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打脸啪啪啪!
赵小将军:媳妇儿想反攻?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想到第二天还要早早起来去上早朝,所以在床上赵向毅也舍不得折腾少年。夜里两个人并没有做到最后一步,赵向毅伺候的少年舒服了,看着在自己的怀里软了身子,半眯着眼睛、面色霞红的少年,似乎让他的少年快乐,也是一件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第二天早起要去上朝,某人翻墙出去,李问带着小厮走的正门。
两个人从未一起出现过在人前,所以除了身边亲近的这些人之外,外面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私底下的关系。朝中的官员就算是看他们走的近,无非也是因为他们几次合作,赵向毅奉命护送过他两回,所以才有了这一层关系,是以他们的关系要好一些,别人只以为他们是关系好一点的同僚。
不同于赵向毅总冷着一张脸,李问对谁都是笑意盈盈的,因而他和朝中的官员们的关系都还算是不错,跟谁都能打一个招呼。再者他长的一张具有欺瞒性的脸,很容易让别人降低了戒心。
不过这一次经过户部的事之后,朝中的许多官员们都重新审视了对李六元的看法。他们原本是想着把这个小六元当成吉祥物一样供着,大成百年来才难得出一个六元,皇上喜欢也无可厚非,不过从李六元出手做的几次事,没一次不是让人跌一个大跟斗的,所以,这个小六元还真不能小巧了。
但是也因此,这些官员们知道皇上是有多宠信李六元,因而就算是心里对李问这个人有什么想法的,都是藏在心里,见了李问都是一脸笑意的与他打招呼。
没见从前都不正眼看李六元的董相,前一天散朝还主动和李六元说话了?
朝中的这些官员们个个都是人精,上位者表示出来的想法和动向就是他们的行事准则。
当然李问并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想法,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前后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李问把一份厚厚的计划书呈到了皇帝的面前。昭宗帝让身边的苏公公去接了拿上来,一张一张的翻看过去之后,皇帝的心里是压抑不住的激动,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好。”
从他第一天同皇上提这个建立兵工厂的事,李问就可以肯定皇上一定会支持他
皇帝想要名声,就要有所作为,但是皇帝都是懒的,他想要名声,但是办事的最好是底下的人,能为他办事,能为他某得好名声,能让他成为千古帝王、名垂千古,为后人所称颂。
而李问的出现,恰好是这个能帮住皇帝成为千古帝王的人,他就是把握了这一点。
昭宗帝的内心是激动的,他越看底下的小六元是越欢喜,“这件事,你只管放手去做,朕这里都支持你。”
“臣遵旨,臣一定尽臣之所能,不负皇上所望。”李问跪了下来,有了皇上的这一句话,后面的事他可以放手去做就行。不过他的心里对皇上并非是十分的信任,因为他知道一旦在阶级利益上起了什么冲突,危机到他的皇位,皇帝已经会把他推出去。
不过他既然敢提这件事,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可能。
第一百五九章,提出土改
隔曰的早朝上,李问从下面的列队中走了出来,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折,与奏折一起的,还有一份他带人整理出来的数据,双手把奏章高举于头,大声喊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这李六元有什么本要奏?
不会是要弹劾谁吧?
这李六元不会搞完了户部之后,又转移目标到哪个部门去了?
一见到李六元站出来说话,底下的官员们一个个的心里顿时都紧张了起来,纷纷都在猜测李六元是不是要搞什么事。不怪这些官员们一见到李六元站出来奏事就提心吊胆,实在是李六元做的这几件“大事”,每一件都是把牵连其中的官员一网打尽。
如今李六元正是皇上面前的红人,皇上还三天两头就召他进宫去下棋聊天,他们这些大臣除了上朝见上皇上一面,其余的时间想见皇上一面都还要排队,李六元是随时等候着皇上的召见,这是他们能比得了的吗?更别说李问入了官场才多久,官都连升了两回了,小小年纪就升到了正五品,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官员,是他们这些官员们望尘莫及的。
往日看李六元长的人畜无害,见了谁都笑意盈盈的,和谁都能打招呼。
不是有俗话讲,会叫的狗不咬人,不叫的狗才会咬人吗?这李六元不声不响的,闷声就把户部尚书和户部大半的官员端了,就是从前那户部尚书朱广权都死在了狱中。
他们在李六元的这个年纪还在一心读书考科举,人家这已经入了官场当官,手握实权,还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
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不过这话说回来,李六元这是要奏什么事了?朝中的这些官员们心里突然的感到有点不安了起来。
“呈上来。”昭宗帝点了点头。旁边的公公匆匆走下去,将李六元手中的奏折取走,又步履匆匆走上去,把奏折交给了皇帝。
昭宗帝打开奏折,翻看起来,面色也跟着变得严峻了起来。
只听下面的李六元说道,“臣亲自带人花了大置的时间和精力,查看了大成近十年来的财政收支的账本,更是重点查看了关于賦税收入的这一块……”上辈子他是一个理科生,所以他有一个喜欢用数字说话的习惯,比起繁冗的文字,数字表格更能够一目了然。
初到户部之时,他就想到了户部的账本必然是有的用处,所以那会儿他带着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查看这些账本上面。他更是把户部后面十几个屋子的账本都扫完了,现在看到账本他就想吐。
不过多亏了那几个月看的账本,他还真的查出了少的东西。这记录下来的数据表格,现在也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臣呈给皇上的表格中,这里面就有详细的记录了其中的数据,记录了大成近十年来的财政收支的数目……”是他经手登记的数目,李问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信口就能张来。按照年份,他把近+年的賦税收入账目都念了出来,“……到了上一年,户部的财政收入是不足两千万两白银,整整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大殿之上响起少年清脆有力的声音,大殿里面的每个官员都可以清楚的听得见少年说的话。
太子站在前面,他和站在上面讲话的李问距离不远,他认真的听着少年讲话,同时内心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财政的逐渐下降?这个问题一细想,他的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皇上,如今您对臣所说的账目有所怀疑的话,您可以派官员去重新审核,以及查证这一组数据,看臣所记录的数据对不对。”李问说道。
他做事向来讲究真凭实据,不会空口说白话,只有拿出事实来,才是能让人信服的。这些账目每一本都可以查,如果谁有有异议或是任何的怀疑,都可以到户部去查看这些账本,他不怕人去查。
“朕稍后会派人去查证。”昭宗帝示意底下的李六元继续说下去。
在场的官员们相互之间交头接耳,他们都摸不准李六元搞出这么多账目是为了做什么。
董贤的脑子闪过一个可能,李问这小子该不会是……?
“……从这些数据里面,可以看得出来,近十年来,随着大成的稳定,大成的人口逐渐上升,开发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多的。”李问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那么按道理来讲,是不是开发的土地越多,耕种的土地越多,国家收上来的賦税应该越多才是?”
是这个道理。
朝中的官员们听到这话,有人下意识的点头。……他们点什么头了!还不知道这小子打的什么主意了!
——赋税?难道是想提高赋税,增加财政收入?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李问强调了一个“但是!”
“从户部近+年来的财政收入的数据来看,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逐年下降的。这是为何?为何国家近几年来的财政收入越来越低?——那么,造成财政收支的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李问的声音拔高,他不止是在阐述一组数据,分析一个事情,更是在向在座的各位官员们提问,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等李问说到这里,站在这大殿之上的一些官员们隐约的都已经猜到了李问想要做的是什么事了。
这小子.
该不会就是他们想的那样吧!一些官员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站在上面讲话的李问。
“皇上,国家财政的连年下降,从而导致国库空虚……臣举一个例子来说,户部拖欠西边大军三年的粮饷尚未发下去,将士们镇守边关,有的甚至是连死都拿不到抚恤的银子。试问,若是将士们有后顾之忧,在敌人来临的之时,谁还敢无惧无畏的上前杀敌呢?”国库空库,等于就是各种赈灾没钱去赈,拖欠西边三+万大军的粮饷发不出来,甚至是连京官的月俸都差点发不出来,京城尚且如此,地方上岂不是更为严重了?
早在知道户部拖欠了西北大军三年的粮饷没发下去之时,李问就记挂上了这个问题,不说他师傅在边关镇守国门,不说他和赵向毅的这层关系,就是单凭这些将士们辛辛苦苦镇守边关,却连粮饷都拿不到,他都一定要想办法把这笔钱弄到给西边大军!
“……国家没有钱,户部没有钱,那么朝廷想办任何的事情都寸步难行,想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
户部的财政收入连年下降,不得不说朱广权当这个户部尚书的十几年都白当了,这个人只知道整日哭穷,而不会想办法开源节流。要李问说,朱广权早就应该砍了,一个户部尚书不懂得开源,任由户部的财政收入连年下降这么严重,这个人就不配当国家的财政大臣!
一旦户部没钱,国库空库,这些官员们想到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提高賦税,搜刮民脂民音,而这些搜刮上来的钱,还不一定能上到国库来,所以从而就造成了上下的官员们的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官官相护,中饱私囊,户部收上来的钱越来越少,国库空的都可以跑马了。
国家没有钱,国家的钱都被着一些人拿走了,难怪国库会没有钱!
至于这些官场上的问题,李问就不多说了,他今日的目的并不在此,要说整顿朝堂,怕是这上面站着的官员们大半都得丢乌纱帽。把这些人全部都搞进牢里,就没人给皇帝干活了,他要是玩过头了,怕是皇帝那里都绕不了他。
李问继续说道,“皇上,经臣查看户部的账目所得,户部的财政收入逐年下降的一个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的某些人圈地严重,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土地,从而导致百姓们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手中没有土地耕种,只能向地主豪绅租借田地,因此,农民不止是要缴纳国家这一部分的賦税,还需要向地主豪绅缴纳租借田地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弄民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原因,许多的百姓甚至是连肚子都吃不饱。
身上担有功名、以及贵族功勋等等这一部分人,他们名下的土地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的賦税的,所以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这么拼命圈地的原因。这些贵族功勋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子孙后代一个个都要朝廷养着还不说,还处处想办法抠国家的银两,简直是该死!
说到这里,李问一口气继续说下去,“所以,臣建议皇上下令禁止圈地,限定个人名下最多只能拥有土地的数目。以及推行土地改革,收归土地为国家所有,实
行均田制,按人头分得田地!”
当李问最后这一句话出的时候,站在这大殿之上的官员们都齐齐吸了一口气。禁止圈地?进行土地改革?收归土地为国家所有?还实行均田制……
这个这李问是疯了吧!
□作者闲话:前面的章节157章,由于系统抽了的缘故,导致里面的内容重
复了,这个问题骨头已经向上面反映,现在已经处理好了。至于一些亲们花多了铜板订阅的事,作为补偿,骨头现在发一个订阅红包,稍后亲们订阅新的章节,可以到app的页面上领取(页面和网页是领取不到红包,只有app的页面可以)。如果亲们没有领取到,或是有什么意见,可以另外加群[群号190747235],进群找我,把订阅单号发给我,我会把订阅多的钱打回
第一百六十章,二更
历朝历代来都有出现严重的圈地行为,这些功勋责族们手中的土地,一部分是他们的先祖是开国功臣,从皇帝的手中获得赏赐的土地;一些是他们花钱,或是通过其他的方法圈了大量的土地。
在朝会上的官员,+个里面不说有+个、起码是有九个官员的手中都圈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手中圈了大量的土地,甚至是他们整一个家族、母家的家族、以及岳家的整一个家族,凡是和他们说的上是一点关系的人,手中都圈了大量的土地。
就以京城这里来说就好了,京城方圆百里的土地都早已经被人圈完了,这些土地大多是落在当官人的手中。
至于离得京城远的地方,天高皇帝远,还没什么人管,下面的人圈地就更为严重了,为此还没少弄出人命案子来,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和地主豪绅相互之间买通包庇,吃亏的都是老百姓罢了,也没人能替这些老百姓们伸冤做主。
若是皇上下令禁止圈地,收归他们手中的土地,限定他们手中拥有的土地的数量……这简直是不敢想象!
平时这些官员们,只要不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的,一个个最擅长的就是装死。而一旦涉及到他们的利益,这会儿立马就跳了出来反对。
所以当李问的话一落下,下面第一时间就有官员跳了出来反对,“皇上,臣反对李六元所说的话……若是按照李六元所说的,一些人岂不是可以变卖了手中的土地之后,还能拿回土地?而花了银两去买地的人,银钱花了,最后地也没了,那这损失去找何人要?”
“皇上,臣附议!”
“臣附议!”
这些官员们认为手中握有地契的人,就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现在要把他们手中的土地收走,这不是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了?
还有官员拿祖宗之法出来说话的,认为一旦改了土地之法,就是对祖宗的大不敬。
总之他们就是不赞同禁止圈地,不支持土地改革。
见到有官员跳出来反对他的提议,李问早就料到了这个可能了。这些人要不跳出来反对他,变成支持他才怪呢!所以此刻站在大殿之上,见到这么多官员都跳出来说反对他,他的心里并没有对此感到有任何的意外。
而这些人之所以跳出来反对他,不用猜,都肯定就是手中握有大置的土地了。
从这个时代来说,土地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他们的生存之本,他们认为手中握有土地,才是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之本,所以一旦手中有了钱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购买大置的土地。他现在提出土地改革,无异议想要动这些人的命根子,他们不跳出来反对才怪!
今曰的早朝注定是无果的。
李问的提议造到了大半官员的反对,一些官员保持中立态度,站在原位上没有跳出来说话。但是不难看出,还是大部分的官员都不支持限定圈地,和进行土地改革的,究其原因,无非是这极大的侵害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此事改日再议,退朝!”昭宗皇帝头疼的挥手,让人退朝,带着身后一众的宫女太监们就走了。
“臣等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面的文武百官们跪拜,恭送皇上离去。
不知天高地厚!
董相瞥了一眼李问,看来不用他亲自动手,就有人弄死这小子了,还省得他亲自动手,还以为这小子是个聪明的,没想到是个蠢的无可救药的。散朝后,不少官员往董相围了过来,在许多官员的簇拥之下,董贤带着人走了。
平时散了朝后,周围的官员还会和他打一个招呼。而今日散朝后,李问的身边空空如也,一个人都不敢靠近他,生怕和他靠近就会被别人敌对了似的,不过的确是会这样。
他摸了摸鼻子,他倒是也不稀罕同这些老头打招呼,只是你们这一个个能不能别瞪我一眼才走了?
敢情小爷好欺负是吧?
算了,就当敬老吧,不要和这些老头们计较。他都要动别人的命根子了,还不
准别人瞪他一眼吗?不过从今曰朝中的这些官员们的反应来看,怕是这土地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啊。
不说朝中的官员们手中圈了大量的土地,就是几个皇子的手中都有不少的土地,宫中的陈责妃和淑贵妃,她们的娘家是一方责族,所以这手中怎么会没有土地?
所以李问今日提议的土地改革之法,是严重的触及到了责族功勋们手中的权益了。
等到散朝之后,众人的心里纷纷都在猜测,李问是皇上身边的人,不会李问提出禁止圈地和土地改革之法,就是皇上他的意思吧?但是不管这个是谁的意思,这些人都绝对不允许别人动到他们手中的利益。别说皇帝是天子,很多时候天子行事也要看百官们的意思,如果百官们不同意的事,皇上也不能一意孤行。
等回去之后,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写了折子弹劾李六元,很快的皇帝案头上的折子都比人高了。看到下面的臣子们递交上来的折子,昭宗帝不用看都知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了。
皇帝随手的拿起案桌上的折子翻看了一眼,脸上就起怒意,手一挥,就把桌子上的折子扫落了下去,“这些人一个个都把朕当傻子是吧!……朕才是皇帝!这一个个的……”
都把他当傻子,以为他好欺骗了!
要不是李问去了户部,查看了户部的账目,他还不知道户部这些年来亏损了这么多钱,户部的赋税收入少了这么多,这些少的钱都进到了他底下的这些好臣子们的口袋里面。
别以为他这个皇帝不知道,这些人一个个吃着皇粮,让他这个皇帝养着不说,在他这个皇帝看不见的地方,还一个个变着法子挖空国库的银两,落到最后,变成了他这个皇帝最穷,下面的臣子一个个都比他这个皇帝还有钱了。最可恨的是每一次朝廷没有银两赈灾,或是做什么事需要用到银两,这些人一个个都装聋作哑,站在下面装死。
别人还以为他这个皇帝当的很舒服,殊不知户部没钱,国库空虚,他这个皇帝要做点什么事都还得看下面的臣子们的脸色。
现在一个个还敢弹劾他的小六元了,他的这么多臣子里面,唯一一个只想着他这个皇帝,效忠他这个皇帝的,就是有李问这个臣子了。
朕,绝对不允许谁懂了他的小六元!
不得不说,皇帝这里就帮李问挡掉了不少的麻烦。
“近曰你不要独自一人外出,就是上下衙身边都要带着人才好,我派了几个人私底下跟着保护你。这是给你的求救信号,万一你在外面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你就拉开信号,就会有人前去营救你。”当时他一提到土地改革的话,见到赵向毅一脸严肃的对他说这些话,让他出门还带人,还给他三枚信号弹带在身上,出了什么事可以随时求救用。
“这个用不着吧?”李问还觉得赵向毅夸张了,他人就在京城里面,若无事都不会出京城。难道还有人敢在京城这里面刺杀他不成?
事实上证明,还是他把敌人想的太善良了。
当曰他从户部回家的路上,在路上就碰到了发疯的马,直直的往他撞了过来,他自己当时还没察觉。到听到骚动转头,一匹马就来到他的面前了,差点要撞上他了。
“大人,小心!”
还好当时他带着阿辰在身边,阿辰发现危险,即时拉开了他家主子,把人护到身后,一脚就端开了发疯的马,同时把手中的长剑插入了马的脖子里面,制止了这一场骚动。
“轰隆——”
马轰然倒地,倒在地上,脖子被间刺穿的地方,鲜血泊汩流出。
李问是出了一身冷汗,要说今日这一场是意外,打死他都不信。他这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这些人就敢明目张胆的对他动手了!也不看看这街上这么多人,万一撞到了无辜的人呢?
“大人,你没事吧?”阿辰把长剑拔了出来,回到他家主子的身边。
“我没事,你看看有没有受伤的人,让人把他们送去医馆看大夫。”李问看到地上有摔倒的百姓,不知道有没有人因此受伤了。这个时候车夫跑了过来,对他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小的也不知道这匹马怎么会发疯,今早这匹马还好好的
车夫的心里也感到自己很冤枉啊,他的这匹马今早都还好好的,怎么这会儿突然发疯了。
“我没什么事,你看看有没有人受伤吧,你的这匹马,被我的侍卫杀死了,你看多少银两,我这赔给你吧。”车夫看起来四五十岁的年纪,李问不知道这匹马是他自己的还是他主家的,不过看对方的穿着打扮,是个穷苦人家。他们杀死了别人的马是事实,所以这应有的赔偿,他这里可以赔给对方。
至于今日这事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个车夫,回头他让人去查一查就是了。
“不,不用不用……”车夫哪里还好意思要别人的赔偿,忙的摆手,只是这匹马的确不是他的,是他主家的马,回去怕是少不得要一顿责骂。
第一百六一章,警惕
好在这个时候街上不是很多行人车马,要不然这马一发起疯来,还不知道会撞到多少无辜的百姓了。几个受伤的百姓都被人送去医馆看大夫了,今日这起事大概还是因为他,连累了无辜的百姓,李问便让人跟着过去处理一下这件事。
车夫大概是见到有人受伤了,怕人要他赔钱,连马都不要就跑了。
“大人,请上马车,小的送您回去。”
_辆马车停在他的面前,车夫是赵向毅派来保护他的人。
“那咱们走吧。”李问点了点头,搭了一把阿辰的手上了马车。要不是今日他出来外面有点事,饶了点路走,也不会遇上这事了。
马车跑在路上,阿辰坐在他家主子对面,他的手掌心摊开,里面赫然就是一枚银针,“大人,这是我刚才在那匹马的腿上发现的,我辨别了一下,这银针上面抹了……致使马发狂的药物。”
李问看着闪着寒光的银针,呵了一声,就想伸手过去拿银针看一看,“这是有人故意射到马身上的吧?这些人还真敢,也不想想在这大马路上万一撞到了无辜的路人!”
不用问他都可以肯定是的了。
这一次他提出土地改革,是严重的威胁到了这些贵族功勋和士大夫阶层们的利益了,所以今日这事,怕是那些人给他的一个警告,警告他若是还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下去,下次要的可能就是他的小命了。
呵,有本事就尽管放马过来,谁怕谁了!
“大人,想来是这样的没错。”阿辰的手一缩,没让他家主子碰这东西,未免大人不高兴,他解释道,“这东西锋利,大人您别碰,小心伤到了手。”
“刚才在街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李问也没执着要去碰这东西了。
“属下当时只顾着保护主子,没有注意到旁的人。”阿辰摇了摇头,刚才他跟着主子走在街上,马车是从他们后面过来的,等他们发现的时候,怕是那人早已经跑了。
这一起事件可以肯定是人为的,绝对不是意外就是了。
“以后咱们注意些就是了,你不必为此事感到自责。今日还多谢你反应的快,
及时拉了我一把,不然这会躺在医馆里面的就是我了。”李问还以为在京城这里面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还是他想的太简单了,狗逼急了都会跳墙,更别提人了。
现在他还能安全的坐在这里,还多亏了他身边带了人。
阿辰和阿午是当初他老师送给他的人,李问是绝对信任这两个人。
“大人您言重了。保护好大人,是属下应该做的。”阿辰应道。
李问那边一出了事,赵向毅这边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还好的是少年没有受伤。连他的人都敢动了!简直是不知死活,敢动他的人,就要做好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准备。
赵向毅冷下了脸,吩咐道,“去查一查,今日的事是谁派人去做的。还有哪些人想要动李问的,都一并派人盯着他们,一有动静就告诉我。”
“是,主子,属下这就带人去办。”
单膝跪在地上的人起了身,转身就出去了。
木木木
马车回到了府上,下了马车,李问带着人往家里面进去。
听到声音,知道是兄长回来了,李瑾婉和李浩鹏两人都纷纷从里面跑了出来,他们刚接到消息说兄长在路上遇到了危险,吓的他们都出了一身冷汗,此刻见到兄长回来了,都纷纷的跑回来询问有没有受伤。
李问摇头,表示他没有受伤,“我没什么事,让你们担心了。你们今日从外面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事了?”
“我今日回来的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就是今日有人到店里来闹事,说什么我们的胭脂有问题。”李瑾婉就把今日店里发生的事告诉了兄长,碰巧今日她到店里去,遇上了这件事。
“东西我亲自检查过,对方拿来的胭脂虽然是看起来很像是我们店里的胭脂,不过并不是我们店里出的,不知是从何出买的胭脂,用我们的盒子装了拿过来。我们自己做的东西,我一闻就知道味道不对了,那人一看就是来闹事的,所以我当时就让人去报官。
那闹事的人见我们的人要去报官,立刻的就跑了,要不是她跑的快,我就让人
抓她进牢里关一关,看她还敢不敢到处讹人了!”说到这件事李瑾婉就十分的生气,恨不得报官抓了那人去牢里吃牢饭,看还敢不敢跑来他们店里闹事,害得他们店里今日的生意都不好了。
他们在京城开店这么长时间了,同行必定是知道他们背后有人在,所以就算是他们店里的生意好,抢了其他人的生意,但是对方却也不敢到他们店里来闹事。只不过他们这里出了什么新品,别的店很快就会跟着出。
这件事她与兄长谈论过,兄长说了这是无法避免的,他们无法禁止,肯定会有人买了他们的产品回去,模仿他们的产品,做出同样的东西出来。
与其花心思在这些无法制止的事情上,不如做好他们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他们要做的是好口碑,让顾客只买挂了妆梦阁这个招牌的东西。那么如此下去,就算是有人模仿他们的产品,但是却对方模仿出来的产品没有他们妆梦阁的东西好,顾客买了一次后,肯定还是会回头买他们妆梦阁的东西。
妆梦阁现在做的产品有分高端和中低端的产品,高端是针对京城这里的贵妇人和小姐们,中低端是针对普通的夫人小姐们,所以他们要把握好买高端产品的这一部分客户,有这些忠实的客户在,他们店里的生意就亏本不了。
今曰来店里寻事的客人,李瑾婉仔细的观察对方的穿着打扮,只是对方的行为举止和她的穿衣打扮给她一种很违和的感觉,那一身的衣服料子并不像是对方会花钱买的东西,所以她可以肯定是有人买通了那个女人来他们店里闹事。他们店里的产品没有问题,一看对方就是故意来寻事的,所以她当机立断就让人去报官了。
事实证明她的猜测没错,对方一听说她要报官,立马的就跑了。
“今曰的事你处理的很好,以后要遇上这样的人和事,你就报官处理,回头告诉我,我会处理这些事情。”李问点了点头,为妹子的果断点个赞。他看向小弟,问道,“小宝和阳阳你们呢,你今日在书院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了?”
“没有的。阿哥,是不是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啦?”尽管李浩鹏这孩子不算是特别聪明,但是他还是敏感的感觉到了今日和平常有点不同。
“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就事最近京城的治安不大好。这件事我正打算与你们说一说,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你们尽量避免外出,留在府里。瑾婉你这里有什么事,就让白羽去处理,不要自己亲自去了,如果是非得出府的话,你一定要带上护卫才好出门。
小宝、阳阳,你们书院那里,我打算让人去给你们请几天假,这几日你们在家中读书,有什么不懂的,等我回来再问我。书院那里,这几日你们就暂时不去了。”李问并没有具体的说是什么原因,只是找了一个借口不让他们出门,连书院那里都暂时不让两个小孩去了。
两个小孩的年纪还小,万一出了什么事,没法跟他爹娘和白羽交代是一回事,他自己这一生都怕是要后悔死。
“噢,好的,三哥。”听到兄长的话,李瑾婉也没有问是什么原因,既然是她哥那边出了什么事,那定然就是朝中的事了,“那三哥你在外面,会不会有什么遇到什么危险啊?”
“我这里没关系,我进进出出身边都带了人李问说道。
李瑾婉才点头,知道她哥每日要去上朝,还有到衙门去当差,经常都有事情要外出,不出门是不可能的。不过她哥身边有人跟着,她就放心了点。
她才不相信她哥说的什么京城这里的治安不好的话了,最近京城这里又没发生什么事,所以肯定是她哥那里有什么事,她哥才会禁止他们出去外面。不过既然她哥都这么说了,最近这几日她就留在府上,等她哥说可以外出了再出去就是了。
“哥,我和阳阳这几日可以不去书院是吗?”一听说可以不去书院读书,李浩鹏差点没高兴的跳起来,就算是没高兴的跳起来,小脸上高兴的笑却是怎么都掩不住。
——小子,你脸上的笑充分的暴露了你内心的想法了!
李问把这臭小子拉过来,两只手就摸上了他的脸,两手捏住了这小子的脸皮就往外拉,一边拉还一边问道,“不用去书院读书,你是不是很高兴?”
“……不……素你让……唔们不去的吗?”李浩鹏别他哥捏脸捏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小子还不敢反抗他哥的魔抓,呜呜呜……大哥好可怕,明明是大哥说不让他去书院读书的,还捏他的脸!
他好冤枉啊……
白小阳两手捂住了自己的小脸蛋儿,生怕大人抓了他过去捏他的小脸,一看就好疼!
“说的也是。好吧,就放过你了。”李问才收了手,笑的一脸和蔼可亲的摸了摸小子的脸,问有没有捏疼了。
李小宝两眼含泪,愣是不敢点头,摇头说不疼。
李问满意的点头,对上小阳阳略带惊恐的小眼神,告诉这两个小子,“你们两个在家中,每日读书不能少于四个时辰,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中间可以去休息玩玩,但是不许偷懒!”
“要让我发现你们偷懒不好好读书……’’呵呵,你们自己的!
给一个眼神,你们自己好好体会了。
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四个时辰就是八个小时,不过这两个小子没人看着,李问可以肯定他们一定是坐不住八个小时就跑出去外面玩了。
其实他也不想给小孩太大的压力,但是不给小孩压力,放任小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怕小孩没有自制力,没人管也不好,所以该管的地方他还是要管。在许可的范围内,他是允许小孩们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就等于是半自由半放养
“哥,你放心,我们绝对不会偷懒的。”李浩鹏连忙的说道。
李小宝:呜呜呜,他哥笑的好可怕……
白小阳:大人笑的好阔怕……
到白羽回来之后,李问和白羽谈了谈一些事情,尽管他并没有与对方提朝中的事情,还是要给白羽提一个醒,让他最近都注意一些了。白羽点了点头,明白大人的意思,说道,“大人放心,最近这几曰我会注意些的。”
还有两个孩子最近几日不去书院,在家里读书的事,李问也与白羽说一声。“好的,大人你安排就好。”白羽对此没什么意见。
能遇到大人是他们兄弟俩的福气,大人愿意带阳阳他是求之不得。从前白家是商贾世家,一旦入了商籍,子孙后代都没有资格参加科考,如今有了大人的帮忙,阳阳脱了商籍入了民籍,有了平民的身份,日后是可以参加科考的。
士农工商,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这一点白羽比谁都清楚,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是希望他这个弟弟能考取一个功名在身,即便是曰后不入朝为官,有了功名在身,日后在外行走都受人尊敬。
既然大人说是最近几日可能会有什么事,那就是过了这几日,应该就没什么事了吧?白羽听明白了他们大人话外的意思,在心里猜测道。
“你从外面回来,应该也累了,回去早点休息吧。”不知不觉他们说了许久的话,看外面的天色已经不早了,李问让人回去院里休息。白羽应了一声好,“大人你也早点休息,我先回去了。”
‘‘嗯〇,,
见人走了之后,李问就往书房进去了,打算去忙完手头上的一点事情再回房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