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2)

与权臣为邻 雾十 2458 字 8天前

“我肯定考不好啊。”谢介立刻变成了愁眉苦脸。

“反正我就这个条件,你看着办吧。”陈老面上严肃,心中早已经乐开了花。他的弟子名额其实是没那么珍贵的,毕竟他干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行当,桃李满天下,听过他一节课的都敢说和陈老学过做学问。真正让人趋之若鹜的是陈老的弟子圈,当然,亲传弟子还是很珍贵的,陈老一辈子也没承认过几个,而承认的几个不是谢鹤那样的,就是南子我这样的。

陈老心里的小算盘打的飞起,若两个顾姓孩子真是可塑之才,他可要择其一收个亲传弟子,若都不行……那就当个普通弟子嘛。谁都不会有损失,能利用的都还是利用上了。

至于谢介,不管他脑子如何,陈老都是一定要收成亲传弟子的,哪怕不成器,那也是他陈茂行的不成器的亲传弟子!

父死子继,也是一段佳话。

……

很快的,张尚书做过的种种恶行就被揭露了出来。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张尚书就已经开始了在两属地的边境走私活动。把大启严厉禁止运到邻国的铜钱都换了出去。更多的东西也随之一点点浮出了水面,好比张尚书还干过用大启的消息换蛮人的消息,来为自己的升官增加筹码的事情。

简直、简直……

大长公主啪的一下写满了信息的纸拍在了桌子上,幸好她选择了早早的收拾这个蛀虫!大长公主看着一张张证据,有些齿冷。

但这还是不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朝上竟然还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说法,希望能够秘密处决了张尚书了事,绝对不能把这些公开。当然只有一部分人是心怀叵测才这么说的,还有一些人则是担心传出去被下面的官员模仿。毕竟在张尚书之前,大家也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

大长公主冷笑,不等群臣逼着她做出什么让步,那边契国的燕王已经发来了抗议。针对张尚书的,他是一心爱慕镇国大长公主没错,可并没有逼迫下嫁公主的意思,驰援公主也是出于契国皇帝的命令,他一心为国,这般诬陷他只是为了儿女私情,若大启不给一个令他满意的交待,他是不会善摆甘休的!

大长公主扫了一眼群臣:“都看我做什么?我可没和这个契国的黄毛小子私下有任何联系。”

这回没人敢再怀疑这里面有没有儿女私情的交易了,反而在担心邦交:“那、那好歹也是一国的王爷,殿下,殿下,咱们好歹客气点。”

“呵。”

闻天是真的没联系过燕王的,她不想给对方一丁点的错误信号,只是燕王那边也不是那么好性子的,能够随便被人拿来当大旗狐假虎威。

作者有话要说:  *“地经”真实存在,是南宋的特色之一。古人真的很会玩。那首诗也是真的,只是把地名“临安”变成了文中的“江左”。

第58章 第五十八份产业:

作为神州这片大陆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还是紧挨着的邻居,有世仇,大启和契国的关系在所有人的印象里本该是剑拔弩张,人脑都要打出狗脑子的那种。

但实际上,大启和契国真正的交战次数其实很少。虽然边关时有摩擦,两国百姓也偶尔会进行武装私斗,但两个国家之间是轻易不会上升到真正的宣战这种程度的。一直默契秉承着“能口头逼逼的,绝不动手”的外交原则,来回给彼此发抗议信,就和玩似的,最“热闹”的时候,大启和契国曾在一天之内,彼此互发了十二封抗议信。由于信息的延迟性,两方往往是在驴唇不对马嘴的互骂,但依旧“抗议”的津津有味。

这样奇特的外交关系,和燕王与镇国大长公主之间那点感情毫无关系。他们还没有重要到可以把一国外交当儿戏的程度。

应该说,是先有了契国和大启之间这样有点匪夷所思的外交关系,才有了后来燕王单恋敌国公主还能恋的天下皆知的喜剧效果。他们亦敌亦友,做不了永远的朋友,也做不了永远的敌人。他们有可以共同管理的两属地,也有不死不休的摩擦性。

这其实是一种当几个国家的文明同时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后,才会显示出来的相对和平的外交局面。只有未开化的野蛮人才会用武力征服一切,这不是大启文人的自我安慰,而是一个历史文明不断进步的必然特征。大启的悲哀就在于,它的精神文明进步的太快,而武力值方面的硬国力却没有跟上,不足以保护这种高层次的精神文明。

两国都实在是太过庞大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他们的军队还是百姓,都承受不了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真正的真刀真枪。

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两国如今都陷入了一些麻烦。

大启是连续频繁的死皇帝,契国则是接连出了两代昏君。这才给了夹缝求生的蛮人一个机会,一个先吃下契国一半,后拿下大启一半的天然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