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1 / 2)

先把话传出来,怕不办满月酒了,外头人说不好听看轻孩子。

怎么说也是顾大人黎老板第一位孙儿,俩人当爷爷了。顾兆听到此称呼就恍恍惚惚,虽然陈家孩子也这么叫,但他和陈翁年岁差着久,都是玩闹的,他还年轻。

如今小孟和霖哥儿这孩子,他可不是正儿八经的爷爷了么。

顾大人:“我也算是个美爷爷吧?”

“是,相公是美爷爷。”黎周周安抚相公,又加了句:“还年轻。”

“什么还,就是年轻。”

“是是。”

顾大人无理取闹了一通,得了黎老板好好哄,这才作罢。小孟留在霖哥儿身边过完了这个年,王坚也没往跟前凑,看到霖哥儿平安生子后就回自己府里了。

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前昭州商回来的。

王坚带了不少信还有消息回来。

赵家到底是没斩——天顺帝听闻辅政王带兵直驱京都,吓得想连夜收拾包袱往中原避难,后来被稳住了,意思和辅政王好好谈,和平的谈,那自然不能动赵家人了。

天顺帝对外都说了,一切是误会,有人陷害赵家。

可惜不知怎么回事,赵家满门在狱中中毒暴毙。

辅政王是长驱直入打到了京城,可惜还是没攻进来,扑了个空,天顺帝带人逃了去行宫避难,重要的是带走了端太妃还有辅政王的妻儿……

赵家人都死绝了,天顺帝原本就起了跑路心思,此时立即坐实。

只是也聪明了回,说了辅政王若是回来,尽管大开城门,宫门也大开,这是在外御敌的功臣,自是要迎接,二哥哪能做造反的事,这天下人不耻。

重点提了端太妃还有辅政王妃孩子等等。

辅政王宛如打在棉花上,一些老臣顽固的更是挡在二皇子跟前,意思名不正言不顺,如今二皇子这般举动,无异于乱臣贼子……

即便是二皇子想登基入宝座,可那些守旧文臣撞死大殿也不改口,更别提还有请了先帝牌位出来的——

口诛笔伐,天下之大不韪。

加上茴国攻势,辅政王怕丰州失守,种种之下,又带兵回去了,只是彻底与天顺帝割裂了,霸占了整个西北,自称并肩王。

不要天顺帝给的称呼了。

时下还是尊崇‘正统’二字,需要名正言顺,不然会被史官记录下来骂千年的。

之后是听说的,听说二皇子当时杀了一批文臣,还是请出了先帝牌位才镇住了二皇子——请牌位的是辞官的林太傅。

如今年迈走的颤颤巍巍的却掷地有声,句句说的二皇子不敢造次。

如今大历政权分成了两份,一份尊天顺帝正统,一份就是西北并肩王二皇子,而戎州这片还归着天顺帝管辖,只是当官的浮躁起来,不在意百姓性命,往自己兜里刮的多。

这局势与原先的轨迹又重合了些,但又有不同。

天顺帝跪的快,跑的也快,原先五皇子当天顺帝,可是和二皇子死磕了多年,内忧外患打了又打,死伤无数,民不聊生。

年后四月,天顺帝带后宫嫔妃重新回到了京中,同时将安稳没外敌的驻守军调了些回京,就守在西北通京里的所到重要关卡。

六月,十四皇子历无病杀了南夷的王。

消息传回京中,一时哗然。

天顺帝听闻消息,才记起来,这个杂种弟弟没死,递了消息但是他忘了,随手丢在一旁没管,如今想起来了——

“倒是狗咬狗一嘴毛,这杂种就是心狠,连他的舅舅也杀了。”

诚亲王在旁徐徐道:“圣上,十四是杂种,不过如今看用兵倒是神了些,不知道同老二碰一碰,谁赢谁输?”

天顺帝一听顿时眼睛一亮,倒是个好主意。

因为过去对十四的种种印象,谁也没把这个杂种弟弟放在眼里。诚亲王这般提议只是为了出私愤,借杂种手对付老二,同时让大历更乱。

“那就让十四接手戎州那边大军。”

天顺帝如此说。

第208章 功成首辅45

天顺四年的戎州战场上,就像是如有神助一般,不是逢战必胜,但跟着前几年惨烈的比——即便是打赢了也赢的惨,今年一开春,忻州那边就是几个好消息。

南夷与蕃国勾结有合作,向来是会看风向,蕃国一出兵,戎州那边打起来,便派一小撮千人来骚扰忻州与戎州相近的地方,等忻州派兵增援,南夷再发动正面对付忻州。

或是捡漏蕃国。

总之是小动作不断,频频受扰。

可今年不同,忻州那边像是改头换面一般,带着几分锐气,最初是几场小战,让南夷捡不到漏,或是以少胜多,或是大获全胜,这几分的锐气,慢慢的就凝聚成一股力了。

忻州军展露锋芒,就是隔壁戎州主营也注意到了。

直到六月,忻州军在历将军带头下,设计引诱南夷王征战,而后兵围剿,历将军于马上斩杀南夷王首级,顿时忻州军——这一撮本不被看好,还有些受嫌弃的‘歪瓜裂枣’,顿时士气高昂,发出震天的‘杀、杀、杀’声。

此时南夷内乱,按理应该进攻的,只是可惜忻州能用起来的只有不足八千士兵,还是上一场刚打下来的,无法趁胜追击深入南夷内部,只能写书派信给戎州军指挥所处,请求增兵。

军指挥所犹豫了些,而后只给忻州拨了五千人兵马。

这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二,能顶什么用。

可大将军也怕,怕几万的兵马给了忻州,蕃国到时候打了起来,怎么办?戎州这边才是主力场,小小的南夷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