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1 / 2)

“晓得是屁话就少开尊口。”米老三眸底冷光一闪而逝,一点不给对方台阶:“我米灵钧的闺女不愁嫁,别说处两年,就算处十年掰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秀秀有本事,不靠我和她妈养,更不用靠男人养。”

“我敢说不在乎小郗走不走,你们敢吗?”

“……”

不敢,确实不敢。

“米灵均”三个字一出,众人齐齐愣了一愣,面面相觑。

喊了二十来年的米老三,都快忘记他的真名了,也忘了米灵均年轻时候的火爆脾气。

“那啥……老三你消消气,他就是替两个孩子着急,你也知道亲妈要是跑了小孩是最惨的,要找个新媳妇也不容易,人大姑娘谁乐意当后妈。他其实没坏心思,就是不会说话,秀儿多出息啊,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你担待担待。”

“对对对。”

“好了好了,天都黑了,都散了吧,散了吧。”

米老三哼哼两句,什么造孽东西,爱听不听,反正闹出事来他们自己受着。

果不其然,接下来村里连续上了好几场大戏。

有闹到大队办嚷嚷离婚找大队长要说法的,还有成家的知青搬回知青大院,家里人天天到知青大院闹着要人的。老二家的女婿徐昌以为翅膀硬了,跟萍萍大吵一架,不顾一岁多的儿子哭闹也要搬回知青大院。

其他知青接纳他们搬回去,一是看在同为知青的情谊上,二便是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结果益处没有,坏处一箩筐。

一天到晚吵吵嚷嚷,哪里还有安静的环境供大家复习,偏偏请神容易送神难,就这么僵持住了。

等建材拉进村,郗孟嘉索性寻了借口,道自己要负责搬砖搬沙,还要盯房子进度,直接搬到米家暂住。

忙是真话。

镇上进村的路能让货车通行,可晒谷场到米家这一段不是马路,最宽的地方不超过一米五,最窄处不足一米,青砖只能卸在晒谷场。

幸亏米家人丁旺,背的背,扛的扛,独轮车该运的运,这样不停歇地干活也花了两天才运完。

材料运进来,泥瓦匠立马到位。

新的宅基地就在三房院子右前方,坐山望水。按当地规定一户宅基地最小批八十平,最大能批230平,这当然不是白拿,而是需要按面积付钱,这笔钱划归到大队账上,和年底分红一道都分出去。

郗孟嘉这两年赚得不少,但他为人低调。

村里知道他批了两百平方的宅地基大为惊讶,郗孟嘉只笑笑着表示自己就出了一点点力气,别的都靠三叔的支持,因此不少人便猜他是不是要入赘,还有人跑周宗兰那儿旁敲侧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