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2)

感谢中国传统文化里虽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但一般情况下老师的话比父亲要管用得多。就像普通手艺人拜师都要写下类似卖身契的契约,文人在官场上大义灭亲还有人夸赞,但若欺师灭祖那就人人得以诛之一样,教授学识的正经老师、师门规矩要比普通的人之常情要有力得多。

“如此为父就替你回绝了便是。”吕蒙正按此时传统文人的习惯去想,以为崔瑛只是不愿意娶妻,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后宅交际不是太方便罢了,至于义子会不会绝后,他根本就不觉得是个问题,等他大一点,让妻子给他挑两个品性端方的使女就是。

吕蒙正根本没想过,始终没有走出这段恋情的崔瑛,与梅妻鹤子的林逋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有名的两位不婚主义者,甚至还引得一些追随着争相仿效起来。

拒绝了婚事,崔瑛自觉自己过会试不是问题,就全身心投入到复习科举的过程中了,争取殿试时争一个好名次,别给神童试的同年们丢脸。

会试的结果过了十来天便出来了,会试录取了五十多名贡生,按往年的情况,这意味着这一科的进士人数不会超过五十人。崔瑛不出意料的榜上有名,经历过高考的崔瑛对考试结果比较淡定,虽然会试录取率低,但是允许重考的,比一考定终身、复读难受得要死的高考又要好的多,所以紧张感并不强。

出了榜,准进士们与当初神童试一样需要演礼,崔瑛算是熟练工,礼部派来教准进士们演礼的侍郎也是个熟人,崔瑛恍惚间有些历史重演的熟悉感。

演了礼,在四月初时,殿试再一次在崇文殿举行。想想去年此时他在此考神童试,此后的小半年里,他日日出入这里学习念书,此时又在这里考进士,他诡异得有些在自己班参加高考的幸运感。

进士科的监考官与神童试时没什么不同,一样的礼仪规矩,一样喜欢站在考生身后默默读试卷的考官,崔瑛交卷出场时颇有些轻车熟路的安心之感,出了考场,遇上了齐国公柴永岱竟然也有了闲聊了兴致。

“进士科后,皇爷爷想让你回六安任职呢。”柴永岱有些难过地说,“这宫里宫外,再没几个与我年纪相当又见识广博的人了,往日咱们算得上朝夕相处,谁知你一出东宫就过了会试,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呢?”

“殿下这话让修明听到,他必得拿大眼白子翻你的,”崔瑛也打趣了一句,才问道:“陛下说好了让我接义父的任?这不能吧,我的户籍落在六安,官员异地任职这是铁则啊?”

“你认了吕卿之后,严格上讲户籍应该在寿州,无所谓啦,反正你在六安又没什么宗族势力。”柴永岱安慰道:“皇爷爷就想你试行你的那些奇思妙想呢,我可和你说,你可别又像上次调查那样,被别人风言风语上几句,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上回你半途撂挑子,可让皇爷爷和父王不满意好久了,也不知说了多少次你是属乌龟的,太会缩了。”

“自己不合规矩自然要注意,但牵扯百姓民生又是另一回事了,再不能为了保全自己让治下百姓受罪的。”崔瑛口中诺诺地答应,心底却不以为然,如果好事都激进的做起来,前有商鞅晁错,后有王安石,前者自己结果不好,后者整个国家结果不佳,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大事慢做才不会出问题。

进士科的考试的考生人数不多,算起来也就是现在一个班的学生的量,每人又只考一策一论,就是两篇作文,考官又只需要打分而不像语文老师需要批阅,又是五个考官加皇帝与太子齐上阵,不过两天便出了结果。

“这小子,文章写得是汪洋自恣,这文若如其人的话,也该是个狂士,却不想这是个小腐儒。”柴荣颇有些嫌弃地抖了抖崔瑛的卷子,接着说道:“吕龟祥的文章四平八稳,好像也是个稳重性子,看来当时让这孩子留在六安由吕蒙正教导不是什么好主意,将好好一个名士给教成了浊儒。”

“怕不是吕蒙正的原因,”柴宗训笑着帮崔瑛解释道:“这孩子在我眼前生活过一阵,对环境特别敏感,特别愿意将自己的习惯改得和周围人一致,从作息到用餐口味,都是如此。怕是打小儿作为流民得在流民堆里讨生活,看人眼色习惯了。父皇不是打算让他主政一方历练历练嘛,以这孩子的聪明才智,怕是一任县令做完,心性就能定下来了。”

“那就这样吧,三甲就算了,毕竟是有官职的人,便宜他个传胪吧。”柴荣说着提笔写下了名次。

“那三甲……”

“状元王嗣宗、榜眼吕龟祥和胡旦吧。”柴荣很快下了决定。

是的,此时的第三名还不叫探花,与第二名一样被称为榜眼,这是因为张贴的金榜最上是状元名,下一行左右各有一个人名,这是第二第三,因为位置与人的眼睛相近,所以也被称为榜眼。

探花成为第三名的专称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在北宋南宋之交,而在那之前,探花往往是同科里长得最俊美年轻的进士担任。毫无疑问,崔瑛作为年仅十六(虚岁)的少年进士,是当之无愧的探花。

中进士只当天跨马游街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对于审美更现代的崔瑛来说,跨马游街不可怕,可怕的是跨马游街时得把自己倒饬的面如敷粉,同时得头簪鲜花。意思是头上插着朵鲜艳的花儿,脸要涂得跟日本艺伎似的才能出门游街——真是耻度极高的游街啊,崔瑛在心底默默吐槽。

第26章 渊源

进士跨马游街后就是琼林宴,其实就是一个职场新人认识一下顶头上司,顺便在上司面前刷点印象分的时间。

今年的琼林宴设在金明池畔,初夏时节,池水清澈,岸边绿树成荫,从池中引得一弯溪流从这皇家园林里蜿蜒而过,宴中除了新科进士还很有些拘紧外,其他官员早就呼朋引友,观景联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