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日,一行才终于到了镇上的码头。
秦昭这次没有透露回村的具体时间,码头上并无同村来接。不过他们一家的着装已经不似寻常村民,因此还是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阿七先去驿站寻马车,秦昭一手抱着鱼崽,一手牵着景黎,在路边找了个稍隐蔽的地方等候。
身旁,几个村民正在闲聊。
“顺子哥,你又去临溪村啦?我都说了解元老爷不会这么快回来,他们村长那儿不还没消息吗?”
“不去亲眼看看,谁知道是真没回来还是故意不说。”答话那人赶着牛车,就停在秦昭他们身后,“你是不知道,自从知道临溪村出了个解元,这附近的乡镇有多少人想拜那位老爷为师。我不多去几次,就要被别人抢先了!”
“你之前不是不想让你儿子考科举吗?忽然想通了?”
那人嘿嘿一笑:“可不是吗,我现在算是瞧出读书的好处来了。要是我儿子也能考个举人,不,考个秀才都成,可比种一辈子地强多了。”
“……说起来,那个秦昭和他夫郎离乡的时候我还远远见过一面呢。谁能想到,一年多过去,人家今非昔比了。”
这两人原本在秦昭和景黎身后说话,没注意到他们。可小鱼崽听见了熟悉的名字,趴在秦昭肩膀上探出头去:“咦?”
秦昭与景黎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往一旁走去,默默离得远了些。
小鱼崽奶声奶气道:“阿爹……他们在说阿爹。”
“嗯,是在说阿爹。”秦昭应道。
“为什么呀?”
小崽子仰头望着自家爹爹,也不知在问对方提及秦昭的原因,还是秦昭默默离开的原因。
景黎笑着插话道:“因为你阿爹很厉害哦。”
小鱼崽眨了眨眼,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阿七寻的马车已经来了,二人没再继续解释,抱着鱼崽上了车。
马车摇摇晃晃走在山路上,景黎瞧着外头。这会儿已经临近正午,正是许多来镇上赶集的村民回村的时间。
路上行人颇多,不过仍能看出与过去的些微不同。
景黎道:“手里拿书的人多了。”
山路上,不少村民手里拎着或背篓里装着书本,再往远些看过去,还能看见有人在山间空旷处晨读。
“没想到你的影响会这么深。”景黎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