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奥格今天很乖,大约是螃蟹吃爽了,很勤快的体恤孙志新的劳动,和布库一人拎了一口锅出去清洗。

泰格和纳鲁仍在慢慢的喝汤,两人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个动作:把大长腿伸到孙志新面前来,道:“捏捏。”

孙志新于是大怒。尼玛!昨天晚上给你们捏,是心情好,看到那劳累的模样体恤你们。敢情还被捏上瘾了,把自己当奴隶使唤?

滚你姥姥的蛋!不爽的直接踢开两双长腿,自己奔到河对岸去取了一大团粘土回来。

抱着这团粘土在帐蓬前堂火坑边坐下,开始试着捏泥胚。为了做这个,他下午时还削好了一个车盘,现在就在那里用生疏的技巧试图让粘土成形,做出自己想要的泥胚模样。

对于自己的技术,烧制技巧,以及新建出来的陶窑孙地新都没有什么信心。一般来说,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越是大形的制品越容易失败,不如一些小制品成功率高,因为大制品就意味着更多的细节需要处理,远不如小制品来得容易。孙志新想来想去,决定先烧类似于陶碗、陶盘一类的简单东西试试。

如何制陶胚pda里没有相关的资料,这种技术大约归于艺术家一流,很显然孙志新这货不归属于那一类人,所以收集的时候没在留意,现在才会头疼。不过隐约记得远古时期烧陶制胚时好像是先搓泥条,然后一条一条的堆彻上去,再用泥糊上间隙,最后成形。

孙志新在那里搓了半天的泥巴后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史前人类在石器时代的烧陶技术是由零开始,连材料的选取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初期是随便挖团泥就开始做泥胚,远不是自己这样直接选了上等的粘土。也就是说,搓泥条构建泥胚这个部聚完全可以省略,直接塑形。

第81章 两个巧手匠

想明白了这点干脆全部推倒重来,直接抠了一团粘土进行塑形。

这时候车盘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一边搓着它转动,一边用手指捍着泥胚塑形,慢慢的就出现一个碗状结构。由于它的转动,使得推挤出来的圆口形状会很完整平滑,确实是手工制陶时期的利器。

纳鲁瞧得有趣,凑过来问道:“这里什么?看上去像个碗。”

聪明!孙志新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连碗都认出来了……嗯,也从侧面说明自己的手艺还是过得去的,至少让人欣慰的没出现指鹿为马这种囧事。

泰格也凑过来上下瞧着,道:“这个东西……就是你说的陶器?陶器就是用泥巴搓出来的?”

“对,先用材料做出形状,然后放到火里烧,最后就能得到陶器——如果不出现其它的意外的话。”

泰格于是摸下巴:“好像很简单啊……为什么陶器的交换代价那么大?”

简单?你来试试!孙志新用一脸喷血的表情看他。泰格怂了,乖乖的在孙志新身边坐下,一言不发的认真的看。

纳鲁瞅了半晌,见那碗样的胚形被孙志新越搓越圆滑平整,现在越来越显出纤细剔薄的好看样子。然后……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错,它突然坍塌得不成形状。

孙志新大囧,看着一堆废泥,认命的把它捏成团,重新开弄。

“挺有趣。”纳鲁道,也去抠了一团泥来捏。

玩泥巴嘛,作为曾经的小男孩,谁不会?纳鲁小时候也玩过,技术还挺不错,掏了泥巴以后总是试图想把自己看到的任何事物都用泥土捏出它的形状来。孙志新说这团东西是粘土,在纳鲁看来不过也是泥巴而已……嗯,也许要高级很多,是高级泥巴吧,反正是泥土就是拿来搓的。

孙志新慢慢的转着车盘,第二只同样在做致大半的时候失败。将泥碗重新朔形,第三次试做才做到一半呢,突听纳鲁道:“你看这个行不行?”

孙志新转眼一看,震惊了。

就见纳鲁手里托着一只碗,形状惟妙惟肖,正是刚才自己做失败的碗的完整形状!

它完全是比照着刚才自己用车盘车出来的样子而做,大小大约有巴掌来大,整个碗身圆润平滑,碗口处微呈喇叭状的外展沿都捏着精致无比,完全看不出是手工捏制而不是用车盘弄出来的模样。

我怒!这见鬼的是什么水平?!太牛了,也太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