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页(2 / 2)

他们老家这边拜年要挨家挨户的走一遍,正好张家住在比较靠边的位置,现在最边上的房子也买下来了,正好顺着路一直走下去,三条街走下来正好转完。

村子里岁数大的人很多,张长贵这岁数的不算什么,索性带着儿子一起去拜年。

孙翠芳等人则守在家里,准备好了各种花生瓜子的,茶水和水杯也都准备好,就等着街坊四邻上门了。

张玉鹤出了门就拿出一摞红包塞给张长贵,“爹,您那份。”

“你妈给我包了,够用了。”

“以前咱们家孩子多没啥钱,街坊邻居都知道,所以红包包的小也没人说啥,现在咱们日子好过了,您可别又塞个十块什么的。”张玉鹤笑嘻嘻地凑过去。

“你爹我是那样的人么?”张长贵哼了一声,摸出一个塞给儿子,“看看,都是一百元的大张的,两张。”

“成,可以的。”张玉鹤给张长贵准备的也多是两百的红包。

他们这边村子里拜年看见小孩子,甚至没结婚的都会给个红包,以前张家日子不好过,张长贵的红包里多是十块钱的。

而其他人给他们家姐弟的,却从来没因为他们孩子多,爹妈给别人的少而换小了,早些年是十块二十,这几年都是五十一百的。

张长贵夫妻人缘好是一方面,另外也是村里人都比较朴实,知道张家近些年孩子都上学家里钱紧巴。大家的善意他们一家人一直都记得,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他们也没忘了大家。

但凡是村里有需要工作的,他们都尽量安排在公司合适的岗位,而且工资和福利很优厚。这无形中也让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纷纷回来了,毕竟如果在家乡能有个好工作,谁愿意背井离乡出去打工。那怕在他们的小城市里一个月赚三五千,也比在大城市赚七八千过得更舒服自在。

现在村里不少人都在张家的公司工作,村里还有几个年轻人就在张家酱肉铺里当学徒或者当店员,看到张家父子来拜年,热情得让张家父子有点招架不住。

红包不红包的,大家反而都不太在意了,也知道张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也就不太推辞,让小孩子们甜甜地喊上几声爷爷、叔叔的,孩子高兴,张长贵心里也痛快。

村子里走上一圈,张长贵不但发光了自己带的红包,还从张玉鹤那里拿走了不少。

张玉鹤强忍着笑,塞给了张长贵不少。张玉鹤自从有了系统仓库后,就经常把随身用的东西放在仓库里,后来有了玉铃铛后就更是如此。除了用于张玉薇还有赵一虎他们打款用的那张银行卡外,其他的钱都放在玉铃铛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