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2)

牛男 报纸糊墙 2455 字 12天前

转眼大几十年过去了,三道弯也建起了砖瓦房,还挂起了门牌拉上了电线,三道弯的年轻人也渐渐从这片深山走出去了,出去上学的,打工的,这个村子也像其他村子一样,只有过年那几头才最热闹。

不过这个村子也有和外面的村子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村里的老人不爱往外走,很少出去,上一次街恨不得把整年的生活用品都给买回来。他们也不欢迎外地人进村,只除了一些相熟的货郎小贩。罗蒙他们还是因为王向阳在肖树林他们公司上班,才受到了如此礼遇。

“大爷,这山菇子好吃啊,你们还有没有?我想买点。”罗蒙见肖树林吃得挺欢,就打算买点野山菌回去,反正肖树林爱吃他就爱买,看着肖树林甩开膀子吃了一碗又一碗,他心里就高兴。

“这个时节菇子不多咯,春天里晒的都叫人收走了,夏天的时候他们也上过几趟山,不过都没摘到多少,一会儿我帮你问问。”大爷嘴里念叨着:“等过阵子下上两场雨,山上的菇子就多咯。”

“那到时候你让向阳给我们带出去啊,价钱肯定比那些小贩给得足。”罗蒙这么说,是担心他要是不提钱,这老人万一以为他们仗着王向阳在肖树林公司上班,吃拿卡要来了,那误会就大了。

“行啊。”老头点点头,又对肖树林说道:“肖经理啊,我们家向阳在你那儿干活还成吧?”在老人眼里,人家肖树林才是正经领导。

“挺好,干活勤快,跟同事也相处得好。”肖树林一本正经地说道,就跟班主任老师在成绩单上写评语似得——学习勤奋,团结同学。

“诶!诶!那就好!那就好!”老头听了十分高兴,原本颤颤巍巍的双手这会儿抖得更厉害了。

“老陈他们两口子回来了。”这时候,正在后院剁猪食的老太太冲前面喊了一嗓子。

“哦,回来了,那咱过去问问吧,今年就数他们家的板栗打得最晚,这会儿估计还没怎么卖呢。”老头应了一声,拄着拐杖就要站起来。

“大爷您坐,我们自己过去就行了。”这老头一把年纪了,腿脚也不好,罗蒙还真不好意思麻烦他老人家。

“让他去吧,人老了就爱到处去凑热闹。”老太太说着也从后院出来了,搀着她那口子从凳子上站起来。

老头刚站稳了就赶她婆娘:“我自己走。”

“行行,你自己走吧,当自个儿还年轻呢,昨天刚把自个儿摔沟里,裤子还晾在外边没干呢……”老太太念念叨叨又回后院去了。

“向阳他车子开得好吧。”老头当没听到他婆娘揭他的短,边走边跟肖树林说话。

“开得很稳。”肖树林一板一眼的,也不多说。

偏偏这老头就吃这一套,在他看来,像肖树林这样的稳重人才是会读书能干大事业的,跟他一起的那个小伙子就不行了,太油滑,和他们家向阳一个操性,这种人就不能有大出息,跟那些进山收货的小贩似得,顶天了也就是个小买卖人。

第102章

“大湾村淘宝直营店”现在在网上也有了不少忠实客户,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牛王庄的脑残粉,有事没事就刷这家店的网页,每次看到牛王庄上新品,无论如何都要买一点回去尝一下。

比如这一回新上架的六百多个月饼,看图片也不算顶好的,价格也不算低廉,还规定了每人限购五个。罗兴佑的小姨子赵冬玲把这些月饼挂上去,然后就打了几张快递单,回头再去刷页面的时候,已经是售完下架了。

“哎呦姐姐!这也太快了!”赵冬玲看这家网店的时间不是特别长,还不太适应这种情况。

“所以才让你数量别写多,有多少写多少,不然到时候光是催货都能把人催死。”一边正照着单子打包的赵夏萍笑着对她妹妹说道。

从前他们夫妻俩也是吃过这个苦头的,应客户要求开通了一个预定服务,结果那段时间真是差点没被人给催死,有些人性子急的,还往他们这儿打电话,一天打几个,催得他们两口子着急上火满嘴火泡,以后就再也不干预定这事了,尤其是对罗蒙家的东西。

很快,阿里旺旺又是叮叮咚咚的一阵响,都是问罗蒙家这个月饼什么时候有货的,也有要求预定的。赵冬玲按照她姐赵夏萍说的,打了一段话,说明不接受预定,然后又写明次日上架的时间和数量,逐个给客户复制回复。

这赵冬玲从前就在外边给人当过客服,从来都是千方百计留住客户达成订单的,她们原来那老板整天不停强调的就是服务态度,调解能力之类的,哪有像现在这样把客户往外推的,偏偏赵夏萍和罗兴佑还半点不着急,赵冬玲开始的时候也挺不适应。

不过这时日长了,赵冬玲也就渐渐想明白了,商品质量过硬,叫人觉得物超所值,那才是最好的态度,其他那都是附加的,把附加的东西当成主要的来抓,说白了那就叫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