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二章,看气不死你们了(2 / 2)

赵向毅站在一群武将的当中,目光注视着站在大殿之上的少年,此刻在他的眼里,少年浑身都是闪闪发光。

只是见到少年那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是恨不得站到少年的身边去。但是少年那里说过了,这是他们文臣之间的斗争,不让他们武将出面帮忙,更不许他站出来帮忙,因为他们站出来帮也帮不上忙,还可能会帮倒忙。

……看来,只有最后这一句,才是大实话了。

论武力,这里面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要论口才,他还真说不出这些文官们了。所以,算了,他还是站在这里先看看吧,等回头要帮忙什么的,他这里要人有人,还有多派几个人暗中保护他的少年,绝对不能让李问受到一丁点伤了。

第一百六三章,拼演技

大殿之上是站着对峙的两方人,一方人多势众,一方只有一个人,少年的身材单薄,但是李六元一个人的战斗力却是一点都不输给人多势众的一方,甚至还隐隐的压对方一筹。

见对方被他打压的头都要抬不起来了,李问见好就收,没有咄咄逼人,若不然,本来是他有理的都变成他没有理了。世人就是如此,永远都同情弱者,哪怕他才是有理的一方,所以不能小瞧人心和舆论了。

还有……装可怜谁不会了!!!

不过他倒是没有像旁边那一位张大人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喊冤,哭着让皇上相信他。李问只是站在大殿之上,默默无语,一副“我委屈,我就是不说”的表情

一个羸弱的少年,被一群官员咄咄逼迫,看起来就好可怜有木有?

人生入戏,全靠演技,说的就是此时此刻。

早朝上大家吵了一个早上,都没有吵出一个结果出来。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并没有表态,没有表现的偏向任何一方,但是也没有对百官们提议要惩处李六元的话做出回应。

“此事延后再议,退朝罢。”昭宗皇帝摆了摆手,带着太监和宫女们离去了。

“臣等恭送皇上……”百官跪拜,恭送皇帝离去,看着皇上的仪仗队离去了,才一个个的起了身。

刚才被李六元弹劾的张大人颤颤巍巍的从地上起来,目光不善的看了李问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才往他们那边的官员走了过去。

李问,“……”

——哼!谁不会哼了!

——麻蛋,小爷才不跟你一个老头子计较!

官员们就簇拥在董相的周边,一个个都赶着去拍董相的马屁。

同样的,詹大学士这里也围了不少的官员,詹有时向来都看不惯董贤,两个人向来都水火不容,在政见上持不同的意见。只是这一次的土改涉及到他们自身团体的利益问题,詹有时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表态,因而他这一派的官员们也没有人说话

散朝后,官员们可以各自自行离去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各自带着他们的人走了,四皇子还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杨绍慕的视线正望向李问。杨绍简顺着太子的视线看过去,见到了正低头在整理衣摆的李六元,刚才少年一个人站在大殿之上就舌战一群官员,没有丝毫的退缩与害怕,在那么一瞬间,李问这个人是吸引到他了。

杨绍简看向李问的目光中带着一点探究,这个李问,给他带来的意外是越来越多了。

感觉到有人在看他,李问下意识的就抬头往视线的来源处看过去,先是看到了太子在看他,同时注意到站在太子身边的四皇子。只一眼,他就低下了头,错开了目光,微微的低下头,表示对太子和四皇子殿下的尊敬。

李问对这一位四皇子的了解并不多,比起其余的几位皇子,这一位四皇子的存在感很低,行事低调,表现的与世无争,半点都没有去争那把椅子的意思。这一位四皇子殿下似乎从不去拉帮结派,朝中似乎也没什么支持四皇子殿下的官员。

四皇子的母妃出身低,没有外家帮衬,顾妃在宫中并不受宠,自然也没什么地位。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女人,能在那吃人的深宫中存活下来,并且能怀上了龙子,顺利的把孩子生下来以及抚养长大,仅凭这一点,就够李问对宫中的那一位顾妃高看一眼了。

李问只在宫宴上远远的见过那一位顾妃,四皇子殿下的相貌长的肖母,从这一位四皇子殿下的相貌就可以猜测的出来顾妃的相貌长的并不会差到哪里去。

皇帝的儿子算不上多,成年的皇子有四个,还有两个没成年的,所以按道理来说,宫中的那一位顾妃再不受宠,怎么说她都是膝下有一个皇子,地位不至于差到哪里去才是,不至于这么没有存在感,所以只有一点,就是那一位顾妃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

难道真的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

——李问自然是不信的。是人都会有,特别是一个长期处在压抑的一种状态的人,就更是渴望得到解脱,渴望站在最高的地方,成为人上人。所以从这一位四皇子营造出的这么成功的人设来看,李问不得不说这一位四皇子才是一个深藏不

漏的人。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能当上皇帝的,往往都是最懂得隐忍的人。

“四弟,咱们走吧。”杨绍慕收回了看向李问的目光,微微的侧了侧头,看向身边的杨绍简。这个时候杨绍简已经收回了落在李六元身上的目光,对太子点了点头,面上依然是表现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在太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李问向二人行了一个礼。

赵向毅并未跟着太子殿下一起走,而是落后了几步,等着少年走上来。

见到赵向毅站在不远处的地方,这里是出宫的必经之路,李问就知道这个人是专程站在这里等他的了。只是他才刚想走过去,从小径匆匆赶来的小苏公公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刚好是拦住了他的去路,“李大人,皇上请您过去御书房一趟

这是皇上派人来找他了。

李问看了站在不远处的男人一眼,赵向毅见到小公公来找少年,就知道是皇上那里派人来找李问。两个人相识了一眼,即便是没有说话,他们都明白彼此眼里的意思。

“好,麻烦小苏公公带路了0”

“李大人请。”

李问就跟着小公公走了,赵向毅带着人往宫门的方向走出去。

一下了朝回到御书房中,昭宗帝就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把平时軎欢用的茶杯都砸了,“简直是岂有此理!”这些人还真的当他这个皇帝什么都不知道了!如今还联合起来,逼着他这个皇帝对他的小六元动手,要他这个皇帝下令打杀他的小六元,真的是岂有此理了!

明明他才是皇帝,这些人竟敢逼他这个皇帝!

真是岂有此理!

“去,给朕把李六元找来……还有,派人去把曾御史给朕找过来。”

“是,皇上,奴才这就派人去把曾大人请过来。”

孙公公出去吩咐小太监去请李六元和曾大人找过来,吩咐伺候的宫女下去重新沏一杯茶过来,让人进来把地上的碎片收拾了。

等宫女沏了茶过来,孙海德从宫女的手中接过了茶杯,把茶端到皇上的手边,说道,“皇上,龙体要紧,太医说了,让您少动怒。您何必……跟他们置气,小心气坏了身子,不值得啊”

“这些人,是巴不得朕早点死!”昭宗帝面色难看至极。

“皇上……”孙公公跪了下来,御书房中的宫女太监们都跟着跪了下来,孙公公红了眼睛,“万岁爷,您别说这样的话,您是万岁,您是天子,您是要活万万岁的人,咱们这些奴才们还要跟着您伺候。”

“你这老东西一张嘴、整日就你个老东西会说话。”

不知道是不是老太监的忠心感动了他,还是因为这一句万岁,昭宗帝尽管话里是嫌弃这个老太监,却没有像刚才那样怒不可遏。

孙公公跟着在皇帝的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对皇帝所说的每一句话、语气都了解一二,一听到皇帝的这话,他就知道皇帝下了心口的怒气了,忙的又是哄了好几句,哄的人高兴了,亲手端起茶,伺候皇上喝茶,“皇上,您喝杯茶,顺顺气。”

听外面的人说李大人到,孙公公出去请了人进来。

跟着曾聿曾大人也到了,曾聿是督察院的监察御史,是一个官职小,却职权大的官员。御史虽是言官,手上的权力却不小,手上掌管着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狱刑等指责,上能弹劾朝中大臣,下能弹劾地方官员,可谓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一个官职。

曾聿这人,二+岁出头的年纪,是李问上一届科考的榜眼,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一路做到了监察御史的位置。

御史在朝中干的就是弹劾人的工作,整日看谁不顺眼就弹劾谁,是连圣上都敢跳出来指责不对的官员。这个曾聿正是御史中的翘楚,只要他弹劾的人,没有干不掉的,曾御史弹劾官员不像是别的御史那样张口就来,口说无凭,凡事他要弹劾的官员,就会事先调查好,有了足够的证据之后,再到皇上的面前去弹劾对方。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李问和曾聿是蛮像的。

曾聿听过李问李六元的大名,李问自然也知道曾聿曾御史,只是两个人在此之前并没有打过交道,今日在御书房这里,两个人还是头一回面对面的碰上了。看到曾聿同他一样出现在御书房这里,李问的心里就猜测到皇上叫曾聿过来是要做什么

“曾章”

"臣在。’’

昭宗帝把一本折子扔给曾聿,正是李问弹劾张大人的那张折子,“你看看。”

曾聿打开了折子,一目+行很快的就看完了,他没有上朝的资格,但是并不代表他不知道早朝上发生的事情了,“若是李大人所奏的事情属实,这个张大人所做下的行为……”

砍头都是轻的了!

“朕这里给你派一个任务,你带人去秘密调查通政司左政司张令荣,查探此事是否属实。”皇帝的眼没有瞎,他有判断的能力,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他自然是清清楚楚。

只是作为皇帝,昭宗皇帝也有顾虑。

昭宗皇帝之所以没有在朝堂之上就下命令让人去着手调查此事,一是此事事关重大,二来朝中肯定不止一个官员做下这等事情。这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暗中去调查,至于到时候如何处理,还要看调查的结果如何。

“是,臣遵旨。”曾聿领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