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 / 2)

柯祺却一口都没顾上喝。他忙着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到纸上。

厉桑不会知道,其实柯祺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一个个不够成熟的念头写在纸上,又一条条划掉,然后重新换上更成熟的方案。柯祺的脑子高速地运转着,他的思维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么清晰。

压力即是动力啊!

等到天边绽开一线天光,柯祺的折子也写好了。墨迹干了后,柯祺合上折子,用手摩挲着折子丝绸质地的封皮。因心中有事而一夜未眠,他眼下青灰,整个人瞧上去分外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很亮。

在这一刻,柯祺心里的想法和谢纯英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

针对谢瑾华的身世疑点,要么就把他严严实实地藏起来,那么就为他挡掉所有的风刀霜剑。

藏已经是藏不住的了。柯祺希望谢瑾华什么都不知道,他希望谢瑾华这一生能有三五知己,能有为之努力的事业,能被他人所爱也有他爱的人。谢纯英为之努力的事,现在已经被柯祺主动接手了。

柯祺一直是个有野心的人。野心勃勃听上去不像是一个好词语。有人野心勃勃,他们对权势的渴望高于一切,高于亲人,高于爱情,高于友情。但柯祺的这份野心中却始终带着对家人的爱护之心。

这其实并不矛盾。

柯祺希望自己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结界。结界以内,只有春暖,只有花开。

第157章

“民间监察机构?”开瑞帝略有疑惑地看着柯祺。

御书房里并没有留任何人伺候,太监宫女们都退了干净。这屋子里只有皇上和柯祺两人。

柯祺严肃地说:“家兄遭此大劫, 是因为那所谓的青莲教太过猖狂。臣不由有了一个想法, 若青莲教刚有些苗头时, 就有人发现不对, 在源头上将这股谋逆的势力彻底掐灭,哪里还容得了他们做大。”

因为皇上在昨日主动给柯祺看过密折,所以柯祺现在完全可以把青莲教拿出来说事。

柯祺所提出的民间监察机构的概念完全脱离于现有的官场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在民间暗中挑选出一些人,他们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有特定的途径可以把消息一层层地往上传,一直传到皇上手中。

这个概念并不难理解。

现有的官场制度中已经存在监察机构了。安朝各省中都设有三司, 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省政府,提刑按察使司是监察机构,都指挥使司则负责指挥军事,很少参与地方政治。三司相对而言独立,又互相制约, 地方上的官场因此才能保持一定的清明。

谢二的妻子庄氏的大舅舅就是按察使。

不过,这样的监察制度并不是百分百可靠的。限于此时的通信技术, 设在各省省会的提刑按察使司并不能把所有的地方都监管了,总有偏远的地区不受重视, 不得不处在监管范围之外。同样是限于此时的通信技术,若是官官勾结存了心要欺上瞒下,那么地方上的问题很可能就没法上达天听。再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司的监察对象是官员, 他们往往都忽略了老百姓们的声音,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就拿青莲教这事来说吧,青莲教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在一些小镇上混得风生水起,再渐渐朝繁荣一些的地方发展,于是地方上的官员竟然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对。他们太脱离群众了。

老百姓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偏远小县城中的县令究竟有没有尽到父母官的责任,某地的旱情究竟是不是像官员上报的那样严重,赈灾物资究竟能不能实打实地送到灾民手里,政绩斐然的大官究竟有没有贪了底下人的功绩……其实皇上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这时的老百姓可没法上网发帖子去。

让皇上能真正地知晓天下事!柯祺的民间监察机构的概念就是基于这一点提出来的。

千万不要小看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柯祺穿越前的那个时空中的北京朝阳区的人民群众就是伟大的榜样!按照柯祺的想法,监察员们都来自于群众,也继续藏身于群众,他们的身份始终都是保密的。

开瑞帝顺着柯祺的折子继续往下看,很快又看到了一个新的概念:“网状管理结构?”

“如果不事先采取一些措施,民间监察机构发展到最后,肯定也会出现欺上瞒下的现象。网状管理结构尽可能地减少了欺上瞒下的发生。不过,这也使得机构的运转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支持。”柯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