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三章,册子(1 / 2)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br>

第一百三三章,册子

第二天,李问就回去户部上班了,赵向毅去了京郊大营处,两个人一个在城中,一个人在城外,并不在同一处办公,两个人各自忙着各自的事。不过自从李问到了户部之后,翰林院和大营那边的薪资月钱倒是没再被拖欠过了,每月都按时发放下去。

谢军师摇着手里的羽扇,眯着眼笑道,“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在户部里有人果然就是不一样啊,没见这几个月户部都没有拖欠过他们大营将士们的月钱了。

特别是在知道李六元和他们老大的关系之后,知道那一位可是他们的“准嫂子”,难怪会护着他们兄弟们了。他们老大和李六元在一起,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一般的女子可没有这般能耐,也就李六元有这个本事了。

自从回了京城之后,赵向毅在京郊大营这里任职,每日负责操练手下的这些士兵们。刚回到京城的时候,赵向毅是很不习惯在京城这里,而今回来京城几年,他也渐渐的习惯了京城的生活,当然,习惯了并不代表喜欢这里。

只是如今这里有他要守护的人,他内心的焦躁意外的平静了下来,没有再像从前那般,整日都想离开京城回到边关去了。

站在高处,赵向毅看着手底下这些在操练的士兵们。

“大人。”

“嗯,你去找几个人过来,把这些箱子全部都放回原处去,小心点别弄坏了。”李问吩咐道。

‘‘曰-1-1”

疋j入八〇

没过多久,他办公的屋子里的箱子全部都被抬出去了,案桌上半人高的账本也没了,桌面上干静整洁。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总算是把这一屋子的账本看完了,李问对此尚且感到还算是满意。

这边李六元让人把账本抬回去,那边朱广权就知道了,“他只是让人把账本抬回去,没做别的了?”

“回大人,是的。”

“嗯,你下去吧。”

过了一会,朱广权从椅子上起来,在屋子里来回的走动,让外面候着的人去喊了手下的两个官员过来议事。门外的人得了命令,快步的离去了。而没过多久,就有两个官员往户部尚书这里过来,进了屋子里。

李问做他的事,有不怕被人知道。

从进来这户部的第一天起,李问就知道他在这户部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

在户部这里人多口杂,进进出出都是人,想要做什么事是很难瞒着所有的人,所以要做什么,他干脆就光明正大的指使人去做,总比遮遮掩掩,反而会更招惹人眼,引人注目。

倒是他行事光明正大,一些人反而是猜不准他这么做的目的为何,这才是他行事的目的,混淆视听,倒是方便行事。

他是皇上调派来户部的,明摆着就是皇上的人,这动了他和挑蚌皇权没什么两样,所以只要不是个傻子,都不会明着动他。没见朱广权都只是盯着他,他在这户部要做什么,朱广权都不敢拦着不让他去做。朱广权要拦着他,不就明摆着告诉皇上这里面有猫腻了?所以只要朱广权和这里面的一些官员不傻,他们就不能拦着不让他去查账。

当然,李问也没有忘记在这户部,朱广权在这里经营十几年,这里面都是朱广权的势力河和人脉,对方才是户部这里面真正的老大,李问自是不会傻到明着和朱广权对着干,这一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他是皇上的人,同样的朱广权也是皇上的人,两个人在这户部井水不犯河水,倒也是相安无事。

朱广权能让李六元查看的账本,查的都是明面上的账,他自认为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朱广权似乎忘记了,这李六元不是一般的人。

“恭喜恭喜。”

“恭喜郭大人”

这一日户部一个官员家中有喜事,请人去他家中吃酒,同样邀请了他,李问给人道了一声喜。

这户部的官员多,每个月总有那么几个人家中办喜事,邀请同僚们去家中吃酒。或是有时候下了衙后,有官员请大家去喝酒,这些应酬上的事情在所难免,在这个圈子里面就是这样,这就是一些人际往来上的事情。

李问也不全然拒绝别人的这些邀请,偶尔也会去走个场就回来。或是谁家办喜事,他不亲自到场,也会派府上的人送了礼过去,尽了礼数。

京城这里不乏扎根上百年的世家贵族,自然有思想老旧古板,瞧不起平民子弟的大老爷和贵族子弟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句话传承数百年,世家的地位越来越高,寒门子弟难以有出头之日。同样的这些大世家里的人自认为他们高人一等,向来都瞧不起寒门子弟。

朝廷中的为官者大多是出自大世家和大贵族,少有寒门爬上来的子弟。但是也不是不无没有,寒门子弟中不乏优秀的青年才俊,这些人辛辛苦苦参加科考,入朝为官,只是寒门子弟大

多被打压的厉害,他们缺少的是一个机会。

朝廷中的官员形成两派,一是出身世家的人走到一起,一是出身寒门的子弟走到一起,这些人在政见上有很大的分歧。

当然,在这些寒门子弟里面,李六元似乎是一个例外,他是少年英才,连中小三元和大三元,成了大成国第一个六元。入朝为官得到天子的重用,当官不到半年就连升了两回官,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李六元也成了寒门子弟们学习的措模和榜样。

在一些年里面,这些大责族压在皇族的头上,就连皇上都动这些大责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