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心道,三皇兄是折了,看来父皇这回是真心急,料理了三皇兄,也就稳住了五皇兄,接下来便该是她了。
五皇子日益得势,毕竟三皇子折了,余下的也就他了。
他门下几名大臣急于讨好,忙着搜罗三皇子的罪证,送入大理寺中。
但除却这几名急着向五皇子献媚的大臣,余者皆静了下来。
尤其是经过六年前郑家那一场的大臣,更是闭口不言,一语不发。
因自三皇子被拿入宫中后,宫中什么消息都传不出来了,任凭三皇子系的大臣如何悄然往宫中传递消息,皆如石沉大海,无一丝回应。
这情形,与当年郑家覆灭之前一模一样。
明苏几度欲入宫求见皇帝,然而那道平日任由她出入的宫门,却严加把守了起来。
不论如何威胁逼迫,守门的将军皆只有一句答复:“无诏不得入宫。”
不只是明苏,五皇子亦然,大臣们也是如此。
数日之间,朝中人心惶惶,却又各自压抑,整座京城皆陷入诡异的沉寂之中,静等着即将到来的风雨。
然而紫宸殿中,却是一如既往的风平浪静,乃至有几分和风轻拂的轻快。
皇帝并未着龙袍,他换了身道袍,发丝也如道士一般束起,手中拿着柄拂尘,盘腿坐在蒲团上,合着眼睛,正在悟道。
可惜,他正得意着,未能专心在道上,倒是想起了些,前程往事。
他亲政那年,郑泓在还政前,与他说了句话,他说恳请陛下谨记,陛下若勤政爱民,天下便是陛下的天下;陛下若荒淫无道,天下便是万民的天下。
这话之意,再浅显不过,郑泓是在告诫他,须得勤勉政务,爱护子民。否则,天下万民,人人都可能举旗造反,来反他。
他起初也深以为然,不敢懈怠,渐渐的,他发觉并非如此。
只要他还是皇帝,牢牢把持着朝政,偶有懈怠也无妨。
倘若有人心怀反意,那便捉拿下狱,斩草除根便可。
他的天下,他的皇位稳稳当当。
今次亦是如此。
皇帝也懒得理会明苏是有意拖延还是怎地,任她如何心计,在他面前也无挣扎之力。他想着,睁开了眼,四下一环顾,略略蹙了下眉头。
紫宸殿本是议政之处,满是尘俗之气,在此打坐修行,恐怕事倍功半,得修一座宫观才好。
那宫观必得修得高,上及九天,抬手可摘星辰,如此配得上他皇帝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