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1 / 2)

裴栖展颜,期待地望着赵疏桐。

“就想听情话是吗。”赵疏桐问。

裴栖点头。

赵疏桐想这是自己两辈子唯一的小夫郎,多宠点就多宠点吧。于是他清了清嗓子道,“万水千山,在我心中不如栖栖你嫣然一笑。”

裴栖心砰砰跳,“然后呢。”

“我想修一条通往你心里的路。”

“已经有了,不用再修了。”

赵疏桐见裴栖羞涩的小模样有些情动,但是碍着裴栖的大肚子并不敢做什么,狠狠地亲了裴栖一口。

然后在裴栖的纠缠下,赵疏桐给裴栖说了好些土味情话。

裴栖开心过后,就开始赖账了,说赵疏桐刚刚念的这不是诗,一定要赵疏桐念情诗给他听。

赵疏桐无奈,天大地大,孕夫最大,于是赵疏桐背诵着诗经哄裴栖午睡。

田里的事情,赵疏桐吩咐下去就不再亲力亲为,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裴栖。

在赵疏桐和裴栖呆在庄子上的这段时间,赵贵回过一次石台村。他回去的时候,石台村中恰好有一只牛伤到了腿无法再干活,村民向官府申请了宰杀令,正在村子中宰牛。牛肉难得,赵贵为赵疏桐买回一只牛后腿。

赵疏桐就带着裴栖烤了一次肉。

吃完烤肉,他们就回了京城。

赵疏桐去撤销了请假,到翰林院庶吉士馆报道。

此次考上庶吉士的有五十四人,两年前那批占了此次恩科的光,提前散馆考试授官了。赵疏桐去报道的时候,已经有三十人报道了,他是第三十一位,老熟人谢启早就来了。

庶吉士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史子集处理政事如何办差都要学习,有时候还会带着他们去六部观政,翰林院那边偶尔也会给他们一些写文章或者校勘的任务。比起正式的官员来,他们其实也并不轻松。

庶吉士是六部官员的预备役,教导他们的夫子都是翰林院中的博学之人。

“谢兄。”赵疏桐上前和谢启打招呼。

“赵兄,你可来了。”

谢启和赵疏桐寒暄后,又给赵疏桐介绍起身边的另外两位童年,“这位是李修,浙江常熟人,是这次恩科的二甲头名。这位是王崖,直隶人,二甲五十六名,未来三年咱们都是庶吉士馆的同学了。”

“李兄、王兄久仰久仰。”赵疏桐和两人打招呼。

“赵兄,久仰大名。”

几人互相认识吹捧了一下,李修和王崖知道赵疏桐是发现红薯的人,对他十分热情。赵疏桐也习惯了别人知道他是发现红薯的赵举人后对他的态度。双方都有意交好,气氛很快融洽起来。

因为人员还没有来齐的缘故,夫子们给他们授课都是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讲,并不会就着哪一门功课深入开展下去。如今讲授的东西,等人来齐了,可能还会再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