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杨绍康的心里也有片刻的错愕,仿佛是没想到父皇会让太子暂替这个户部尚书一职,父皇不是一直都不让太子掌有实权,怎么如今改变了主意了?他的心里不由的起了极大的危机。
几个皇子里面,唯有四皇子杨绍简像是早就料到了今日会这样那般,面上没有露出半分的惊愕。
“皇上……”下面的官员们都反应了过来,有人出了声。
“你们对朕的决定有什么异议的,都尽管说出来。”看着底下的人都不说话了,昭宗帝的面上有些不满,怎么,这一个个不说话,是对他这个皇帝的决定有什么异议了?
经过了户部官员贪污一案之后,皇帝现在对底下的臣子们都起了怀疑,觉得这些臣子们背着他这个皇帝都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银两。要不是现在时候不对,怕引起朝堂的动荡,他一定派人好好的查一査各部的官员们了。不过这些事急不来,要一步一步的来。
至于为什么决定让太子暂替户部一职,一是朝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二是皇帝觉得这是他的亲儿子,太子是一国的储君,是应该给点机会太子锻炼锻炼了。这么些年来,太子行事如何,昭宗帝都看在眼里,皇帝对这个太子并无什么不满的,唯一的不满,大概是觉得太子不够强势,性子太软,这样的储君如何能护得了未来的大成?
总的来说,就是皇帝嫌弃儿子性格太软,不够强硬,才会让其他的兄弟骑在头上。
当然昭宗帝绝对不会承认,他人都还坐在这龙椅之上,底下的儿子一个个就觊覦他屁股下的这张凳子,这不是盼着他这个父皇早点死,好让他们继承皇位?对此,怕是任何一个当皇帝的都高兴不起来吧。
但是现在皇帝手中没有可信又合适当这户部尚书的人选,不如就先让太子到户部去试一试,若做的好,那就好;若做的不好,不用他这个皇帝开口,底下就有一帮臣子讨伐太子,还不需要他这个皇帝费任何的心思了。
杨绍勇往侧边的一个官员看了一眼,那人接到了大皇子的眼神,明白过来,站了出来道,“皇上,户部尚书掌管整个户部的大小事务,事务繁多复杂,微臣只是、担心太子殿下经验不足……”
“皇上,微臣亦有话要说……”
接着下面又有好几个官员站出来说话,大意就是太子殿下经验不足,恐怕不足以担任这个户部尚书一职,隐含的含义就是请求皇上另外择选一个更为合适的人选出来。
接着太子一派的官员立刻跳了出来争论,问对方,“尔等认为太子殿下不合适,那你们说说谁担这个户部尚书一职更为合适?”
还有你们这话的意思,是在质疑皇上的决定不对了是吗?
前者质疑太子的能力还好,后者质疑皇上,一个不好可是要丢官的罪了!这些官员们任何时刻都不放过攻击和打倒敌人的机会,有一点点的机会都抓住了要置对方于死地。
“你们这是污蔑,故意曲解本官的意思。”
他们敢质疑太子殿下的能力能不能够升任这个户部尚书,却绝对不敢质疑皇上的决定对不对,因为不管皇上的决定如何,都肯定是对的。
但是既然如此,这些官员又为何敢跳出来反对太子殿下入户部呢?所以这两者之间本就矛盾了。
下面的官员们吵的不可开交,整个朝堂都乱的跟菜市场似的。
“好了,一个个都给朕闭嘴!”昭宗帝的脸黑的跟锅底似的,“说户部尚书一职不可缺的人是你们,如今朕让太子殿下暂替这户部尚书一职,如今你们一个个又跳出来反对,你们倒都说说,到底是何人更为合适当这户部尚书了?!”
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都闭了嘴,听到皇上的问话,下面众人的心声只有一个:皇上,敢情我们吵了这么久,推荐出来的这么多位官员您都没听到了?
当然这个时候皇上这么问,一听就知道皇上这是生气了,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不是真的傻,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喊着xx官员更为合适当这户部尚书了,万一皇上一个不高兴,这不是把自己人推出来承受皇上的怒火了?
要说这些官员们整日里吵来吵去,到关键的时候都是一条心了。
在这个时候,太子殿下站了出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太子你有什么话要说的了?”昭宗帝见到太子站出来,面色还不是太好,说道,“你倒说说,对朕让你到户部去学习这一事,有什么想法了?你告诉朕,你想不想到户部去学习做事
了?”
原本待皇子成年之后,就可以安排到六部以及其他各个机构里面去学习做事的了。只是在次之前,昭宗帝防几个儿子跟防贼似的,就是怕几个儿子手中握有实权之后,就会不受他这个皇帝的控制了,因而给到几个儿子那里的都是一些闲职,手中并无多少实权的职位。
但是昭宗帝知道,哪怕是如此,他这个几个儿子的手里不是没有培养出人手,若不然这朝堂之上的官员也不会分成几大派,整日都吵得不可开交了。
不过这在昭宗帝看来,这一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几个儿子就是握有一点人脉和权力,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才是天子,才是大成的君王,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而今曰,太子是几个皇子里面,即将进入六部里面的人,还是他们父皇亲自开的口,这如何让其余的几个皇子不慌张了。
“儿臣谢父皇对儿臣的信任和肯定。”要说太子想不想到户部去,那自然是想的,但是他的几个兄弟们肯定是不想他到户部去。杨绍慕不知道他父皇说这话是真想让他到户部去,还是试探他,所以这个时候说话就要小心谨慎了,这还可能会事关到他能不能到户部去,如果他不拿到这个机会,可能就会便宜了别人都说不定。
首先杨绍慕是肯定了他是想到户部去的想法,并且感谢皇上对他的肯定。
至于诸如几位大臣对他的质疑’杨绍慕表示可以理解’“毕竟儿臣年纪尚轻,此前还未去过户部做事,父皇命令儿臣到户部去学习,儿臣的内心即是高兴,又是惶恐。高兴的是儿臣能到户部去,为父皇分忧,儿臣十分的高兴;恐慌的是,儿臣心里也担心自己对户部的事务不熟悉,会出现什么纸漏……”
他重点提了这个“暂替户部尚书一职”,所以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待他日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这个太子还是会把户部尚书的职权交给下一个人。
太子殿下说话的态度十分的坦诚以及真诚,但是能有这个机会到户部去,他也想争取一下,这之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同时话里提到了李六元,话外的意思是,李六元是父皇您的人,您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让李六元辅助(监督)儿臣。
听完太子的这一番话,昭宗帝心里的那一点顾虑就完全的没了,可不就是了,小六元就在户部里面,不如就让李六元监督太子的一言一行就是了,就算是没有李六元,他还可以派别的人监视太子。而且这里还有满朝文武百官,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在百官们的眼里,让百官们一同看太子在户部的表现如何了,能不能继续让太子在户部里面,还不过是他这个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了?
因而决定了之后,昭宗帝就开口让李六元协助太子殿下办事。
“太子,你后面这段时间就到户部去学习学子罢,太子你初到户部,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随时询问你底下的这些人。”
“微臣领旨。”李问没想到今儿还有他什么事了。
得,这都是太子殿下亲自开的口,皇帝那里也同意了,说是让他协助太子殿下,反正户部这么多官员,他头顶上又不是没有官职比他大的了,到时候有的是人抢着为太子殿下服务,说不定他这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还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反正不管如何,先站出来接旨就是了。
“儿臣领旨。”杨绍慕同站出来领旨。
既然把太子放到了户部去学习,昭宗帝不能厚此薄彼,也就让其余的几个儿子到其他的各部门机构去学习一段时间,皆是做的好的会有所奖励,做的不好的自然是要受罚了。
“儿臣领旨。”
“儿臣领旨。”
但是相比于太子到的户部,还是暂替的是户部尚书一职这一对比,他们这些人领到的差事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压根就是不能比的了,这难免就让人心里嫉妒了。
六部里面总共就六个户部尚书,观其他的几个户部尚书的这个年纪,怕是在这个位置上再待个十年八年都有可能,若非前户部尚书朱广权出了这事,也不至于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被人撸下来了。
要想到哪个位置上去,也得那个位置上空出来才行啊,哪是能随随便便就去得了的了,这里面还得讲一个运气,看谁的运气是更好了。所以尽管是心里有所不满,几个皇子的面上都不会表a出来,一个个都跟着领旨。
本书由.独家发表,请勿转载!公众号搜索.,赠会员,领福利:)
了?”
原本待皇子成年之后,就可以安排到六部以及其他各个机构里面去学习做事的了。只是在次之前,昭宗帝防几个儿子跟防贼似的,就是怕几个儿子手中握有实权之后,就会不受他这个皇帝的控制了,因而给到几个儿子那里的都是一些闲职,手中并无多少实权的职位。
但是昭宗帝知道,哪怕是如此,他这个几个儿子的手里不是没有培养出人手,若不然这朝堂之上的官员也不会分成几大派,整日都吵得不可开交了。
不过这在昭宗帝看来,这一些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几个儿子就是握有一点人脉和权力,都是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才是天子,才是大成的君王,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而今曰,太子是几个皇子里面,即将进入六部里面的人,还是他们父皇亲自开的口,这如何让其余的几个皇子不慌张了。
“儿臣谢父皇对儿臣的信任和肯定。”要说太子想不想到户部去,那自然是想的,但是他的几个兄弟们肯定是不想他到户部去。杨绍慕不知道他父皇说这话是真想让他到户部去,还是试探他,所以这个时候说话就要小心谨慎了,这还可能会事关到他能不能到户部去,如果他不拿到这个机会,可能就会便宜了别人都说不定。
首先杨绍慕是肯定了他是想到户部去的想法,并且感谢皇上对他的肯定。
至于诸如几位大臣对他的质疑’杨绍慕表示可以理解’“毕竟儿臣年纪尚轻,此前还未去过户部做事,父皇命令儿臣到户部去学习,儿臣的内心即是高兴,又是惶恐。高兴的是儿臣能到户部去,为父皇分忧,儿臣十分的高兴;恐慌的是,儿臣心里也担心自己对户部的事务不熟悉,会出现什么纸漏……”
他重点提了这个“暂替户部尚书一职”,所以这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待他日找到合适的人选,他这个太子还是会把户部尚书的职权交给下一个人。
太子殿下说话的态度十分的坦诚以及真诚,但是能有这个机会到户部去,他也想争取一下,这之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同时话里提到了李六元,话外的意思是,李六元是父皇您的人,您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让李六元辅助(监督)儿臣。
听完太子的这一番话,昭宗帝心里的那一点顾虑就完全的没了,可不就是了,小六元就在户部里面,不如就让李六元监督太子的一言一行就是了,就算是没有李六元,他还可以派别的人监视太子。而且这里还有满朝文武百官,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在百官们的眼里,让百官们一同看太子在户部的表现如何了,能不能继续让太子在户部里面,还不过是他这个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了?
因而决定了之后,昭宗帝就开口让李六元协助太子殿下办事。
“太子,你后面这段时间就到户部去学习学子罢,太子你初到户部,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随时询问你底下的这些人。”
“微臣领旨。”李问没想到今儿还有他什么事了。
得,这都是太子殿下亲自开的口,皇帝那里也同意了,说是让他协助太子殿下,反正户部这么多官员,他头顶上又不是没有官职比他大的了,到时候有的是人抢着为太子殿下服务,说不定他这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还派不上什么用场了。
反正不管如何,先站出来接旨就是了。
“儿臣领旨。”杨绍慕同站出来领旨。
既然把太子放到了户部去学习,昭宗帝不能厚此薄彼,也就让其余的几个儿子到其他的各部门机构去学习一段时间,皆是做的好的会有所奖励,做的不好的自然是要受罚了。
“儿臣领旨。”
“儿臣领旨。”
但是相比于太子到的户部,还是暂替的是户部尚书一职这一对比,他们这些人领到的差事就有了很大的差距,压根就是不能比的了,这难免就让人心里嫉妒了。
六部里面总共就六个户部尚书,观其他的几个户部尚书的这个年纪,怕是在这个位置上再待个十年八年都有可能,若非前户部尚书朱广权出了这事,也不至于从户部尚书的位置上被人撸下来了。
要想到哪个位置上去,也得那个位置上空出来才行啊,哪是能随随便便就去得了的了,这里面还得讲一个运气,看谁的运气是更好了。所以尽管是心里有所不满,几个皇子的面上都不会表a出来,一个个都跟着领旨。
本书由.独家发表,请勿转载!公众号搜索.,赠会员,领福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