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疏桐认为能给皇帝献红薯,其实还是石台村占了便宜。
朝廷不缺石台村这样的村子给种红薯。当初西北各省每省发下去一千斤的红薯育苗,两千斤留在京城的皇庄种植。根据气候不同,西北那边种了一季,京城勉强种了两季,第二季也是因为受了寒的缘故收成不是很好,但现在朝廷手中已经有几十万斤红薯,虽然这些东西远不足以解决西北四个省现存的六百万人口口粮问题,但已经可以给其中几万人提供育苗的红薯。红薯产量高,岳父又告诉他,西北那边传来的消息说今年冬天那边下了两场雪,钦天监预测说西北的旱情已经结束百姓今年就可以正常种植庄稼了,只要两年的时间大齐就不会再缺红薯了。
若是要选择民间帮忙种植红薯,是真不缺石台村这一个村子的。
岳父当初牵这个线,是因为现在民间只有石台村有红薯可以育苗。还有为了安抚住因为西北事情焦躁的想搞祥瑞的皇帝,皇帝当初搞了个天赐红薯和中宫怀孕这样双喜临门的事情,各地的官员纷纷上折子夸赞他,把他夸的都快和秦始皇肩并肩了。皇帝就有些飘了,还想搞祥瑞。
裴侍郎那段时间经常在皇上跟前行走,洞察了皇上的几分心思,怕皇帝把主意打到红薯娘娘栖栖身上,就劝阻了他。为了让皇帝看到官民一起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景象,一边忽悠他爹,一边向皇帝说石台村村民愿意为皇帝陛下分忧,替皇帝种红薯。然后皇帝说不能白要百姓的东西让百姓出白工,朝廷出钱购买。
这些事情赵疏桐知道了就烂在肚子里,裴栖和他爹都没有说,只是觉得皇帝虽然狗,但还算爱惜子民。
等到这边的大会开完,赵疏桐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赵疏桐在炉子边将身体烤热了,才进入屋子。
裴栖还没有睡,听到开门的声音道,“夫君,你回来了呀。”
“嗯。”
赵疏桐走到桌子旁边,拿起茶壶倒了杯水,问裴栖,“你要喝水吗?”
裴栖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闷闷地声音从手和脸的缝隙处传来,“我不渴,不想喝。”
赵疏桐含笑喝了两杯水,然后脱了衣服躺在裴栖的一旁。
裴栖见赵疏桐上了床,挪过去钻到赵疏桐怀里。
“今个儿怎么投怀送抱了。”
裴栖用真是拿你没办法的眼神看着赵疏桐,“昨日你问我为什么不抱你,是不是不爱你了。今日我抱了你,你又来损我,夫君你到底要我怎么做。”
“我这么反复无常,真是难为栖栖你了。”
裴栖给了赵疏桐一个你知道就好的眼神,然后搂住赵疏桐的脖子,在他的唇上亲了一下,将发热的脸埋在赵疏桐的怀里,轻轻地说了一声睡吧。
赵疏桐见裴栖像是哄孩子一样哄他,想着他这两天是不是把裴小栖给欺负惨了。
赵疏桐熄了灯,裴栖又往他怀里拱了拱,然后就听到他的夫君在他耳边说,“等你卸货了再收拾你。”
裴栖一个用劲儿扯动了赵疏桐胸前的衣襟。
*
第二天的时候,赵疏桐和裴栖就回了京城。赵老汉要忙春耕的事情,又留在了村子。他要先找人将村子里的地给种了,然后再去庄子上检查那群佃户干活。
赵疏桐买了庄子后,有村民见赵老汉经常住在庄子上,就想找赵老汉谈谈,将赵老汉在村子里的六亩地给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