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2 / 2)

聊完朝堂之事,两人谈起淮州之行,提到彭徵和秦姑母之事,不约而同感慨万千。

谢濯道:“对于彭徵之事,你如何看?”

他已派人前往礼部查过德兴三年考取进士科的名册,册中详列登科人姓名、字、号,籍贯,有仕履的亲属,哪年登科,以及初授官、最重要历官、终任官等,可谓是每位进士的小传。

自考取功名,每一步皆有记录。

可他并未查到一位叫做彭徵的人。

林云疏点头:“京城查无此人。”

“你去户部查过?”谢濯道。

“是。”他眸色渐深,“按照秦家的说法,彭徵不仅考取功名,还把一家人都接到京城。我派人查过,没有找到这样一户人家。”

“这事还真有些蹊跷。”

谢濯锤着手心,靠在廊柱上,陷入沉思。

如此怪异,林云疏心中其实已有猜测,只是未得证实。他看向谢濯,“云晦,你将德兴三年的进士名单誊写一份给我。”

“你怀疑什么?”

林云疏:“最差的结果,彭徵早已不在人世,有人用他的那一份卷宗登科入仕。”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心如刀割

从户部回去后,林云疏将彭徵的事略微捋顺,前后疑点重重。追溯他进京赶考的年份,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话音刚落,谢濯从袖口拿出一张纸。

“名单在此。”

二人相视一笑。

林云疏淡淡扫了一眼,便知自己猜对了。只是尚无证据,年份久远,查起来委实有些难。

“菀菀那边如何交代才好?”谢濯摸了摸鼻尖。

“暂且压着,等有了准信再说不迟。”林云疏阖上纸还给他,“你若为难,先把秦方钰的事应了。”

“他是个人才,只是掌院大人的性子你是了解的,就是我父亲出面未必肯……”

那你还答应得那样爽快?林云疏睇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