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下到第十天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坐不住,开始穿着蓑衣,冒雨去挖村口被堵住的路。
宋随安比他们还早两天,带着村里的年轻人把路疏通好,开始召集大家跟着他离开。
先离开这里,找个能讨口饭吃的地方,以免房屋顶不住的时候,把人给拍死在了里面。
这雨水继续这种下,房屋基本是废了,田地上怕是秋天那一茬也赶不上了。
房屋和地都没有了,人还守在这就没有意义了,反而还可能填了性命。
但是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离开的,毕竟大家手里本身就不富裕,说是极端困窘都不为过。
这般情况下,留在村里,还有几床破棉被和一些粗粮糊口。
可一旦要逃难的话,背着东西,拖家带口的就难了啊!
而且这雨,说不定明天就不下了呢?
大家都抱着这个想法,自然是没几个人愿意响应宋随安的。
没人相信,也是有人相信的。
之前宋随安集合大家买汤药让他们很多人活命的事,有些还记得。
所以最后整个村子,只有五户人家收拾了东西和宋随安离开。
宋随安到底是当里正的,即使不耐,他还是不愿意放弃那些人。
他站在村里,顶着雨水边走边喊“现在走,只是暂时的撤离,等雨水不下了,我们还是会回来的。”
“你们不走,万一房子被雨水冲塌,你们可曾想过后果?”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经得起砸吗?”
最后还真喊出了两户人家,其中一户还是宋大年家。
宋大年的小儿子在上一次痢疾中死了。
后面是幸好喝了宋随安逼着他们拿钱买的药,才算好的。
这一次,这样的事,他们也不想走,可是思考再三,还是出来了。
宋随安是不喜宋大年一家,可到底他们还是小宋村的人,他们出来了,他也得把人带上。
就道:“都好好的跟在后面,不要有一个掉队的。”
一行人往外走的时候,又有人从家里背着包裹冲出来。
最后走的有十户人家。
他们这些人冒雨行走,平日一天的路程,硬生生的能走出三天来。
宋随安带着他们,冒雨往禹州走。
冒雨行走,有老人有小孩子的,晚上都没有能让人窝身的地方,就有不少人嘀咕,有人不满。
因为他们能明显的看出来,走的路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