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页(2 / 2)

更出乎意料的是,稿件的标题和风向和之前小报完全不一样,也和张青的态度不同。

赵主编的稿子开头写着:“滚滚长江浪推浪,阳城出了全国有名的年轻企业家,或许也将迎来一位罕见的天赋青年作家。当生活水平提高,大众的精神世界也迫切需要一些有价值的文艺作品。”

老板吸了口气。

赵主编真是不一般。所有人夸赞的时候,杂谈报就踩一脚人。今天一群人要踩着三木上位。他就是踩在了这一群人身上。

偏生赵主编给了《春居》有价值的评价还不够,愣是特意说了一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青年作家崛起的道路上,免不了各种不同审美品位的批评指导。不论如何,百花齐放的观点以及作品终是杂谈报所期望见的。”

这说法就大气。

张青的观点对吗?肯定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其余各种的观点对吗?或许对或许不对,总之是人自己的想法,不可能随意改变。

赵主编硬生生把那些脏水扭曲成不同审美品位,算是给人留了余地。要老板他说,人就是下作。看到女的,就觉得非得和情感扯上关系才能成功。

老板前脚还觉得《春居》一般,现在因为赵主编这篇文章,硬生生成了三木的支持者。他就是要见证年轻作家的新生。

他拿着杂谈报往最显眼的地方放,随后招呼帮工:“来个人,去门口支个架子。《春居》堆门口去卖。今天我就要把库存全部给卖空了!”

这嚣张说法让众人侧目,纷纷佩服,引用三木的序中结语:“老板有眼光。”

相关的事情发生在阳城多个书店中。

大多数老板都把书全放门口去。他们得趁着第一波赶紧卖了。往后不管作者名声好和不好,这批货的钱他们得赚回来。

不过有不少人是不敢再去出版社要货,生怕第二批书砸自己手上。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支持的,咬咬牙去要了第二批,宁可书砸自己手里也要进货。不论这些泼脏水的人背后如何说道,小说确实写得有意思,怎么能让好作品就此被打压呢?

唐雪君周日都没在家里休息,特意先跑了一趟书店,再跑到了阳城出版社里和负责的宋姐碰头。她把顺滑的头发往脑后一扒,咬牙切齿:“宋姐我跟你说,这些报纸在我这里已经没了!”

她重复强调着:“他们没了!”

宋姐没去书店,正打探着印厂那边的消息。要是印厂那儿书下去的快,她就得做出第二批下厂印刷的决定。

宋姐见唐雪君怒火中烧的模样,很清楚知道事:“今天几个泼脏水的?”

唐雪君冷冷把这些“同行”记着:“多了去。什么没名没号都敢来朝我们阳城日报挂战旗。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

阳城日报在阳城的地位,根本不是这群小报刊杂志能比拟的。毕竟不是哪家报纸都配挂一个“阳城”的名字。他们代表着的是阳城的报刊门面。

一份完整的阳城日报有八个版面。他们那些报纸配有四个版面吗?

宋姐拍了拍唐雪君的肩:“放轻松点。姚主编会给安排好的。也就是阳城日报不适合发点澄清的话。要发的话得当广告买半个版面吧?”

唐雪君咬牙:“要是能买,我今年钱不要了也买一个。姚主编肯定不给买。”