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2 / 2)

柯祺想了想,说:“蜡烛。”

谢瑾华脸色一红。虽然已经和柯祺生活了一辈子,但每到这种时候,谢瑾华还是要习惯性地害羞一下。他就知道,像柯祺这样闷骚的人肯定有颗随时会骚动的心!他小声地说:“就……就皮鞭吧。”

柯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道:“你完了。”

谢瑾华不是很明白。

柯祺回头朝坐在阳台上看书的大哥喊道:“大哥!你要是听到蜡烛,会联想到什么?”

大哥从书本里抬起头来,不以为意地说:“生日蛋糕?”柯奶奶总是会给他买蛋糕吃。

柯祺转过头来看向谢瑾华,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瞧瞧大哥!”

像大哥那样的,才是单纯的没有被网络这个大染缸污染过的小朋友啊!

第183章 番外十

因为柯祺三人常在古玩街上捡些小漏子,虽说他们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刻意表现出自己的学识去坏了别人的生意, 也没有什么打脸、反打脸、一直打脸的剧情, 但柯祺三人还是被一些人注意到了。

其实, 柯祺一直都很小心, 在古玩街上淘来的东西,他不会立刻出手转卖出去,而是另谋了一条安全的出货路径。所以,寻常人没有盯上他们。就算有人对他们的年纪产生过好奇,也只以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出来玩玩。能注意到他们的人并不一般,那其实是一位退休老教授,姓高, 很有些本事。

高老先生是古玩街上的常客。柯祺买下的那些东西,还不能入高老先生的眼睛。但是,高老先生同样不乏眼力劲,他能知道柯祺是捡了漏子的。第一回捡了漏子,可以说是孩子们运气好。第二回捡了篓子, 还可以说孩子们运气好。但是第三回、第四回继续捡漏子,那就证明孩子们是真有本事了。

高老先生本以为这三孩子就是同门师兄弟, 背后肯定有名师指点。柯祺和谢瑾华自不必说,本来就是一身古韵, 又恰好处在了翩翩君子人如玉的年纪,就连大哥生理年纪不大,高老先生都觉得这孩子天生带着一股灵气。于是,高老先生忍不住羡慕起了这三人身后的老师, 甚至还有那么几分嫉妒。

于是,老先生主动找了柯祺三人说话。

高老先生原本是想要借机认识一下那位“名师”的,得知三人是自学成才后,老先生惊呆了!他实在不能想象,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靠着自我摸索竟就有了这样的本事,然而事实又由不得他不信。

这是天才啊!

高老先生是个惜才的人。于是,他很自然地和柯祺三人成为了忘年交。

高家是书香门第,放在两三百年前,那也是世家了。高老先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在研究所工作,儿媳在电视台工作,女儿在博物馆进行文物修复,女婿来自京城。女婿那家都是从政的,仕途通达。

这样的人家似乎是现在的柯祺所攀不上的,然而柯祺却对于高家没什么所求,因此和高老先生相处时依然坦坦荡荡。再说,他们以才华为名片,高老先生反而有了一种“长江后浪催前浪”的沧桑感。

通过高老先生,柯祺三人接触到了一个他们暂时还接触不到的圈子。若是没有高老先生,他们过些年也能自己摸到这个圈子;若是他们没有才华,就算有了高老先生的引荐,他们同样进不去这个圈子。才华是最好的通行证,而品性则决定了他们在这个圈子里能不能顺利获得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可。

而圈子就是人脉。

毕竟是做过一世丞相的人,学识有,眼界有,心机有,气度有,偏偏年龄还小,高老先生那些人又都惜才,柯祺在这个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谢瑾华也是如此。只是大哥,因为他的生理年龄实在太小了,为了不叫人怀疑,有时不敢说出什么高深的内容来,大家喜欢他的伶俐,也依旧把他当孩子。

大哥不打算跳级了,还是老老实实按部就班往上读吧。

因为,大哥今生是打算从政的。他要是想去研究所,那十岁大学毕业后能直接进更高级别的学府进行深造。但他想要从政,就算十岁读完了大学,政府也不会让一个十岁的孩子站出来当公务员啊!

不如就踏踏实实沉寂几年,反正他如今在班上还是年纪最小的那个,等大学毕业时才刚刚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