换面得便好似另一人一般。

可相国寺一行便如当头棒喝。

那和尚虽是个神棍,却也使她猛然醒悟,阿宓确确实实是不在了,皇后又怎会是她。

她极感失落,这段时日细致观察下来,她越发觉得皇后像阿宓,目光像,说话的语气有时也像。

更要紧的是,分明是截然不同的长相,可皇后望着她笑起来时,也极具阿宓的神韵。

原来还是她想岔了。

但神棍话中躯体与魂魄是可分离的意思,明苏还是记下了,不论是真是假,寻个有道行的来问问便是。

只是有道行的僧道也不易寻,明苏一面令人暗中去找,一面又命寻些志怪之类的话本来看。

写话本的大多是落第书生,有些写得生动有趣,有些却是读之味同嚼蜡,明苏看得烦不胜烦,却是收获全无。寻找僧道也无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