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皇帝任性起来,朝臣们完全麻爪,无计可施。
皇帝当朝宣布要御驾亲征,朝堂上的大臣们就像是在听一个荒诞离奇的笑话,半晌都没有反应过来。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立即乌泱泱地跪倒了一大片,纷纷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谢宿在人群中为了不鹤立鸡群,自然会也是跟着跪了一波。
不过一国之君做下的决定岂容朝臣更改?
容秉崇拒绝听从请命,拂袖退朝离去,紧跟着小朝会就点了几名将军入宫商议亲征一事。
朝臣见事不可改,也只能默不作声。
等到第二天,战事又是一变。
北蛮王得知精锐大军被困燕地十六州的消息,已经从王庭出发,带着数万蛮人前来支援!
这样的消息一出,满朝哗然惊变。
原本将蛮人精锐困在燕地已殊为不易,两方态势大衍虽略占上风,但蛮人精于骑射,化整为零小股骚扰之下,燕地十六州也渐生乱象。
而北蛮王亲往战场,又带足了兵马,到时夹击之下,还不知燕地十六州能否撑得住……
不过这条消息传来后,朝中反对皇帝御驾亲征的人数骤减。
北蛮王既亲自出马提振士气,大衍自然不能落于人后,有皇帝亲往战场,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皇帝亲征可不是一桩小事,从随行三军到一路安排,虽然能精简的都精简了,但瞧着还是颇为庞杂。
邓公公这几日忙得人仰马翻,一边照顾皇帝的日常起居,一边还要整理出征所需,若不是谢宿中间替他分担了少许,邓公公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
谢宿自打容秉崇说谢寅重可为「国之柱石」后,就对这件事上了心。
趁着皇帝亲征,他顺手捎带着把谢寅重也提入了军中,当一枚小卒子。
谢寅重浑然不觉以谢宿如今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程度,给他安排一个马前卒的身份有什么不妥,反而因为自己能进军中而欢喜不已。
在谢寅重看来,军功都是需要靠自己一级级去拼的。若是直接提拔一个职位,等上了战场,没有经过磨炼,死得只会更快。
不日,皇帝亲帅三军开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赶往燕地增援。
燕地十六州的战事已如火如荼。
北蛮王亲至无疑提升了蛮人的士气,而北蛮王带领的大军,亦襄助蛮人迅速整合。
小股逃逸各地的蛮人被集结起来,在燕地大肆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