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2 / 2)

和尚合十道:“施主放心,此殿一直有人轮流看守,这盏灯从未灭过。”

随后又移步另一盏铜灯前,“秦二公子的灯亦如是。”

“二哥的?”秦樱落上前查看,翻来覆去只有“国泰民安”四个字。

苏暮莞一怔,她想秦方钰要上京赶考,点一盏“文昌”灯倒是合情合理,然而此灯上并未写着文昌二字,可见并非为着自己。

来寺庙的善男信女所求无非都是家宅安康,子嗣绵延,或者高中榜首,而秦方钰却心系百姓,极为难得。

“去年陈县遭水灾,二公子便来这盏灯,每月供奉,祈愿风调雨顺。”和尚道。

这可要花一大笔银子。

林云疏面露疑惑:“为何这盏灯牌未曾署名?”

和尚面带微笑解释:“二公子特意交待,积德无需人知。”

这番话一出口,苏暮莞点头赞道:“不居其功,其功不朽,不尚其名,其名长存。”

经由此事,她越发笃定选择秦家的决断无误。秦老爷宅心仁厚,秦姑母情如磐石,秦樱落天真率性,秦二公子有济世之心,虽没见过秦大公子,想必也是品行上佳之人。

众人各怀心思出了侧院,正逢秦方钰赶过来,他并不知方才之事,笑道:“苏姑娘,你提到的古树仍在,去看否?”

听闻提到古树,苏暮莞来了兴致。

走到半路,秦家兄妹二人留在河畔,找小贩买一些干果蜜饯解馋,剩下她和林云疏一同寻找古树。

不多久便看到一棵古槐古朴苍劲,华盖擎天。

“姝儿,你看!这就是我和你提到的古槐。”她露出少女娇态,拉着他的手往树底下走。

从树下向上望去,在浓密的枝叶间,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鸟窝隐约可见。

她围着古树转了一圈走一圈,细数鸟窝的个数,又像小孩子一样盯着鸟儿的踪迹。

直到看到林云疏脸上微微泛红,才惊觉自己一直拽着他的手,想必是把他都转晕了。

“苏姐姐原来也这般有童真。”林云疏拨动鬓边碎发,笑意盈盈。

“自祖父过世后,阿爹很少带我来淮州,此番过来,许多回忆涌上心头。”

苏暮莞垂手立于树下,日光透过枝叶缝隙铺洒一地,如同碎金落下。她摊开掌心,试图抓住一束光。

“也不知阿爹是否会魂游旧地。”

眼眸里瞬间溢满忧郁之色。

“姐姐,你以前提过苏伯伯是在赶往淮州路上失踪。当年他也是走水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