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爷:“啊?”
女徒弟:“烧傻了?”
人是没傻。不仅没傻,大少爷还非得报恩,带着女徒弟去京都深造学医。女徒弟临走在和赤脚医生交代的时候,隐隐透露出不少后世才有的医学素养:“现在有中医,有西医。将来必定是中西合并共存的。大城市不缺医生,但乡村需要医生,我迟早学成会回来。”
她跟着大少爷去京都。路上又碰上噎住的小孩。她紧急抢救,抱着小孩使劲用力。小孩弯着腰在颠簸中吐出东西。
桑晓晓对医学的了解很肤浅。好在她要做的也就是科普一些普通人日常能用到的知识。真正到了京都。女徒弟对着大少爷说:“你知道么?我拜师学医的第一天,要宣誓。”
她说着:“我宣誓,我将终身献身医学,至死不悔。”
“谢谢你能让我在学医路上继续前进。”
故事不算短。这个故事可以从这里断掉,也可以说才写了个开始。桑晓晓不确定陶主编是要长篇还是这样就足够。所以她留了个变动余地,把这些内容邮了出去。
她稿件写得快,时间过得更加快。
自从学校里师生知道桑晓晓是三木后,桑晓晓彻彻底底成学校名人。原先阳城日报那儿有误会,大家伙儿以为三木先生是个老先生。自从桑晓晓去过编辑部,这个误会更正,消息在阳城里也逐渐传开。
街头巷尾,单位学校,凡是看过阳城日报且乐看《春居》的人,都会禁不住议论八卦:“哎,你听说没?写春居的是个小姑娘,还在念书呢!”
“哇,真的假的?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真的。我三姑的妹妹在出版社里上班。她说小姑娘上次去了一趟阳城日报。他们编辑部都见了,长得好看得很,和大明星似的。”
“我懂了。这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与此同时,不少报刊亭将一本排版与往日不同的《碧玉少女》放在了阳城日报边上。但凡有人过来买阳城日报,这些老板都免不了说一声:“三木新发表的《秋医》,发在《碧玉少女》上了。有兴趣买一本。”
杂谈报的一个编辑经过一个报刊亭,听到这话当即买了一本。买前他还多问了一声:“《碧玉少女》,原本就是叫《碧玉》对吧?”
对方立刻应了:“对对。以前不怎么样。这期信我,好看的。”
这编辑挑眉,付钱拿过杂志翻看起来。
第36章 三木,一位向大众献媚的……
最新的《碧玉少女》还真和原先的《碧玉》截然不同了。
这编辑打开没看两页, 忍不住将杂志重新翻到前头。确信主编还是陶主编后,他更是惊讶,惊讶到走去编辑部的路上, 一边走一边看,险些被人自行车撞了。
骑着自行车的路人高声说了他两句:“怎么回事啊, 走路不要看书。”
编辑忙哎哎应两声, 把杂志收好,加快走路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