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2)

这一呆,就是整整三个时辰。

陆辞肯定了内心猜测后,却无半分松快和得意,而是更沉重了。

受小旱和暖冬影响的,即将在来年面临虫卵孵化后的飞蝗成虫威胁的,显然不止是汾州一地而已。

至少在汾州四面的州府,都难逃类似的命运。

后世科技发达,又积累了无数前任防蝗的宝贵经验,多管齐下,才使蝗灾渐渐退出了舞台,让后人开得出‘何不食蝗’的玩笑。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早在唐太宗时期,其就已提出食蝗之策了。

但蝗食粮,可比人食蝗来得快得多——且那飞蝗铺天盖地,是连成人都能生生扑倒的密集。

它们食尽粮后便飞走,祸害下一个地方去,捕捉些许进行食用,且不说会否吃出毛病来,也是杯水车薪。

而被其食尽的地里粮食,却是要支撑未来数月的心血。

哪怕得了皇帝戏赐的饕餮小名,陆辞也丝毫心态轻松地不会将飞蝗视作盘中美餐。

若是周边郡县的情况,也类似此处的话,那一穷二白的汾州也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重中之重的是,哪怕极可能被人当做无事生非、危言耸听,他也必须将此事尽快上报朝廷,竭力引起重视,越早进行防患,才越有可能安然度过这一劫。

陆辞在看完关于粮库里存量数量的记录时,还是亲自去了趟粮仓,草草清点了袋数,亲眼确定过了,心里才稍定一些。

往年虽有小旱,但只伤了皮毛,加上朝廷赈济及时,以至于现在尚有盈余。

哪怕是在最坏的场景中,要应急地养活一整个汾州里的万余户,只要节省一些,撑个一两月,还是足够的。

买粮是暂时不用指望的了。

还不知蝗灾的影响范围会有多大,只要周边难逃一劫,粮食就将变得供不应求,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唯有先取粮库里的应急,熬到赈济粮来后,再撑到第二季的作物成熟,才算是彻底度过危机了。

但陆辞刚要稍微放下心,就立即想到另一茬,不由神色微变。

不好!

往年归往年,今年的情况,可是大有不同的。

——被那场不久之前的荣王府大火所殃及到的,可是包括了左藏库等地方的!

可想而知的是,在抢救库物的十万火急的时分,被列为首选的,当然是更为值钱、也不耐火烧的绫罗绸缎精细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