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两人台词对着对着就要吵起来。
陆阳舒是科班出身,循规蹈矩地演了十来年戏,有自己的一套固定训练模式,而柯越则是半路出家,虽然柯黎花了大价钱请老师专门来教导他技巧,但少年演戏,更注重的还是全身心的情感投入。
他获奖成名的那部电影,演的是个小疯子。
柯越为此专门到精神病院观察了大半年,电影拍完,他几乎也要疯了,在家里静养了两个月才慢慢出戏。
陆阳舒的形象是够了,技巧也有,但情感远远不够。
柯越只能一句一句给他磨,帮他揣摩“吴向远”的内心,但他又特别没耐心,看男人那不开窍的样儿就急躁,忍不住想刻薄,讽刺他。
幸好陆阳舒对他的讥讽已经习以为常,重点记下来,难听话就左耳进右耳出,全当少年在他耳边唱rap。
柯越并不是仅靠大量资本捧出来的绣花枕头烂草包,他这么年轻能获得“影帝”的称号,当然是有本事在身上的。
陆阳舒在少年的“谆谆教诲”下,加上向徐导的请教,逐渐懂得了柯越为什么要无数次向他强调,要更深层次地理解角色真正想要是什么。
“吴向远”最渴望什么?当然是自由,像他妹妹那样的自由,但他从小就身体病弱,性格怯懦,小时候靠父母,长大靠老婆,他跳楼不是因为老婆出轨带来的耻辱崩溃,而是牵绊他与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根线也就此断裂,他终于可以去寻求自己最期盼的自由。
想要把角色演好,就不能只把他当成什么反衬主角的悲剧工具人。即使剧本没有写出来,导演没有要求,一个出色的演员也应当用自己的方式让角色拥有一个完整的灵魂。
陆阳舒被少年骂得心服口服。
十年前的那部影片同样也是徐秋生最喜欢的作品,而陆阳舒那时青涩赤诚的表演让他对这个年轻演员印象很深,直到现在也对陆阳舒很有好感。
他经常在拍摄结束来医院转转,知道这两人现在居然是情侣关系后,惊讶得嘴都合不拢,并趁机向柯越邀约:“你要不要也来客串一下?”
只想休假的柯越:“……什么角色?”
以少年现在的名气和流量,多少影片花钱都请不来。徐导看小情侣感情正如漆似胶,肯定不忍心拒绝,打得一手好算盘。
柯越最终客串了一个卖花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