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将军府中,谢宿看着赵伯一头华发驱狼逐虎,顿觉将军府中的人不可小觑,而赵伯就是将军府的扫地神僧、定海神针!
等赵伯精神奕奕地转身回来,谢宿不禁赞道:“多亏有赵伯护着我,不然我还不知要吃多少亏。”
赵伯一瞪眼珠,声音洪亮道:“有我老头子在,就绝不会让那些小人靠近少爷半步!”
赵伯不仅是这样说,更打算这样做。他转头就吩咐下去,以后接送少爷回府,除了一个松风外,还得加派四名府卫!
这样一来,谢宿的安全系数蹭蹭上涨。
谢宿面带微笑,心里却苦笑道:真正防不胜防的人可是在宫里……也不知道如果皇帝真想做什么,赵伯能不能拦得住?
时间匆匆而逝,天气渐渐转凉。
边疆流寇作乱事态越发扩大,边民不堪骚扰,已经有人举家搬迁……
这些小股的所谓流寇流窜性极强,抢掠一处地方后不做停留,所有能带走的统统不剩,不能拿走的全部毁掉。
已经有十几个村落在这伙抢匪的铁蹄下,变成了不毛之地。
谢宿没有记忆作为依循,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暗自揣测——流寇事态扩大,或许不是北蛮滋事生非,而是北蛮在借机试探边防弱点。
那十几个村落从东至西,几乎涵盖了大衍北部的边防战线,而从每一次边军的反应速度上,也能让北蛮对大衍整个边防战线有所预估。
皇帝因为这件事已经在短短的时间里几次传召兵部尚书,商议策应之法,谢宿虽有翻看奏折的权利,但这类密谈,他往往无缘听到一字半句。
奏折之中,朝中大臣的态度两极分化。
大部分认为不过是小股流寇作乱,不必惊慌,只需派军剿灭即可。
但还有一小部分人则和谢宿想得差不多,认为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小股流寇的背后定然有着更大的阴谋。
皇帝这几日被烦的奏折都看不下去,往往一眼扫过后,提笔只书一个「阅」字便罢。
到最后,谢宿索性将经手的这类折子按意见分为两部分,好让皇帝一目了然。
如此一来效率自然加快。
时间不到午时,皇帝就已经批阅了今日的所有奏折,他端起一侧的茶盏,饮了一口润桑,突然问道:“卿认为流寇一事,该如何处置?”
这等军政要务,皇帝竟然会询问他的意见?!
谢宿虽然无法从原身的记忆中得到更多的消息,但在原身的记忆中,上辈子处理这件事的可是贺永晔……还一处理就直接颠覆了大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