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被摸到什么地方。
“唔……”谢宣闷哼一声。
“顾大人,顾将军我错了,饶了我吧!”
顾思远冷峻的面孔微微下垂,嗓音低沉:“嘘!别出声!有人来了。”
果然,很快,一道轻轻踩断树枝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
“唔……”谢宣立刻把满嘴的哼唧呻吟之声,都硬生生咽了下去。
但漂亮的双眸,却忍不住泛起红色,沁出几滴晶莹的生理泪。
等人走后。
“啧,知道我们这样像什么吗?”谢宣靠在某人怀里,嘴上却还不消停,声音含糊地道。
顾思远覻着他,神色冷漠:“像什么?像偷情。”
“……”谢宣。
啧,瞧瞧这人。
脸上跟块万年不化的寒冰似的,结果嘴上却这么……
虚假啊,多么虚假。
宁寿宫这日发生的事,不管是六皇子选了正妃,还是其他什么,都很快就在京城消失于无了。
因为就在太后千秋的第三日,由顺天府首告的一件大案,朝堂瞬间风起云涌。
……
第88章 有什么用
九、
这日早朝, 顺天知府丁烨参奏山东陵县官员贪冒灾粮,害死本县人命上万。
并且有受人所托,带着百人血书前往京城告状的临县学子为证。
去年夏日, 山东大旱。
数月不见滴水,其中十六个县形成巨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
朝廷当年的秋税还没收上来,国库存银已经送往边关各军准备冬日粮草, 无力再拨款赈灾。
迫不得已之下, 建昭帝及六部议定,让受灾的各县自行开仓放粮, 待今年朝廷秋税上来之后, 再拨款下去补足各县粮仓。
这里说一下, 为什么发生灾情之后,宁可千里迢迢运粮食赈灾,也不开当地的粮仓呢?
主要是古代各县、市建立粮仓的首要目的, 是保障军粮, 其次才是赈灾或者其他。
粮仓关乎军国大事、关乎国本。
因此,若某个地方想要开仓放粮赈灾,首先必需是特大灾害,然后各级官员统计受灾情况, 最后上报朝廷经皇帝和各部商讨同意, 迫不得已情况下, 才会下圣旨开仓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