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1 / 2)

“李六元啊,你这不是调到户部去当差吗?帮咱们户部催催,让户部那里把咱 们翰林院的月俸发下来啊。”

“是啊,李六元你可好好帮我们问问这事啊。”一有人提起月俸的事,翰林院 中的翰林们纷纷的都围着李六元说这事。

翰林院的翰林们想起了李六元这不是要调到户部去当差,正好让李六元帮忙催 催把户部拖欠的月俸发下来,户部再不给他们发月俸,他们家里都快要穷的没钱买 米了。

日后他们翰林院也是有人在户部了,看户部还会不会光拖他们翰林院的月俸,

这不是欺负他们翰林院从前在户部没人吗?等李六元去了户部之后,他们在户部就 有人了,怎么说李六元都是从他们翰林院出去的人。

“前辈们不要着急,户部拖欠大家的月俸,户部肯定是要发给大家的,这事就 是拿到皇上的面前去说,还是咱们翰林院有理。”李问被老翰林们围在中间,有的 激动的还有口水喷他脸上,他面上还要保持着微笑,内心早已经是斯巴达了。

微笑,微笑……

曹翰林拿着他出的文集,在翰林院众人的面前低调的炫了一遍,翰林院中的翰 林们都翻阅过那本文集,不免让众人眼热了一回。之后他们才听说这书是李六元帮 忙出的书,书上封面的图还是李六元亲手画的,那幅画像画的实在是太好了,众人 才知道李六元除了文章写的好,还画的一手好丹青。

这些老翰林们在翰林院中闲来无事,也爱攀比谁谁的诗文写的好、谁人的画作 作的好。曹翰林这不声不响背着他们出了一本文集,让众人羡慕了一回。

若是他们把家中的文稿整理整理也出一本书?这事也不是不无不可。只不过他 们自己出一本书还要出银子,这事还是得找李六元商置商量。李六元不是给曹翰林 出了一本文集吗?怎么就不能也给他们出了,他们的文章诗词作的也没比曹翰林的 差。

只不过此前李六元奉旨到外赈灾去了,直到今日才回到翰林院,好不容易等到 李六元回京了,这又要调到户部去,以后人不在翰林院了,他们想见到人都不容易 ,不如趁此机会提一提这事。这些文人说话都爱拐弯抹角,他们不好直接提,就拐 弯夸曹翰林的诗文写的好,“曹翰林的文集我们都看过了,很是不错

李问瞬间就秒懂了,之前他就想出一本翰林院全集,只出了一本青莲居士文集 ,这个计划被赈灾一事给打断了,此时有人主动提起,他眼睛一亮。

李问拍了一顿老翰林们的马匹,什么学富五车,学识渊博,好话不要钱的往外 送。小子自愧不如,日后需要多向前辈们学习,接着就提道,“不知前辈们家中是 不是有写好的诗词歌赋文章问正思索着向前辈们讨要手稿,出一系翰林学士文集 ,让天下的读书人都拜读前辈们的大作,学习学习。”

“倒是有几篇文稿在家中,不过是闲来之作,难登大雅之堂。不过若是李六元 你要的话,等回头老夫找找给你也无妨。”这些老翰林们一个个死要面子的很,明 明心里想的很,脸上却一脸“你要我给勉强给你罢”的表情。

“这就太好了。”李问懂得读书人的那点矜持,憋着心里的笑意,说道,“若 是前辈们不介意的话,等回头问到前辈们的家中一一去拜访。”

反正快要过年了,他也要给这些照顾过他的前辈们送过年的年礼,到时候还要 一家家的跑,顺便的去拿文稿,既是照顾到这些老翰林们的面子,又是做足了他一 个后辈该有的礼仪。

所以也不难怪翰林院中的翰林院对李六元都特殊照顾,听他这么一说,没有不 答应的,于是都应下了。

还有老翰林惦记着李六元亲手给曹翰林画的那幅画,说什么不能厚此薄彼,要 也给他们画一张。李问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都一一的应下各种要求,只要他们愿意 把手稿给他,不就是画一张画像,画十张都没问题。

李问的这个年纪都够当这些老翰林们的孙子了,往日他把这些老翰林们当前辈 尊重,也把这些老翰林们当爷爷哄,所以他在翰林院的这半年里一直和这些前辈们 相处的非常好。

这要离开翰林院,说真的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些可爱的老翰林们。

“我们都还想着你会在翰林院呆多久,没想到这一转眼你就被调到户部去了。 户部是个有前途的地方,你日后到户部去,好好做事,别忘记有空回来看看我们这 些老头儿就好了0 ”

知道李六元要调到户部去当差,这些老翰林们心里为他高兴的同时,难免也有 些担心,外面不比翰林院这儿,翰林院是清水衙门,清净事儿少,这也是为什么有 的翰林喜欢待在翰林院这里的原因。

“嗯,问明白。”知道这些前辈们是真的为他着想,李问的心里有些感动。

他又是和老翰林们说了几句话,答应有空会回来探望大家的话。

这会儿还有事情要去忙,说了一会话之后,大家就散去,各自的忙去了。

曹振清站在旁边,一脸笑眯眯的看着李问被众人围在中间。

李问一走出来,就见到站在变上的曹老翰林,他正好有事要找曹振清说。两个 人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说话,李问说到了他没有亲自把手稿送回去的事,为此表达 了他的歉意。

“无事,无事,不过是一点小事。”曹老翰林表示不介意,他说到文集的事,

“是我考虑不周,把文集拿来给张翰林他们看。”

“呵呵,这事问正要感谢前辈,若不是前辈,问还不知道怎么开门口向前辈们 讨要这个手稿。”

原先李问想过把这事交给曹振清去办,但是一想托人去办好像又显得不够尊敬 和诚意。翰林院里的这些老翰林们不少都是有点小脾气的,把他们哄好了什么事都 好说,要一个惹得他们不高兴,就是没得商量,所以还不如等他回来了再自己去弄

两个人又说到了报社的事,曹振清并未与他人说过他被请去报社当顾问的事, 就是翰林院里处的最好的同僚,他都并未与人说起过这件事。

李问感谢曹老翰林在他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把报社管理的很好。前面两曰他 抽空看过报社出的报纸,里面的一些文章写的还是比较有深度和揭露性的,他看到 里面还有几篇曹翰林亲自操笔写的文章写的是非常的好。

报纸里面还有一些写京城趣味和八卦的消息,小世子在这上面挂了名,实则文 章是请人代笔写的。不过一些人的八卦也不是什么人都敢随便说的,还得是小世子 这样身份的人才敢写这种东西。

回来京城这两日他还未见过小世子,等回头要约小世子出来吃个饭才行。这一 位可是太子妃的亲弟弟,太子殿下的小舅子,抱紧这条金大腿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正好今日徐掌院在翰林院中,李问去与徐掌院说了句要去户部的事。皇上亲自 下的圣旨,徐图之是知道这件事的,因而并未为难李问,他看向李问的眼中带着点 难以言喻的光芒,还说了两句恭贺的话。

“谢徐掌院。”李问有点受宠若惊。

不过一想也是,徐掌院当了十几年的官才坐到这个正五品的掌院,他才来了半 年就跑到了与徐掌院相高的位置,两个人现在是平级。没准等下一次再见面,徐掌 院就要在他面前自称下官,还要对他行礼了。

一想到那个画面,李问就在心里呵呵呵了。

等走出翰林院的大门,李问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的大门,转身,抬脚走了。

第九十九章 初到户部

宫中发生的事,很快的外面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御书房中发生了何事,外人不得而知,当时皇上只留了大皇子在御书房中。不 过大皇子从御书房中出来,是捂着头,头破血流的被人扶出来,不用想都知道是皇 上怒极拿东西砸的。

就是不知皇上为何会如此生气,还拿东西砸了大皇子的头?这应该就与御书房 中发生的事有关了。

大皇子从宫中出来,被罚半年俸禄和回府上闭门三月不得外出。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太子殿下正与他的伴读在书房中说话,杨绍慕一巴掌拍 到桌子上,眯着眼睛道,“倒是便宜他了!”

作为太子的他并不会天真的以为仅凭这么一件事就能把大皇子扳倒,但是这个 处置对于杨绍勇来说,的确是太轻了。就不知道哪一日他这个太子犯了事,他父皇 那里也能如此轻描淡写而过,果然他父皇对老大是偏心的,这个认知让太子殿下的 心情并不是太愉快。

“殿下何须动怒,他能躲过这一次,还能躲过下一次吗? ”坐在书房中的赵向 毅端起面前的酒,慢慢的喝了一口,心想东宫的酒也一般,还没他那藏着的酒味道 一半的好。

从翰林院离开,李问去了一趟礼部和吏部。他是皇上亲自下旨让到户部去的官 员,几个部门里办事的官员们自然是不敢卡他,他一过去就把章印给他盖好,办理 了调职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