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2)

荀彧现勤勤恳恳,为他居中持重,招贤纳士,鞠躬尽瘁,求的不过一个平定乱局,实现宏达理想。

而随他出生入死,征战四方的将士也好,殚精竭虑,深谋测算的军师也罢,也不应受到半分亏待。

好在真正清楚燕清所求的人,除了不能公开另一层‘主母’身份、但能保证绝对忠诚,守口如瓶的吕大将军外,目前也就有跟他开诚布公过的贾诩,与和他历来情谊深厚,为心腹的郭嘉了。

这么在不得不图穷匕见的那天到来时,还有的是时间慢慢去考虑,那不知是否存在的两全之策。

郭嘉莞尔一笑,忽小揖一礼,继续道:“泱泱大汉已是西风残照,当今之世,虽有群雄并起,其中肯以一己之力为天下谋,担万民之望,解四海之暴,凭资质受天之启而总揽英雄才俊,行拨乱反正之事的,唯主公一人耳。二州之民,莫不敬服,而士人中但凡得主公推心置腹者,皆愿效死力。”

燕清正为荀彧那边发着愁,猝不及防地就被郭嘉难得正经、以掏心掏肺、真挚里透着肉麻劲儿的语气夸了一顿,顿时颇不自在:“好端端的,说这些做什么?”

郭嘉自然而然地握住燕清冰凉的手,理所当然道:“自是为起励战之效。”

燕清:“……”

敢情这是打一鞭子提醒,又赏一颗糖果鼓励的手段啊。

他心里感动之余,又不由有些好笑,刚挣开郭嘉的手,还未来得及开口,外头就传来一阵越来越紧的纷急脚步声:“主公,有军报到了!”

郭嘉火速站起,主动去帐外接下,回来就着与燕清亲亲热热的肩头相挨的姿势,一块儿读了。

内容倒是很简单,只得简简单单的四个字——

“叡死,寅替。”

郭嘉:“哟。”

燕清:“……”

不愧是说谁倒霉谁倒霉,说谁死就死的神级乌鸦嘴。

第144章 返回豫地

进行了一番让人身心愉快的商业互吹的燕清和郭嘉,最后心有灵犀地决定了,面对荆州这场政变,还是先静观其变的好。

与被灵帝盖章定戳、也因恶事做多、被众人痛恨的反贼黄巾军所杀害的前兖州刺史刘岱的情况不同,在荆州的这场闹剧里,无论是刺史王叡,还是太守曹寅,皆是汉灵帝所委任的正经官员,不巧又都为名门世家之后。

燕清倘若借此机会出兵攻荆,固然曹寅断无可能是他对手,定会一败涂地,而朝廷将兵有限,又多面临敌,也顾不上他这,这么一来,荆州轻易就会落入他的控制之中。

但燕清并不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去取。

师出无名,越界出兵,攻打命官……粗略一数,这一桩桩的触目惊心,无一例外是犯忌讳的祸事。

瞧着是得了实惠,占了天大便宜,可仔细一想,却是不折不扣的得不偿失。

势力越广,名气越大,又尝到了好名声带来的诸多裨益,燕清不知不觉间,就变得愈发爱惜羽毛了起来,

况且这时的荆州,可还不是刘表苦心经营数十年后、吸引来无数自中原来避难的士人的荆州,而只是位于长江一线的那三个地广人稀、教化落后的州中,位置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却半点跟‘富饶’二字搭不上关系的一块广袤土地。

布局得当的话,以后可谓是唾手可得,随时可取,何必急于一时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