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1 / 2)

粮草方面其实问题不大,年节时群臣总结,除了南方洪灾的几个城,其余城州均说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缩减西北的粮草。

“王爱卿……你看这事……”皇帝下意识地望向王泰。

他几乎养成了条件反射,遇到大事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王太后和王丞相的意思,这一次其实他觉得秦太后说得对,勉强地软下语气:“朕以为,平民百姓的子弟都能上战场,睿王天潢贵胄,也在西北待了八年,王家……”

“陛下!一码归一码,睿王自幼能文善武,上战场自是游刃有余。这事没得商量,让王家子弟从军简直荒唐!”王太后霸道地打断了皇帝的话语。

“王太后,睿王也不是天生就能文善武的。”秦嫣道。

皇帝一时沉默了。

秦嫣侧目,王太后控制欲太强,显然不想让小皇帝自己作主。

文臣们纷纷附议:“让文臣奔赴战场,无异于让武将吟诗作对,贻笑大方,让那戎狄笑话我大齐无人。”

鲁太尉老脸拉下来,反驳:“武将怎么不能吟诗作对?你当老夫不识字?”

武将也纷纷附和:“就是,你们什么意思?!你是骂我们没文化?”

朝堂上从党派之争,一下子变成了文武官之间的争吵。

大概上首坐的小皇帝看起来软弱可欺,两位太后是女子,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一时间众臣也不端着了,当着两宫太后和皇帝面前,一个个争得脸红耳赤。

秦嫣扶额,以前她只知道国泰民安,文臣地位日渐比武将高出了许多,即便是同一品级,文臣也比武将更受重视,如今坐在朝堂之上,才深刻体会到文武臣的矛盾竟然这么深了。

御史大夫祝开成一直没说话,秦嫣把压力扔过去:“祝卿,你怎么看?”

祝大人是文臣,一众文官把目光投过来,祝开成承着同僚信赖的目光,感到压力山大,一来没料到秦太后会提问他,二来他也是文臣。

他思量片刻,态度诚恳:“臣以为,西北苦寒,将士们需要解决温饱问题,才有健康的体魄走上战场。臣愿推荐犬子担任此次押粮官,定以最快速度,将粮草押运到西北大营。”

祝开成振振有词,主动推荐自己的儿子押送粮草,间接避开了从军的话题。

祝家虽然是文臣家族,但好在祝开诚的儿子会点骑射,还算不是窝囊。

以往押送粮草的将领都是由经验充足的大将担任,朝堂上讨论了几个月,推来推去,竟然无人愿意去。

这次祝开诚举荐自己的儿子,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儿子祝永峥没上过战场,于情于理都不会有人赞同他当运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