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 / 2)

第十四章 乡试之前

队伍行了大半个月,杨绍慕带着赈灾的队伍到了平洲。

在靠近平洲府城之前,随行的官员和太子,以及太子带来的幕僚们对就太子殿 下应不应该入城进行了一番的讨论。他们都知道了城中发生了瘟疫,万一这瘟疫蔓 延,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太子殿下身为一国的储君,随行的官员就认为太子殿下不该以身犯险。

“还请殿下三思啊。”

“你们不用劝孤,孤心意已决。”平洲府是以无论如何他都是要进去的,杨绍 慕抬抬手,举止了下面的人的劝说,说道,“孤是负责此次南下赈灾的负责人,若 是到了平洲而不入城,被天下人所知道,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所笑话。”

如果他这个太子连这点胆量都没有,他也不用当这个太子了。

这一次赈灾之行是他父皇对他这个太子的考验,更也是天下人对他这个太子的 考验,若是他连城都不敢进去,别说天下人瞧不起他这个太子,杨绍慕自己也会瞧 不起自己。

见到太子殿下心意已决,下面的人也不敢劝说了。

赵向毅这个太子伴读是没有说一句话,无论是太子要进去还是不进去,他都是 跟在太子的身边。杨绍慕回眸看了一眼跟在他身边的伴读,两个人的眼里都是明白 的意思。

平洲府的城门打开,两侧的士兵拦住了想要进城的灾民,平洲知府冯保申领着 手下的官员们来接太子殿下。

“下官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一”

“平身吧。”

杨绍慕在入城之前,看到这些衣裳褴褛的百姓们,他的眼眶一热。当即下令让 平洲知府派人在城外建立临时可住的棚子,安置这些灾民们,另外再派人在外搭建 施粥的棚子,每日给这些灾民们发放粮食。

“是。”冯大人拱手说道。

而后杨绍慕随着平洲的官员们进入了城中,往日繁华的平洲城如今的街上连一 个行人都没有,一些人家的门口挂着白条,风刮起风沙带来一股腐臭味。

赵向毅跟随在太子的左右,寸步不离,锐利的双鲜扫过,把城中的情况收入眼 底。

一路上赶了这么久的路,连休息都不曾,太子殿下就带着平洲大大小小的官员 们,以及随行的官员们到府衙去商议这一次处理赈灾之事。

随着八月乡试开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越来越多的考生们赶到了南阳府。南阳府 作为北地最大一个的考场之一,是有上千名的考生赶往这里参加科考。

城门口守着一些想入城的难民,此时来到南阳府城外的难民还不算是太多。

城门口把守的官差检查入城的行人队伍,检查的比往常都严格,考生们要出示 证明才得以进城,入城的商贾要有盖了当地印章的证明才可以放行,而身上没有任 何通行证明的难民是不能进入城内。

城内一派繁华热闹,与城外不能进入的难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边三省发生了洪灾,太子殿下奉旨南下赈灾一事,天下的读书人一个传一个 ,就连百姓们都知道了。住在客栈里的书生们聚在一起,都在谈论南边的灾情以及 太子去往平洲赈灾一事。

“听闻平洲那边现在是发生了瘟疫,越来越多的人死于瘟疫……”

“听说太子殿下到了平洲,带着太医和随行的人员都进入了城中。太子殿下作 为一国的储君,没有弃百姓于危难之中,不顾百姓的生死,是为大义!”

一说到瘟疫大家的脸上都出现了害怕的神色,瘟疫是比洪灾更可怕和严重的事 情,若是一个村子发生了瘟疫,那很可能是十室九空,一个村子里的人都能死绝了

大家又是议论起太子殿下一路上的所作所为,以及带了人进去了平洲城处理灾 情之事。对于这件事,这些读书人的口中有褒有贬,更多的读书人还是赞成太子殿 下的这一与百姓同甘共苦的行为,没有扔下百姓们不管。

南边那里每日都有新的进展,太子殿下带着人到平洲赈灾一事,每日都有士兵 快马加鞭传回京城,送到皇帝的案桌前,就算是坐在京中,皇帝对南边的事也事了 如指掌。

朝中的官员们也都知道太子南下赈灾所作所为。

京城的消息是别处都灵通,距离八月的乡试越来越近了,此时的京城也聚集了 来自各地的考生,天下的读书人都在议论太子殿下去往南边赈灾一事。

“可恶!”

在外面听到外面读书人对太子的褒奖,大皇子杨绍勇回到府中就打碎了一只名 责的花瓶。

倒是没想到他杨绍慕命这么大,他派去的这么多名刺客到了后面连一点消息都 没有返回,不用说那些派去的刺客早已经命丧黄泉了。

他就不信了,他杨绍慕每一次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躲过!

明明他才是大皇子,怎么偏偏是杨绍慕那个窝囊废坐上了太子之位。若是没有 了杨绍慕那个窝囊废,坐上太子之位的就是他,日后当上皇位的就是他大皇子杨绍 勇!

明明去往南边赈灾一事是他先向父皇提出来的,最后又是落到了杨绍慕的头上 。不然今日被天下读书人所赞成的就是他大皇子杨绍勇,而不是他什么太子殿下了

j

想到此,杨绍勇眼里的暴戾之气是怎么都掩不住。

“砰砰砰——”

屋里传来砸东西的声音,宫里来了人,贵妃娘娘派了宫中的麼麼来请他们家主 子入宫。

“主子……”

听到屋里的声音停歇了,在门外守着的下人不得已只能进入,冒着被他们家主 子打死的可能,战战兢兢的说道,“主子,宫里的来了人,请您进宫一趟。”

杨邵勇的暴戾的目光扫过进来的小厮,胸膛上下起伏,最后收回了目光,往外 面大步的走去。等到他们家主子走出去后,小厮是软了腿,急急忙忙的从地上爬起 来,跟在他们主子的后面伺候。

京城前段时间也下了许久的雨,到了雨停了之后,每曰都是大太阳,天气一天 比一天炎热。天天的大太阳,地面已是被烘干了,风吹来都能吹人一脸的沙子。

一辆马车跑在街上,路上的行人早就习惯了京城的车马往来,听到声音就下意 识的避开,免得被马车撞到。

在京城中住的都是达官贵人,若是被马车撞死了也是自个活该,连讨回公道的 地方都没有,百姓们对这些不公平之事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少爷,天气炎热,奴才让厨房那里给你煮了一碗银耳羹,您喝一碗解解暑。 ”门外厚着的奴才趁他们家少爷放下手上的书的一会,端了一碗银耳羹进来,担心 他们少爷读书读的太累了。

“放下吧。”陆知书看了一眼,让奴才放到桌子上。

他并未住在他大伯的府上,而是家中给他在外面买了一座宅子,自己住在了这 边,家中安排了仆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除了上国子监读书之外,回来陆知书就是 回到了自己的这个小院当中,在书房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