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瞅了瞅月亮,恩,刚过完中秋节,月色还是不错的,我一下子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嘴角也跟着不自觉的露出微笑,灵感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它要来的时候,想拦都拦不住。
我沉吟了片刻,一篇《水调歌头?月夜》,一气呵成。
“柔风扶玉袖,细雨润罗衫,欲借天公金镜,照我影纤纤。沉鱼沉沉无神,落雁昏昏无采,愁容满眉间。何事蹙娥眉,尽把泪襟沾。展罗裙,著丝履,叹连连,回眸原上,愁云过处缭雨烟。愿舍我之尘世,了却你之牵挂,从此立云端。共守别时泪,待得相见欢。”
停了笔,我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再一看表,从构思到完成,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很开心的在心里给自己比划了一个“v”字。
我站起身去交卷的时候,郭宇鑫显然很惊讶,她是没料到我这么快就交?还是没料到我能写完?
我本来是要把卷子交到另一名监考同学手里,郭宇鑫却一把抢过去,看了一眼,很不屑的“哼”了一声:“雕虫小技!真是会耍手段的女人!写这种东西居然也能上得了台面?不自量力!”
她的声音不大,但足以使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都听见。
我没闲心理她,她们还在等我呢!我们说好了,等我考完了大家去吃火锅。
我在经过她身边的时候,装做漫不经心的说:“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和抄袭。”
郭宇鑫被我激怒了:“你……”
我头也不回的、很轻松的走了,考上与否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突破了自己,又写了一首自己还比较满意的词,此时此刻,我真想把这份喜悦跟肖琬儿一起分享,可是,她现在到底在哪儿呢?
———————————————————————————————
《水调歌头·月夜》原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政史系2001级李岩
正文 第266章 意外(1)
周末,在冰城师大广播站的公告栏里,贴出了新一届编辑和播音的录取名单。我本来不想去看的,可李昕羽和陈诗梅非要拉我去,还说,寝友们就等名单得公布,然后直接去给我开庆祝会了。结果,她俩在大红纸上,来来回回的看了足有十分钟,还是没有发现我的名字。*
陈诗梅握着拳头忿忿不平:“箫箫,很明显就是有人搞鬼!不然,怎么可能没有你?!我知道,一定是郭宇鑫!是不是?!”
我耸耸肩:“呵呵,算啦,反正我也没打算当广播站的编辑,就当练笔喽。”
陈诗梅拉着我胳膊:“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走!去广播站找她评理去!”
我正要说些什么,董志华微笑着走过来。陈诗梅抢先说:“你们广播站欺负人是怎么的?箫箫的文笔这么好,你们都不录取她,这偌大的师大校园还有公理吗?”
李昕羽也说:“董站长,你要是不想录取箫箫,也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啊。”
“呵呵,你们多心了,我怎么会不录取她呢?只不过,对于编辑,广播站有一项非常严格的要求,就是,字迹必须过关,赵婉箫写的字么……只能算是工整,所以,评分编辑一开始才没选她。”
李昕羽问:“这么说,你是亲自来找箫箫的了?”
董志华点头:“是。呵呵,如果,我真的不录取赵婉箫,你们寝室的同学啊,肯定也不会放过我的。对么?李昕羽同学?”
李昕羽诧异的张大嘴巴:“你……你……你怎么……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去年广播站招考编辑,你不是也参加考试了吗?你的那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爱情小说写的不错,但评分编辑给的分数不高,可惜,你与广播站失之交臂了。”
李昕羽低下眼睛:“哦……哦……原来……原来你都……”她的脸微微一红,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还是被我捕捉到了。
我用善于编织故事的大脑稍稍思考了一下,莫非,李昕羽喜欢董志华?
陈诗梅撇撇嘴:“我还以为,是你们那个牛气冲天的副总编辑故意没录取箫箫呢。”
董志华笑笑:“呵,怎么会。我找赵婉箫,就是来跟她商量广播站的事。”
李昕羽好奇:“广播站?什么事啊?我们能听吗?”
陈诗梅一把拉走了她:“哎呀,你怎么那么八卦啊,董大站长的意思就是,箫箫已经被录取了!咱俩还是快去食堂吧,再晚一会儿啊,连包子皮儿都没得卖了!”
看着陈诗梅和李昕羽走远,董志华做了个“请”的手势:“赵婉箫,去篮球场那边走走吧。”
我摸了摸肚子,不好意思的说:“那个啥,我还没吃早饭呢。”
董志华朝我眨了一下眼睛,忽然手里变出了一个塑料袋:“放心,我怎么会让师大通讯社的赵大总编饿肚子呢。这是我来找你之前去买的,肯德基早餐。”
说着递给我一杯热奶:“来,赵大总编,先喝杯热的牛奶。”
我挠挠头,没去接装牛奶的纸杯:“赵大总编?不会吧,我可没同意要当什么编辑啊?”
董志华把牛奶和塑料袋一起塞到我手里:“不是编辑,是总编。你还不知道吧?咱们学校的领导已经批准团委将广播站和校刊合并改组为师大通讯社了。”
我没懂:“合并?什么意思啊?”
走到篮球场的看台边,董志华拉我坐下:“以前呢,冰城师大的广播站和校刊杂志社是两个独立的部门,但都归团委管,本来都挺红火的,但不知怎么的,自从前几年的那个杂志社总编毕业之后,校刊就一直不太景气,有的时候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一篇深入人心的稿件,到今年为止,总编都换了十个了,却还没能恢复到从前繁荣的局面。上个学期,学校领导还打算取消校刊,只保留广播站。可团委书记说,师大校刊自从建校就已经创办了,尽管几经波折,但还算历史悠久,所以,在学校领导的讨论之下,决定把广播站与校刊合为一体,改名为师大通讯社,以广播站来带动校刊的发展。”
我似乎听懂了:“你是说,让我当校刊的编辑?”
董志华拍了一下我的头:“呵呵,是通讯社的总编,也就是,管理广播站和校刊的总编。我的解释够清楚的了吧,明白了吗?”
他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心惊不已,差点把刚吃到嘴里的汉堡吐出来。
我忙站起身,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任务太艰巨了!我不干!”
“为什么不干?”
我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我……我……我……反正,我就是不干!”
“你是对你自己没信心?”
我点头:“恩,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董志华笑了:“呵呵,这算是什么理由啊,《花样年华》当红的驻站写手,还怕自己胜任不了区区的一个校刊总编吗?”
我一愣:“你怎么知道我是《花样年华》的驻站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