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2)

原书里,难民发展成起义军,首次大规模造反不在宜州,可见宜州的叛军并没有成气候。

他们眼下是难民,不是什么世子车队,在宜州叛军眼中,不是亲人也是兄弟,不可能上来就刀剑相待。

所以楼喻并不是太过担心。

随行的二百府兵,都是参加过阳乌山剿匪的,自然也不会害怕。

一行人继续前往。

路上时不时遇上小股流民,皆由杨继安出面“哄骗”去了庆州府。

对此,楼喻很感谢其他州府的“劳务输出”。

第三日下午,楼喻一行人行至“三斤坡”。

三斤坡距宜州府城约十里远,是宜州相当著名的胜迹。

此地本不叫三斤坡,这个名字有特殊来历。

大盛开国皇帝曾在此承过“三斤救命粮”的恩情,建立盛朝后感慨那位恩人的善心,特命名“三斤坡”以此表示感激之情。

可如今,三斤坡满目疮痍,何其讽刺?

这里不久前似乎发生过一场械斗,坡上血迹点点,令人生寒。

若是开国皇帝见到,恐怕要气活过来。

忽然间,一道高亢嘹亮的哨声传来,楼喻眉梢一挑,与霍延对视一眼。

果然,下一刻一队人马蜂拥而出,手持弓箭对准楼喻等人。

他们而今在坡下,身后是贫瘠的荒地,身前是四十五坡度的土丘,无处遮掩,无处逃脱。

还能怎么办?

假装投降呗!

来三斤坡之前,楼喻已打听清楚,三斤坡上有股叛军势力,就是差点掀了宜州府衙的那拨。

叛军头目叫郑义,屠户出身,三十来岁,脸上有道疤。

造反的原因暂不清楚。

突然冲出的这群人里,明显没有郑义,估计只是一群探路的喽啰。

一人站在弓箭手后面,扯着嗓子大喊:“你们是什么人?!”

霍延示意身边一个府兵。

那府兵立刻对吼:“大人饶命啊!咱都是逃难来的!”

徒步三天,府兵们见的流民多了,也渐渐与流民同化,敛去了身上气势。

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神情疲惫,与流民无异。

如今四面八方的难民遍地都是,坡上人倒也没怀疑。

那人拽文道:“此乃义王地界,尔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不如同我等一起举事!”

拉人入伙,还得用弓箭威逼,操作实属骚气。

幸亏楼喻没用庆王世子名义经过宜州,要不然铁定会被这群流匪盯上。

府兵回道:“原来真是义王!我等久闻义王威名,特地前来三斤坡拜会!还请兄弟引荐!”

坡上人:“……”

他们义王名号都这么响亮了吗?

有人主动投名,当然是好事。

那人道:“尔等在此等候,我去禀报义王。”

片刻后,一名面带刀疤、满脸横肉的壮汉走出来,另有两人分列左右。

应该就是郑义和他的两位兄弟。

郑义俯视坡下众人,见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汉子,不由大悦,脸上堆起笑意,嗓门粗莽道:

“哪位是话事人?”

方才出声的府兵站出来。

他身材健硕魁梧,虽比郑义稍显单薄,但已经很够看了。

郑义颇为满意,他就喜欢这种比不上自己但又能用的人。

“听闻义王勇闯府衙一事,我等感佩非常,特来拜会!”

郑义被捧得很高兴,和颜悦色问:“你叫什么名儿?从哪来?可愿与郑某一同举事?”

“在下蒋勇,以前开过镖局,跟兄弟们走南闯北虽然辛苦,却也能糊口度日,怎知那群贪官污吏不做人!竟逼得兄弟们走投无路,这才落草为寇。”

蒋勇哽咽几下,红着眼继续道:“义王义举,着实令人畅快!与其打劫老百姓,不如打劫官府,要不是杀千刀的官府,咱兄弟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楼喻闻言都生出几分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