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屿在告知严修自己的新计划。
他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只是这些年一直在拍戏,没有付诸实行。
他早就想过,想拍一些女性题材的东西。
但他水平有限,也不想花过多时间磨练导演上的技能——他没有赵杭或者凌之淮导演那样的技术,甚至顾屿自认是个不太有气势的人,未必能压制住剧组的牛鬼蛇神。
导演这个身份,毕竟还是需要脾气的,不是谁都能做。
所以顾屿的打算是——由他来出钱或者拉投资,牵头搞一个计划,再由认识的导演或者扶持新导演进行拍摄,每年定期推出一些专门的女性作品,再设立奖项,给予这些作品激励。
“那不就和a市电影节差不多吗?”严修皱着眉。
顾屿摇了摇头:“也不完全一样,a市电影节是大众向的影展,女性题材在电影市场都属于小众,题材本身关注度有限,也赚不了什么钱,我主要是考虑计划的延续性。”
靠他一个人来推动拍摄一两部电影显然是不够的,但如果进行了一个长久的计划,对这类题材有兴趣的导演和演员加盟,加上每年定期举办的奖项,时间久了,这个计划必然会成为常例。
就像严修当年推动的a市电影节,如今不仅是电影界的重要盛事,对a市来说,电影节的主办也是经济的增长点之一,每年那个时段,就有无数电影明星和影迷涌入a市,购物、旅游、成交作品,a市电影节力推的电影常常在枫叶奖上都能有所斩获。
但在a市电影节的萌芽时期,它只是一个明星们兴致不高,需要顾屿帮忙撑场面的小型电影节而已。
“钱问题不大,你那边不够的话,我可以借你点。”严修摸摸下巴,“问题是参与度,剧本好不好,有没有演员乐意参加,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点。”
“是啊。”顾屿点了点头,“不过现在不做的话,以后也不一定来得及了。”
他今年毕竟已经40岁了,活到70岁的时候,他或许还能见证这个计划的茁壮成长,再往后推的话,他也未必能看到了。
顾屿之前倒没有关注这一点,只是前段时间,他遇到了许茜。
两人在《惊鹊》里第一次合作,许茜和严修年纪差不多大,两人当时在电影里演搭档,许茜的演技一直很不错,之前早就拿过第二次枫叶影后了。
在枫叶奖历史上,许茜这样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常见。
可就这么一位女演员,她和顾屿聊天的时候竟然说自己没戏拍。
要么就是镶边的女配角,要么就是演男主角的妈。
“有人说我挑剔,说现在有角色演就不错了,我还能演上,别人都演不上。”许茜叹气,“我那是挑剔吗?我想演能让我自己发挥特长的角色,这样的要求高吗?”
“连合适的本子都没有一个,给你的全是你看不上的角色,回头来说我挑剔。”
她也是40多岁的年纪,50岁不到,严修还在电影里演男主角,她却已经快无细可拍了。
“我也没说我不能演妈,可你知道吗?”平素大咧咧的女演员眼里满是惆怅,“电影圈和电视剧不一样,电视剧里有20多岁的演员,我这个年龄是可以演他们的妈,可我是拍电影的,我总不能演你妈或者严修他妈吧?”
电影圈的老龄化相当严重,哪怕是新人,能稍稍捧出头的都是30岁以上的男演员。
顾屿到现在都属于这个圈子里比较年轻的。
顾屿其实也挺无奈的,他演《惊鹊》的时候就是公认的年轻,后面一直拍到《天下》,他快30了,可在一年上映的电影里,《天下》都属于主角比较年轻的电影。
一晃十年过去了,顾屿还在演主角,圈子里冒头的年轻演员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绝对都算不上年轻。
让40多岁的许茜去演30多岁的男演员的妈,确实不公平。
面临这种现状的女演员远不止许茜一个。
所以顾屿更觉得,自己有必要发掘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
不是20岁的女孩子和男孩子谈恋爱的青春甜品,而是真正描述中年女性困境、哪怕是女演员困境的作品也好。
即使愿意涉猎这些作品的导演和编剧少,可顾屿给钱,还可以给很多钱。
他就不信找不到人。
“你打算出多少钱?”严修问。
顾屿伸出手指,比了一个数字。
“这么多?”这下连严修都觉得诧异了,“你是要把你这些年赚的钱全投进去吗?”
顾屿点点头:“差不多吧。”
“你就不担心都亏完了?”
“我投十部,只要有一部能出来,那我也不亏。”顾屿看了严修一眼,“再说了,你也知道,我财运一向不错的。”
“我也添一点吧。”严修拿起电话,“我再问问赵老师他们有没有兴趣,总不能让你一个人把钱赔光了。”
顾屿挑眉:“……也不至于到那一步,我还是有点眼光的。”
顾屿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有上辈子的经历,这辈子就等于是白赚的,他作为演员,如果能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助力,能帮到处在困境中的女演员,应该也是一笔功劳。
在顾屿的推动之下,一个名为“未来”的计划顺势而生。
这个计划的关注点只有“女性”两个字。
不管经验多少、科班与否、年龄大小,只要能被“未来”计划选中,计划方面愿意联系导演,也欢迎有经验的导演来拍摄作品,资金全部由“未来”计划满足。
顾屿这项计划执行得并不低调,但遗憾的是,支持者寥寥,投资商们原本以为是顾屿要拍电影,都表示乐意掏钱支持,可听说顾屿只是在进行一个女性题材电影的计划之后,这些慷慨的投资商们都拒绝了。
除此之外,圈内并没有几个知名导演愿意来拍摄这些作品,参与的编剧也都以年轻编剧为主——就连宣称没戏拍的女演员们都不敢轻易涉足这项计划。
最开始的两年是最艰难的,顾屿甚至一整年没有拍戏,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筛选剧本和导演上。
最终,第一年,“未来”计划筛选出了十个剧本,其中6部投拍——都来自于顾屿本人或他周围的朋友筹措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