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九章,引导 “李大人。”(1 / 2)

第一百六九章,引导“李大人。”

“是李大人来了……”

开门的人见到门外来的是李问,喊了起来,里面的人都纷纷的跑了出来。

对此李问是有点无可奈何,这些人都不是第一次见他了,怎么每一次见到他过来动静都这么大?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把他当成大神一样对待,就差把他的神像供奉起来。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听到有人在他的身后两手合+,对着他膜拜,嘴里念念有词,说什么有李六元在他一定能考中等等。这一点就像他们大学考试前那会,就有人在转发各种图片,比如拜xx不挂科,拜xx逢考必过。

“我今日过来是有点事。”李问示意大家到里面去,他见到了两个好友,对他们笑了笑。沈子敬回以一个灿烂的笑恋,笑的有点傻,苏元转开了脸,就不去看这个傻蛋了。

“是是,看我们,李大人里面请。”

“快上茶。”

一行人进到屋子里面,因为不知道李大人今日会过来,桌面上的东西都没收拾

屋子里面的东西很乱,每张桌面上都摆放了不少的纸张书籍,一看就知道这里面平时大家很少收拾,就算是收拾好了,等大家一忙起来,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乱成一团,基本上不会有人花费时间来整理这些东西,所以就成了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了。

有人见到自己的桌面实在太乱了,伸手去,想偷偷的整理整理一下。

李问很少会过来这边,他自己平时也很忙,有什么时事还是想要发布的消息都是让人送过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李问让站着的人都坐下来,注意到有人的动作,他笑着说道,“不用收拾,不用收拾,没关系的。”

“你们平时应该都很忙吧?”从这里面的东西,看的出来,平时大家应该都是很忙吧

报社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固定下来了,这里面的人,李问基本上都认识,每一个都能喊的上名字出来。

这里面沈子敬和苏元是在后面进来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已经融入了这个集体里面了。沈子敬能言善道,一手文章写的犀利有水准,读书人的身上都带着一点恃才傲物的性子,报社里面的这些书生们的身上多少都有一点,但是对于和儿他们一样有才华的人,他们并不排斥,反而是大方的欢迎对方加入他们这里面来,有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类似。

而苏元虽然话不多,但是这个人少说话、多做事,是一个干实事的人,所以他进来没多久,很快的被同伴们接纳了。

“都还好,都还好。”张清说道。

张清是第一批进来报社里面的城远,他年纪是这群人里面最大的,性格平和沉稳,做事稳重。报社里面的成员们有什么矛盾,他都能帮着协调,所以在后来选社长的时候,他被选出来当了报社里面的社长,成了这群人里面的代表。

报社里面肯定是有忙的时候和不忙的时候,不忙的时候比较少,通常都是忙的时候比较多。一旦京城中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这个时候他们所有的人都是最忙的时候了,通常这个时候一群人都要熬夜写稿和整理稿件,忙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

他们这里面掌握着整个京城所有的消息来源,他们要把这些消息挑选出来,选出有用的消息,然后整理出来,发布到报纸上面去。还有朝中的最新消息,他们也要整理出来,写成文章,一般这种触及到政治敏感性的文章,要送去给曹翰林大人过审,过审,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能登在报纸之上。

还有一些就是京城各大家族的八卦消息,这些一般是小世子那里让人送过来的,这些消息都需要一点门道才能拿的到的。

自从他们在报社这里之后,他们等于是把整个京城的各大大小小的消失都掌握在手中,这一年来的经验就让他们长了不少的见识与见闻。若说他们这里面,以前还有人的文章写的华而不实,没有深度,那么现在一个个都被锻炼成了写文章的好手了,这一些都是他们在外面所学不来的知识。

这里面不少是在准备科考的学子,他们私底下还聊过,如果下一次他们还考不上,他们就在报社里面继续干活下去,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他们是外地来的

学子,在京城一边求学一边准备科考的几年里面,他们看过太多的东西,考上了进士就不一定能派到好官,不一定能有好的出路了,只是努力了这么多年,他们到底是心有不甘罢了,总要去尝试一下才甘心。

他们现在跟着李大人做事,报社是在皇上那里过了明路,得了批准才办的。尽管报社算不上是官府机构,但是他们在这里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他们写出的文章登在报纸上面,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成的百姓们都可以看的到,每每走在外头,看到百姓们的手中拿着报纸在看,他们的心里就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个一听就没有说真话,李问询问了几句大家在报社这里的情况,大家都说很好。李问把袖子里盖了印章的稿子拿出来,说道,“我今日过来,的确是有一点事和你们说一说。还有这一则消息,是要你们明日放到报纸上刊登出来的,你们都看一看。”

李问把文稿递给坐在离他最近的沈子敬的手中,沈子敬低头看了起来,商业部正式成立?

沈子敬看完了之后,就传递给下一个人,后面的人一个个的传递下去。

李问继续说道,“你们都看到了刚才传阅的东西了吧。这是我今日从皇上那里得到的批准,将要建立一个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商业部门,这个部门只负责管理和协商关于商业上的事情。你们都是读书人,有的人出身好,有的人只是出生于普通之家。

你们应该都知道,我的出身很普通,在我考上状元之前,我们李家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都是在地里挖食的。”

李问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出生,他出生于普通的农家,这并没有什么可耻和不可见人的,但是就是因为他出生于农家,所以他才见到了士大夫阶层们所看不到的普通老百姓们的生活,能够理解,并且感同身受。

一张纸张所有的人都看完了,自然大家也注意到盖在上面的印章和皇帝的签名,他们看到了皇帝的签名,一些人的内心有点小激动,尽管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印章了,但是每一次看到,他们的内心都莫名的有点小激动。

也就只有他们李大人有这个本事,能够从皇上那里拿到这个印章,他们的心里又不免的佩服了李大人一番。

李问并不知道这些个时候,还有人对着他在莫名的崇拜他。

见到所有人都传阅完了那一张纸张,最后东西回到了他的手上,李问继续说道,“你们能够留在报社这里面的,我相信你们都是一群优秀的人。你们都是读书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所以我想,你们应该都有思想,懂得去思考,而不是固步自封

“我今日为什么会坐在这里,首先我是想跟你们谈谈商业部的事情,后面可能需要你们关注商业部的动向,并且引导百姓们去关注这件事情,忙大这个消息,让商人们都知道这么一件事情。”

谈到商业部,自然是要谈到商业、谈到商人,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部门,这个部门有什么作用,李问花了一点时间,一一的为大家讲解,“……所以,什么士农工商,都是扯淡!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长,农民种地,官员管理地方,匠人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同样的,商人也有他们的所长。”

“百姓生产出来的粮食作物,匠人制作出来的瓷器工具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经过商人的手,才能卖于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这中间,商人就等于是一个纽扣,把所有的人都连接在一起。”他必须要打破人们脑子里固有的一些概念,让这些书生们能够理解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缺一不可,商人亦是这里面重要的一份子。

人人生而平等的这种思想可能还太过于超前,但是他可以把大家的思路往这方面去引导,这些在报社里面的人,他们的想法和文章的写向是非常重要的,借用他们的手,可以引导舆论,自然也可以引导普通百姓们的想法。

“商业部,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商业和协调商业发展的一个部门……可以更好的引导商人们往什么方向去发展,让我们大成的商业更好的发展起来。”

“后面会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出来,到时候我会让人把消息送过来给你们,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消息整理出来,发布到报纸上面去。如果你们有什么想法的,

也可以把你们的想法写成文章,当然,我希望你们能往更深度去挖掘,能够写出更有深度的一些东西出来。往日的报纸我都会看,你们写的文章,我都有注意到……”李问谈到了文章上的一些问题,点评了几个人文章风格,出了他的几点意见。

原来李大人时刻都在关注他们!

在座的各位心里都激荡了起来,嗯,他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出来的,绝对

不会让李大人失望的!

第一百七+章,邀请

从报社出来后,李问在街道对面的一家茶楼楼上的厢房里面等人。

今曰过来他还有点事情要与沈子敬和苏元说,报社里面的人太多了,不适合说话,所以他才出来这外面等他们。从楼上刚好可以看到对面的巷子口,两个人一出来他就看到了。

沈子敬抬头,见到站在窗边的李问,对好友挥挥手,带着苏元往对面的茶楼过去。

李童正站在门口接人,“沈少爷,苏少爷楼上请,我们家少爷正在楼上等你们

“叩叩——”

“进来。”

听到声音,李问就知道是沈子敬和苏元上来了。

“哈哈,我还在想你们要多久才出来,你们就到了。你们这段时间在报社里面怎么样?”李问迎了上去,与两人打了一个招呼,让人上了茶,三个人坐下来说话

三个人有段时间没见过面了,主要是大家都在忙。不过如今他们都在京城了,要联系总比以前分隔两地的时候方便许多。虽然是不常见面,不过他们的消息往来却是一点都没少。

初到京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沈子敬和苏元正在迅速的熟悉京城的环境,以及融入这个新的环境里面。

目前看来,两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还不错。

沈子敬说到他们在报社里面的一些事情,他们在报社里面接触到不少的东西,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沈子敬觉得比他们从前读半年的书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要早知道,我和阿元就早到京城来了。”

“哈哈……”李问听着,点头笑道,“我当初建议你们进报社,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让你们能够更快的了解京城这里。”报社是一个消息汇聚的地方,在那里面可以接触到京城各大大小小的信息。

他当时让沈子敬和苏元到报社去,也是存了让他们过去学习和适应的目的。

两手搓了搓,李问回归到正题上来,心情略有点紧张,“我今日过来,还有件事想问问你们的意见。”

“哦,你说,什么事。”沈子敬示意好友继续说下去。

苏元坐在一旁,眼睛也看着李问。

“最近朝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你们报社那边大概会知道一点消息……”李问说到了最近朝中发生的一些事,这些消息没有对外发布,所以他并没有让人送过去给报社那里,“……土改的提案他们不同意,所以后面我才提出了商改。”

不过报社有消息来源的渠道,小世子的消息灵通,就不知道沈子敬和苏元在报社里面,有没有听到朝堂上的一些事情。

他们是认识了十几年的好朋友,以他对好友的了解,沈子敬倒是听出了一点什么了,他问道,“所以……你其实是故意这么做的吧?”

李问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当然,他们要是能同意土改的话,就更好不过了。”这是一个赌博,能赌贏就只好,赌输了也没关系。若是先从进行土改的话,这样就可以从根源上来解决大成的问题,而不用绕一个大弯。不过绕一个弯,自然也不是没有好处,若是通过商业来拉动整一个大成的经济发展,填补亏空的国库,到时候也能反过来解决土地的问题。

土地的问题,迟早都会重提的,只是不是现在罢了。

李问并没有提自己遇到了好几起刺杀的事件,反正他现在人没事就好,说出来反倒是让朋友们担心,所以他就没提了,“商业部的提案是今日早朝上才通过的,得到皇上的批示。

不过……我要实话跟你们说吧,目前商业部除了我一个人之外,还没有别的成员,所以我今日过来,是想问问你们两个人,愿不愿意到商业部来?”

目前商业部整一个部门就他一个光棍司令,要成立起一个新的部门,肯定没他想的那么简单,他已经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了。现在是要找几个志同道合,愿意和他一起奋斗的队友来一起干。

商业部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的一个新机构,能不能在里面站稳脚步还不好说,能不能做好、会不会成功都是未知数。正是因为商业部是独立于六部之外,所以必然六部里面的人不会想看到这个新机构成立,分走他们手上的权利。而且他最近在朝

堂上给自己拉了不少的仇恨,怕是后面会有人给他下绊子。

“你们刚适应了报社那边,我就让你们到新的地方来……咳咳……”李问摸了摸鼻子,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这事关到前程的问题,李问对朋友没有半点隐瞒,所以有什么话就实话实说,

“……我不敢跟你们保证,商业部能不能办起来,能够办多久。但是有我在的一天,我肯定是竭尽所能,把这个部门建立起来,并且能够运行下去。”

不然他辛辛苦苦搞一个部门起来,不是让这个部门畧花一现,很快就死火了。那这样他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在六部里面混吃等死,他还要这么辛苦做什么?其实早在年前,他的脑子里就隐约的有一点想法,只是那个时候他的想法还未成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直到现在,他的想法逐渐的成熟,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以及方案出来,想要去构建一个新的部门,去改变如今朝廷的格局,去改变大成现在的局面。并且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皇上那里已经同意,朝中的大臣们也阻止不了他要去做的事情。他把自己的政治前程放到这里了,做的好的话,可能会升官加爵,做的不好的话,大概是真的要回去种番薯了。

不过这件事事关到前程,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前程,还有可能是别人的前程,所以李问要同别人说清楚,正式的向沈子敬和苏元发出邀请,“所以,我现在是正式的对你们发出邀请,你们愿不愿意来?”

但是别人愿不愿意,他都尊重别人的意见。

“当然,你们如果喜欢报社那边的话,不到我这边来也可以。不过,如果你们愿意来的话,我是非常的欢迎你们……”见到这两个人看着他不说话,李问以为他们的心里有犹豫和顾虑,便是说道,“还是你们想要回去考虑考虑,与家里人商量商量后,再答复我?”

他都不介意的。

等明日他还要跑一趟吏部去找吏部尚书聊聊天,不然等吏部给他分配人员,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现在迫切的需要找到人手,而之所以会遨请沈子敬和苏元过来,一来是沈子敬和苏元有能力,二来是他们是多年的好朋友,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有默契,跟这样的人共事,要比同陌生人从头开始磨合要好。这也是他今日为什么要亲自过来跑一趟,郑重的提出他的邀请的缘故。

“不是不是……你一下子说了太多东西,你先让我们消化消化。”脑子一下子听到的东西太多,沈子敬还来不及消化,就见好友误以为他们不愿意去,他忙的解释道,“……你先让我们想想。”

到了京城之后,他们自然明白这里是一个政治话题敏感的地方,一个读书人在公共场所说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仕途前程。如今他们身在京城,若是他们未来要走仕途这条道路,现在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政治的道路走向,这一点他们还是知道的。

沈子敬听完了李问的话,自然是知道他们进了商业部的一个可能的后果。

他们没有参加上届的会试,是打算参加下一届的会试,李问比他们早三年进了朝堂当官。不过当时他要与好友们一起去参加会试,考出的成绩肯定不会有李问和陆知书的好,所以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沉淀三年,准备三年后再去参加科考的原因

而在他们潜心读书,准备科考的时候,李问和陆知书已经入了朝堂。他们在京城的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对李问在朝堂上做的事情,他们都清清楚楚,就是因为清楚,所以沈子敬才会羡慕,想要像李问和陆知书那样,能够真正的去做一点事情

而现在李问对他们发出的邀请,沈子敬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如果你们担心会试的话,其实你们不必担心的……”李问以为沈子敬和苏元有这个方面的顾虑,就说道,“等一年后,你们还是可以照样去参加下一届的科考。以你们现在的成绩,要考进二甲之内肯定不成问题的。

届时提前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我这里给你们制定一套考前的魔鬼训练。只要你们按我说的,能不能进入一甲的名次我不敢跟你们保证,进入二甲前面,问题应该是不大的。”他想起了上一世高考前的那倒数一百天的魔鬼训练,到时候可以搬过来用用。

当然,还要沈子敬和苏元本身有这个实力,他到时候提前搞一个魔鬼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把他们的成绩提上来一点,“当然,我这不是跟你们打包票……”凡是

总有意外,万一考场上滑铁卢,可不能算到他的头上来。

李问眨巴了下眼睛,一脸无辜的表情。

第一百七一章,挖人墙角

见沈子敬脸上的表情,李问就知道这件事有戏。

“魔鬼训练?”沈子敬倒是有点感兴趣,不过这不敢打包票是什么鬼?

“呵呵,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李问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不过他并不打算以此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过就是你们不来帮我,到时候我也会帮你们的,这一点你们放心吧,这不是交换的条件。”

因为是朋友,所以只要朋友需要,他一定会帮他们的。

“你都这么说了,我们还不答应,那不是太不识好歹了?”沈子敬的面上露出了笑,半是开玩笑的说道。不过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恢复了一脸严肃的表情,说道,“你说的,我其实挺感兴趣的……”

“阿元,这件事你怎么说?”沈子敬问道。

“你想去,我们就一起去。”苏元明白了沈子敬的想法,他说道。

“好。”沈子敬点头,看向李问说道,“这件事我回头写个信与家里说一声就好,你这里的话,我们答应了,我们愿意!”

人不疯狂枉少年,再不疯狂就要老了。

“哈哈哈……欢迎你们的加入!”李问起身,伸手与沈子敬的手相扣,两个人撞了一下肩膀,同样他伸手拦住了苏元的肩膀拍了拍。三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沈子敬伸手去撞了撞李问的肩膀。

“来,咱们今日就以酒代茶,喝一杯,预祝商业部顺利建立!”

“祝商业部顺利建立!”

“干杯!”

“干!’’

往后再想起今日,沈子敬是特别的感谢李问当初对他的信任,和对他们的邀请,给了他们这个机会,而他也非常的庆幸,但是当都没想,就答应了。

木木木

与沈子敬和苏元分开后,李问就上了马车,回去了户部。

他在户部这里还担任了职务,虽说皇上那里没有让他辞去户部这边的职位,不过到时候他肯定是不能再继续担任户部这里的职位了。

一来是如果他身兼数职,他肯定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能够保证把两边的事情都处理好;二来他是想专心的去搞商业部那里,如今商业部虽是得到了皇上的批示,但是商业部现在什么都没有,所以可想而知,后面肯定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忙的。

他在户部这里担的职位是有实权的,别人挤破了脑子都抢不到这么一个好官职,现在他却要放弃这么一个职位,去搞一个什么新的部门,肯定有人在背地里骂他是大傻子。

不过李问觉得那些骂他的人才是大傻子。

凡事有得有失,不去尝试,怎么知道将要去做的事情不会比现在好呢?当然,他自己也不敢保证他走的这条路,就会比如今好了。

不过凡事总要去尝试一下,才知道好与不好。在这一点上,李问向来都是一个行动派的人,既然想,那就去做,才不会让自己往后想起来会后悔,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决定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干这件事情了。

说真的,哪怕他不当这个官,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不过他想要当官的初衷,还是想要去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不枉自己辛苦走了这么一遭。人生在世,长则几十年,短也是几十年,一眨眼很快多久过去了。

“大人,您真的决定了吗?”杜若衡听到他们大人说要离开户部的消息,一时间也是感到很惊讶和难以置信。

一整日都不见他们大人回来户部,知道他们大人到户部来,杜若衡从别处匆匆的赶了过来,见到他们大人坐在这个位置上,杜若衡问道,“大人,皇上并没有让您离开户部,您不是可以继续在户部这里吗?”

李问见到来人,看到杜若衡着急的神色,他就明白是为了什么事了。

摇了摇头,李问说道,“皇上已经批下了让成立商业部的提案,这是我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户部这里的工作繁琐,需要耐心和细心,不容出现半点错误。而如今商业部现在批示下来,但是那里面还什么都没有。”

“如果我两边都做的话,肯定是两边都做不好。既然我没法兼顾好两份事情,还要去抢着担任,那就是+分不负责任的人了。”人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能担多大的担子才去担,不能贪心,什么都想要,那这样的行为就是不负责任

的行为了。

他既然去做这么一件事情,肯定是下定了决心去做,并且想要去做好,那就需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去做,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从成立商业部的提案通过,李问就知道他要离开户部了,他手上的工作要尽快的交代给下一个人。好在现在是太子殿下暂替户部尚书的职位,这里面不少太子殿下的人,他要做什么事情不会遇到什么阻拦,等他手上交代的工作完成,他还要到吏部那里去办一个手续。

商业部还是一个新的部门,里面的职位和部门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他去处理。皇上批示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这个部门要真正的构建起来,还真是要一点一点的去完成,这后面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在这里。

现在一想,他当初到底哪里来的勇气去挖这个坑,这不是坑皇上,简直是坑他自己!

要论坑自己,他绝对是排在第一。

“嗅,是了,我正想找你呢,你就来了。”李问见到杜若衡过来,才想起来他正准备去找他,“我手上的事情你都是知道的,到时候这些东西我都跟你交代好,到时候你交给下一个人。”

杜若衡自然是不愿意的,他看着他们大人,一脸都快要哭的表情了。

李问顿时有点哭笑不得,说道,“你别这样。我只是不在户部而已,还是在京城,新的商业部的衙署也在这长春街上,你要有空随时都可以过去我那边串个门,我随时都欢迎你的。”

“不过有件事,不知道你想不想。”他现在不是正缺人吗?那为什么不可以从户部这里挖几个过去?他手下的人都是他花了这么多时间去培养的,不如就直接带走?

到时候跟太子殿下打个招呼就行了?太子殿下那里肯定不会拦着他的!

“若衡啊,你是不是舍不得我啊?”李问一脸笑眯眯的问道。

“……”杜若衡,没见我都要哭了,你还笑的这么开心是为毛?!

“是这样的。”李问想了想,斟酌了一下要挖人墙角的词汇怎么说才比较斯文一点,说道,“商业部虽不是在户部下面的部门,不过商业部所做的事情,也是会和钱财有关的。

若衡,你跟在我身边做事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知道你肯定是舍不得你大人我的……所以,若是你想要跟着我一块走的话,我可以去与太子殿下说一说,殿下那里应该不会拦着你。”

他到户部来的这一天,杜若衡就被分配来跟他做事了。

在一起共事这么久,李问用惯了杜若衡,相处下来,他知道杜若衡是一个没什么心眼的人,要说来心思还有点简单,但是却是一个真正做实事的人,不虚假,心思还有点直,所以当初才会被人踢到他身边来做事。

别的人可能是一些人安插到他身边来的,不过杜若衡纯粹是因为得罪了人,被人踢到他身边来的。

他这人有点护短,见不得自己的人被别人欺负,他就担心他以后离开户部了,留着杜若衡在户部这里会被人欺负,所以不如就一起带走好了?当然,这个还要问问别人愿不愿意,不能不顾别人的意愿了,毕竟对许多人来说,六部才是权力中枢机构,许多人都想进入六部里面做事。

而相对来说,商业部只是一个新机构,还是在六部之外的一个部门,职权不确定,职位不确定,人员……目前只有他一个光棍司令,拉了两个好朋友入伙,能多拉几个过来就更好不过了。

想想就有点凄凉

“大人,可以吗?”杜若衡一听,哀怨的表情顿时就没了,问道,“大人,我可以跟着你一块过去吗?”

“当然可以,你愿意的话。”李问微微一笑。

“愿意,我愿意。”杜若衡忙的点头,能够跟着大人一起走,他当然是愿意的!他还以为大人要抛弃他,留他一个人在户部这里,害他伤心了这么久!……“那好,回头你提交一个申请,我这边会帮你处理。”不过想了想,李问说道,“不知道是谁接替我的职位,可能到时候还需要你在这里留一段时间,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交给下一个到来的人后,你再到商业部去找我。”

“好”只要不是抛弃他,杜若衡觉得留在户部短短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是不可以接受。

两个人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后面李问还向两个人抛出了橄榄枝,想要从户部这里多拐两个人一起走,当然,得是他看得上的才行。

回头知道被挖墙角的太子殿下,“……”

而报社那里,自从他们李大人走了之后,所有的人都进入到了一种疯狂的忙碌状态,一个个都肌在桌子上奋笔直书。

直到深夜,屋里的灯火都还亮着,里面的人一个都没去睡。

定版后的报纸送过去书店交给负责的人,夜里小睡了一会的师傅们和伙计们都起了身,全部都已经在这里等着了,而后送来的报纸经过排版、印刷。在天明之前,一张张还热乎的报纸新鲜出炉了……

第一百七二章,发布消息

一早京城的城门打开,城门外已经是排起长龙等着进城的队伍。

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手中提着篮子,或是挑着担子,少有的百姓赶着驴子牛车,车上放着进城卖的货物,这些人大多是住在附近村落的村民,他们日出进城,在曰落城门关闭之前出城回家。

商队从其他的地方押运货物到进城来卖,赶在城门一开就排队进城。

后边还有坐在马车里面,怀抱孩童的妇人,前面那是赶着的车夫,外面的人还能听到里面孩童在哭的声音,等等。在这个时候,进城的人比出城的人多,城门外有摆着小摊子卖东西的小贩,一早这外面就热热闹闹的了。

“都排好队,排好队……”

“要进城的都排好队了!”

守城的士兵腰上别着大刀,让后面等着进城的人排好队。百姓们不敢与官吏起矛盾,后面的人都按照顺序排好队,等着交钱进城去。

提着东西去卖的村民和押运货物进城去卖的商人都要交纳厘金才能进城,厘金的多少按照货物的多少而定,数量不定。村民们提的货物比较少,给几个铜板就能进城去了,像是商队押运的货物比较多的,则是要交多一些的钱了。

押运货物的商队为了顺利进城,都是宁愿多花几个钱顺利的进城,不想在城门口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厘金都是给的干脆。

拿了银子,守城的将士看过货物没有问题之后就给予放行,“进去吧。”

“下一个。”

“快快快,进城进城。”

“都小心点,别把东西碰坏了。”

日出东升,京城又开始了热闹一天的开始。

“卖报,卖报咯——”

“好消息,好消息——”

“好消息,好消息,商业部正式成立——”

卖报的小童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报纸一边喊,如今《人民日报》已经成了京城的读书人和百姓们每日必看的报纸。

商业部?什么商业部,怎么他们都没有听过?

一听卖报的小童喊的话,大家就知道京城这边出了新情况。

“来一张报纸。”

“好咯……大老爷您要的报纸。”

这个时候酒楼茶馆里坐满了喝茶的人,见到小童在喊卖报,喊了人过来,大家见状,都纷纷的掏几个铜板要上一张报纸。卖报的小童一手给人报纸,一手接过钱放到兜里面,然后快速的把报纸递给下一个要买报纸的人,一盖茶的时间就卖出了十几张的报纸。

这些卖报的小童大多是城里原先的小乞丐们,他们如今找到了一个正当的职业,就是当报童,卖报纸。他们一人每卖出三张报纸就能额外赚到一个铜板,所以等于是他们卖出三+张报纸就能赚到+个铜板,多卖多得。

书店的掌柜限定了他们一人一天只能领取一百张报纸去卖,全部的报纸卖完就能赚到三+个铜板了,若是卖不完还回去给书店,张掌柜也不扣取他们的钱,还是会按照他们正式卖出去多少报纸,给与他们一日的酬劳。

不过若是有那个本事,能够卖出去更多的报纸,也可以去与张掌柜另外商谈。

像今日这种朝廷有大消息出来,一般的报纸都会特别的好卖。

不过若是遇上阴雨天的时候,外面没什么人,报纸就不会那么的好卖了。不过大多的时候,他们一天拿个几+张报纸,一天下来也能卖完,能够赚到几个铜板,愿意吃苦的小乞丐都跑去当报童,卖起报纸。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每日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卖一天报纸,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没问题,但是再多的钱,也不会有。一些好吃懒做的乞丐,是不愿意干这么辛苦的活计,想着每日拿着一个破碗在街上到处乞讨就有钱了,何必要干这种辛苦的活?

自然,这个世界上有懒人,自然也有愿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

这个建议当初还是李问给书店的张掌柜的,之所以是想用这些小乞丐们,一来是想给这些小乞丐们一份活干,让他们能够一份工作,一份收入;二来是这些小乞丐们不会嫌弃工钱太低,能赚多少是他们的本事。若是遇到好的孩子,他还让掌柜

那里可以雇佣下来当长期的人工用。

李问自己并不知道,他这个建议,在无形之中帮住了不少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一口饭吃,在上一个寒冬里不至于挨饿,平安的活过了一个冬天。

如今留下来卖报纸的,已经有一批固定的小童了。

一看有大消息出来,张掌柜知道今日的报纸必定会卖的好,就让后院的师傅们多刊印一些报纸出来。

他们的报纸如今已是家户喻晓,现在京城里的一些府上、每月都有固定的订阅他们的报纸,张掌柜会安排人每日到一些府上去送报纸,还有就是卖报的小童那里占去了大份,剩余的一点就留在店里面卖,每日都会有书生们到店里来买报纸看。

如今他们的书店在京城是出了名的,整个京城就只有他们店里独家出的《翰林学士系列文集》,这一系列的文集卖的很好,不少来店里的读书人都会买上一本,手上不缺钱的读书人会一手就买好几套,自己留一套,买几套送人。

还有至今还在连载的漫画《画三国》,这部书是他们店里的镇店之宝。《画三国》如今出了三部,已经有了一大批的书迷和忠实的读者。

但是说到这部书,张掌柜是痛并快乐着,快乐是因为有这么多人喜欢这部书,痛是因为他们东家太忙,没有空画漫画,所以就断在了第三部这里,几乎每日都有书迷来问后续何时才能出,还问这部书的作者是何人。

这个他当然是不能透露了,不过这个后续何时才能出,他也想去问问啊。

当然,作为一个好掌柜,知道东家在忙正事,怎么可以拿这种不是那么重要的小事去打扰东家呢!所以这个催稿是万万不能的,所以哪怕心里再想去催稿,张掌柜都想忍着不能去。

不过因为他们书店现在卖报纸,师傅们每日都是从半夜就开始起床忙到天亮。若是当日的报纸太好卖,师傅和伙计们用过朝食之后,还要继续忙上半日才能去歇息。店里的一些书好卖的,差不多卖完了就要刊印一批,后面的人手不够,张掌柜请示了白管事后,又多请了几个人手回来。

但是即便是如此,负责刊印报纸书籍的师傅们还是每日都很忙。

不过忙也是有回报的,就是店里赚了钱,每个人的工钱都有所上涨了,就连他这个掌柜的月钱都比以前涨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