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李王氏把这话跟老二还有二儿媳妇说的清清楚楚,免得日后埋怨她这个阿娘。她这把岁数了,还不定说能活到什么时候,指不定哪里两腿一伸,也管不到儿孙们的事了。

“阿娘,你别说了,你说的我都明白,这个家不分,我们和大哥一块过,你们要送三宝去读书就送,我没什么话说。”李山民看了他大哥一眼,对他阿娘说道。

李大花摸着自个的肚皮,暗暗心想,要是这肚皮不争气,一直生不出儿子怎么办?她内心一边想着分家,一边又怕自个生不出儿子来,等以后丫头们都嫁人了,他俩老了没人养,一想到这里,李大花的心里又感到有点不踏实。

他们今日不帮李三宝,日后李三宝不管他们,外人也不会说他大伯家什么。

这也是村里的人为什么都要生儿子的原因,丫头以后始终都是要嫁人的,儿子生了才是自个家的,儿子是要传宗接代,等他们以后老了才有儿孙照顾。要没有儿子的,死了到地府里面都没个人给烧香火,因而这也是大家为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就算是没有生到儿子的,都要想办法从亲戚那里过继个儿子过来的原因。

“老二,还有老二家的,这个事你们可是要想好了,现在不分,以后就别提分家的事了啊。”李王氏眼睛带着警告的看了李大花一眼,说道,“要让我听到以后有人拿三宝读书的事说事,我就非得撕了她的嘴不可。”

老二是个什么性格她这个为娘的心里自然清楚,就是李大花那里,这个婆娘不是个老实的。

“不,阿娘,不会,你放心吧,我们现在不分家,以后也不提分家的事。”李老二见他阿娘的样子,就知道他阿娘允了他说分家的事了,他的心里松了一口气。

至于自家婆娘,等回头再好好和她说道说道就好。

“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送三宝去读书的这事就这么的定了。”李王氏一拍板,送孙子去读书的事就定了。

李王氏一改刚才对儿子和媳妇的严厉,温声对孙子说道,“乖孙,咱们就送你去读书,等回头让你阿爹去问清楚,咱们就送三宝去读书。”

“谢谢阿奶,三宝以后一定会努力读书的。”听到他阿奶的话,李问努力的控制着嘴角上扬的弧度,不要笑的太得意,对他阿奶露出一个乖巧的微笑。

真真的是太好了!

他还以为去读书的事会很难,没想到有他阿奶这个大力支持的助手在,去读书不过是他阿奶的一句话的事。

这个家里唯一反对他去读书的就他二婶了,不过李问也能理解,是人都有私心,谁想送别人家的儿子去读书啊,今天要是送他婶子自个的儿子去读书的话,看她还反不反对了。所以对于这个事,李问的心里也没觉得有什么好责怪他二婶的,毕竟谁都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自私。

不过就他二婶一个人反对,这个并不成什么问题。

从他阿奶说这个话这么有底气来看,李问可以肯定的是他阿奶的手里肯定是有一点钱拿着,不然也不会说让他去读书这种话。

就是现在不去,等再过两年李问自己都会提出去读书的,只不过现在比他预想中的还要早了两年时间罢了。不过这样也好,能够提前一点去读书,也可以提前一点去摸清楚古代这个科举要学些什么东西,提前做好准备也好,李问的心里是高兴的。

不过他能够先去读书就好,至于钱的问题,后面他再慢慢想办法就是了。

夜里大家洗过澡后,就回了各自的屋子,关起了房门。

一回到自个的屋子,李大花掩面就哭,一边哭一边说道,“咱们日子过的这么难,肚子都吃不饱,为啥还要送三宝去读书啊。阿母就是偏心,就因为孙怡那个女人生了个儿子,我就生了几个丫头,你们一个个对我都没有好脸色。”

“我说什么都是错的,呜呜……你们一个个都要送三宝去读书,这村里头谁家是送孩子去读书的啊。咱们能跟村长家比吗?村长家住的是青砖瓦房,每日吃的大鱼大肉,他们家送李秀林是读书,是他们家里拿的出那个钱,咱们家这是什么人家啊,咱们出的起这个钱吗?”

“好了,别哭了。阿娘的话说的还不够明白吗?你还整日闹闹闹的,你再这样闹下去,小心惹了阿娘生气。”李老二听到媳妇的话心很烦,汉子坐在床边。

看着床上在动的小丫头,李老二叹了一声,说道,“你说你这个要生的是儿子该多好。”

“阿娘那都说了,你以后别提三宝去读书的事,阿娘既然要送三宝去读书,咱们就送。要闹的分家,别说我没提醒你,到时候我就送你回你阿娘那里,让你回去娘家过。”

李山民哪里不知道,他要是有一个儿子傍身,他至于心里这么没底吗?他和他大哥要不分家,就算是他以后没有儿子,侄子也是半个儿子。况且这送侄子去读书也不是没有好处,三宝打小就聪明,要是以后真的能考个秀才回来,他们不也跟着沾光?

“好了,别哭了。”见到自个媳妇还在哭,这个汉子脾气也不是个糟糕的,给她说明白了不分家的道理,说道,“咱们还是和大哥家住在一起要好些的,这要分了,你想,我们有四个丫头,大哥就只有三宝一个儿子。”

“要是分了,咱们没有大哥的帮忙,你说咱们能自个能养活四个丫头吗?你自个想想是不是?”

李大花听到这话,就不说话了,觉得她家汉子说的也有道理。

谁沾谁的便宜还不知道呢,他们家现在有四个孩子,大哥家就三宝一个,要是分家了他们能不能养活四个丫头还是一回事。孙怡那女人身子不好,郎中都说了以后不一定能怀上,她身体好,没准很快又怀上,明年又能生一个了。

等她下一次生的是儿子再提分家也不迟,李大花在心里想着,嗯,那就这样。

到了后面,屋里的说话声也就没了。

作者闲话:

第二十九章 生辰

五月一过,初五就是李问的生日,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过的第五个生日,过完生日他就满五岁了。

一早他阿娘就给他煮了一碗面条,上面还有一个鸡蛋。

全家也就只有他生日的这一天,能有一碗面和一个鸡蛋吃,这在他们家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东西了。

“过了今天,咱们家三宝又大一岁了。”孙怡把面条端到小桌子上,让儿子坐下来吃面条。东西都是得了她阿母特意吩咐的,孙怡才敢这么做的,不然她也不敢自作主张给儿子煮这么好的东西吃。

看到儿子乖巧的模样,孙怡说道,“三宝趁热吃吧。”

闻到面条和鸡蛋的香味,李问平时已经尽量在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了,但是闻到食物的香味,他的嘴里一样会分泌出口水。他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李问凑近闻了闻,仰着小脸对他阿娘说道,“好香,谢谢阿娘。”

“真好吃。阿娘,你也尝尝。”李问抓起筷子夹了一口面条,而后夹了一筷子给他阿娘,要他阿娘吃。

知道儿子的脾性,孙怡凑过去吃了一口,笑弯了眼,说道,“嗯,好吃。阿娘吃了,三宝自个吃吧。”

儿子从小就知道孝顺阿娘,有个什么好东西都要分给阿娘吃,若是她不吃的话,他自个也不肯吃。有时候孙怡自个也想,她怎么就生出了一个这么好的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还这么懂事乖巧,简直就是老天爷送给她的宝贝。

家里答应送孩子去读书,女人的心里燃起了希望,她儿子这么聪明,没准将来能考个状元回来,孙怡的心里想着。

“阿娘。”一个鸡蛋,李问吃了一半,另一半非的要他阿娘吃。

孙怡眼里含着泪光,抿了一小口鸡蛋,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吃。一碗面条,有一大半是进了李问自己肚子里面的,他阿娘只是吃了两小口就不肯再吃了。

碗里还有一点剩余没吃完的,正好给了过来的李四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