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他们不相信,还不相信李六元吗?
等走了一趟下来,李问收集到了不少的手稿,这些都是原稿,这要放到后市, 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了。不过这会儿这些老翰林们似乎并不是太在意这些可以随手 写出的东西。
不过说来,他到了京城来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知交好友还真不多,有一些都是 科考的时候认识的考生,当初考完会试之后,考不中的都回了老家去,考中的能留 在京城的也不多,大家平时没怎么往来,都是一些泛泛之交,私交并不深。
他最要好的几位朋友都不在京城这里,陆知书去了淮水三江县当官,三年五载 都回不来京城,两个人书信上会有往来。只是路途遥远,那边寄一封信过来,他这 里接到,再写一封信回去,这一来一回就要三五个月的时间了,所以算下来,一年 也写不了几封信。
沈子敬和苏元他们在准备两年后的科考,被他拐到了李家村兼职当教书先生。 年前李问给他们回了信,询问他们愿不愿意年后到京城来,到这边来备考也行,顺 便还能帮他做点事。不过以两人的成绩,只要不出意外,两年后考上进士肯定不成 问题,苏元在考场上发挥向来都比沈子敬要稳些,就是看他们的名次排到哪里去而 已。
经过了科举残酷的人才选拔之后,李问知道科举并非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 。但是起点的高度,决定了你起步的高低,因而自然是到时候考的名次排的越前, 日后的选择能够更多一点。
不知道等下一次他们四个人再相聚的时候,会是什么时候,李问心里微微的有 点惆怅,很是怀念他的好朋友们。
本本本
而这个时候,远在淮水三江县的陆知书,望着窗外飘落的白雪,不知道这一位 陆大人是在想什么。
这个地方不同于京城的繁华与热闹,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贫穷和落后,比他从 小生长的清平镇还要贫穷许多的地方。尽管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想过许多可能,但 是远远没有比他到这个地方,亲眼所见,内心要来的震撼。
他也有过那么一瞬间,问自己为何放着繁华的京城不待,到这个地方来。
后来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研读细看朋友为他写的那一份东西,慢慢的从中找到 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后面三个月的时间里,陆知书带着手下的人翻过重重大山, 进入大山里面了解生活在大山之中的百姓们的生活和习俗,了解这个地方的庄稼种
植,以及百姓们的生活来源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陆知书也会觉得现在的日子苦不堪言,等他慢慢适应了的 生活之后,他发现这里的日子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难过。他开始有了头绪,知道 下一步该去怎么做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与曰同时,陆知书还花时间重新查阅了历年所判的案件宗卷,把里面有问题的 宗卷挑出来重新审,给被冤枉的人洗刷冤屈,抓拿逍遥法外的罪犯归案。只是因此 ,他难免你会得罪一些地方上的世家权贵。
但是却在百姓们的口中落得了一个好名声。
不过,他做的这些事并非是因为名声。
“陆大人,外面冷,你怎的还开窗,小心着凉了。” 一只手从他身后伸过来, 自作主张的把他面前的窗关了。
陆知书转头,看向把他窗户关了的男人,只是看到男人脸上的笑,他实在又生 气不起来,摇了摇头,就只好作罢了。见到转头走了的大人,身材高大的男子跟了 上去,亲手为陆大人倒上了一杯热茶,说道,“陆大人,你喝杯热茶吧。”
“谢谢。”陆知书笑了笑,伸手去端过茶杯,揭开盖子,吹了吹杯中的茶,喝 了一口。茶叶是他从京城带来的茶叶,入口甘甜,不像是当地的茶叶,带着一股苦 涩的味道。
喝惯了好茶,似乎有点难以喝当地苦涩的茶叶,他在心里说自己挑剔。
但是的确也是如此。
对面的男人看到陆知书脸上的笑,看着青年轻轻的吹了一口杯中的茶,这些动 作在他的眼里看来,都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美。
“嗯? ”似乎感觉到看他的目光有点异样,陆知书抬了抬眼,看向对面的男人
男人脸上恢复了一贯温和的笑,陆大人并未看出什么,低头继续喝他的茶。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二更
“少爷,k南阳来的信和东西。”
赶在年前,南阳那边来了信,与信一起来的还有他老师托商队给他送来的几车 年礼,看到送来的这么多东西,李问顿时有点哭笑不得,接过一张长长的单子看了 一眼,他对送东西来的几位师傅说道,“路程遥远,辛苦几位师傅了。”
他让人给押运东西来的几个汉子打赏几个钱,说道,“这几个钱,请几位师傅 去喝个酒。”
几个人拿了主人家的赏钱,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就离去了。
“这些东西就先收起来吧。”李问让人把东西收拾起来,他打开信封,把里面 的信抽出来,一字一字,认真的看了起来。
不管是在当年读书的时候,还是如今为官的路上,老师之于他,是他在这个条 前进的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当他内心有所疑惑、对前路感到迷悯的时候,他的老师 都能为他一一的解答,指引他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
李问突然有点明白为何太子殿下几次到南阳去,都是为了找他的老师了。他的 老师,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想必太子殿下也是知道这一点。而他也不知道 走的什么运,当初会被他的老师见到,还收为徒弟,亲自带在身边教导这么多年。
他只希望自己在往后的路上,不会辜负老师对他的期盼。
来的信中有提到了襄州的事,想必他的老师是从别处得到了消息,对于他所做 的事,老师在信中是支持他的,而同时也提醒他,让他往后行事需谨慎。从这一份 信中,李问可以看得出老师对他的关心以及担心。
李问其实也明白,他这一步走的太急了,稍有不慎,可能会摔的很惨。
但是这中间也少不了皇上推的一把他,不然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到正五品的 这个位置上来。
想起那一天皇帝召他进宫,对他说的话里藏着的隐晦的意思,李问伸手捏了捏 眉心。他知道自己如今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一把利剑,皇帝要他如何,他 没有拒绝的权力,所以只能往前走。他现在所站在站着的这个位置太被动了,还轮 不到他自己作主。
“哎……”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李问在心里为自己担忧了一把。
不过老师,你不用担心我,他能考上六元,还不会蠢到把自己作死了。就是皇 帝要舍弃他,也要在心里衡量舍弃他这个六元值不值得,毕竟很多时候皇帝也是要 名声的,而他能为皇帝博得好名声的臣子,想必目前来说,皇帝应该舍不得舍弃他 p巴?.
看完了信之后,李问小心翼翼的把信收了起来,放回去信封里,书架侧边的墙 后,是一个暗柜,这个地方只有他自己知道。
打开暗柜,他从里面拿出一个盒子,把信件放了进去。
这个盒子里面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过就是他与老师家人朋友来往的信 件,他都舍不得撕毁,全部都留了下来,放到了这个盒子里面。这里面的东西就算 是被人得去了,也对他造成不了什么坏的影响。
而他给老师和家人的礼物,早在他去襄州之前就让人送回去了,想必他们早就 收到了。
从他到京城后,家里那边也给他送过好几回的东西过来,从吃的用的,还有他 阿娘给他们做的衣服,每一次送来也是不少。家里送的东西到的时候,他人还在襄 州还未回来,还有一封他阿娘写给他的家书,回来李问也仔细的看过了。信中提到 老村长老了,经过族老和村村中众人的商议,选了他阿爹当李家村的村长。
他阿爹这都当上村长了,呵呵……
厉害了,他爹!
以前他在南阳读书的时候,一年还能回去个一两回家中,看望家中的亲人。如 今到了这京城来,回家的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下一次还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探望家中爹娘和老祖母,以及村子里那些看着他长大的长辈们。
一想到父母一年年的老去,和他阿奶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人越长大,离得家 和亲人就越远,亲人永远都在那个地方看着他,等着他回去,李问的心里就有点难 受,其实他有时候也会想自己来到京城当官,是对还是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