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2 / 2)

武将们对科考的事不关心,这科考的事也轮不到他们关心,看到这些读书人他们的脑子瓜子就疼,一个个找了借口就跑了。

倒是赵向毅这个武官跟着文臣站在大殿里头,他一眼就找到了坐在前面的少年,男人的眼里闪过一丝笑意。想到少年会在今曰这一场殿试里头,他的心中不仅起了一点好奇,大概是好奇这个小会元这一次会不会继续拿到头名?若是李问能在这一次的殿试上拿到头名,就是状元了。

大成国的第一个六元之才,实在是让人的心中略有些期待,前朝都未出现过一个六元之才,还是如此年轻的六元。

大殿内不少的文臣的目光都落到李问的身上,这个少年还未及弱冠之年,就考到了殿试,会试上更是拿的第一名。李问坐在第一的位置就非常的显眼了,想让众人不注意到他都不行。

一张空白的卷子发下去,李问拿到了他的卷子,他尽量的不去忽略落那些落在他身上的目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考生们来说,坐在这个大殿里头考试,比坐在贡院的考场里面考试更让他们如坐针毡。

这会儿杨绍慕看到了坐在大殿之上考试的少年,他的心中是欢軎的,这份欢軎因何而来,可能这一位太子殿下自己都说不清楚。杨绍慕的目光也并未在李问的身上停留多久,就转移到了别人的身上。

殿试的第二场正试,在一个时辰之内,在座的考生要根据这个所出的题写一篇不少于两千字的文章。这个要求对于许多考生来说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这些人更习惯写短篇的文章,而不擅长写长篇文章。

“民?”李问看到上面的字,脑子里则是在分析皇帝出这么一个考题的目的,为何会用这么一个字。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对于他来说并不难,在年前还在南阳的那段时间里面,傅院长是主要抓他写长文这一块。

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对了皇帝为何要用这么一个字来出题,站在一个封建的帝王的位置上,他出这么一个民的目的是什么?

脑子转了一下,李问就在心里笑了。

看来是他想的太多了,在封建王朝里面,帝王所有的目的为的都无非是想巩固他的权力和他的王朝,他的臣民亦是为他服务的。所以一旦找对了方向,这篇文章就不难写了。

在一个时辰之内写出一篇两千字的文章,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的一句话。百姓是最为重要的,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民心的人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孟子强调“民为贵“这样的一个观点。为什么民为贵呢,这就是李问要阐述的原因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君就是舟。

李问握着手上的笔,思路一旦通了,手下的笔飞速的在纸上落笔。在阐述完了民为什么重这个观点之后,他要告诉帝王,民能为他带来什么,民能帮助他什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